广州有一群“戳友”,找到了城市略缩图

封面源自@小红书 VICE       头图源自@小红书 不知夏
洋洋洒洒几页纸的行程计划,满满一背囊的专业工具,广州的年轻人在走街串巷中奔赴一间又一间邮局。
City walk只是过程,压着一张邮票的边角郑重地盖下一枚邮戳才是他们的目的,对于戳友们来说,这枚小小的戳印,有着时间回溯的魔力。
01.
缘何喜欢上集戳
小年轻们怎么又双叒叕迷上了这些看着比较老派的东西?
如果你问,他们会掏出一个方正的、手掌大小的厚册子和你侃侃而谈,跟你讲他是如何在一天之内从黄埔区金洲北路骑车转公交再换地铁跑到天河区珠江东路的……
一大早出发途经十个邮局,路线弯弯绕绕,很难想像这是那帮高喊着自己“路痴”又“社恐”的年轻人做出来的事。
图片
图源@小红书 VICE
只因为热爱这种记录的感觉。
相较于拍照或录像,集戳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来之不易”。
走进一座城市,找到当地的邮局,和工作人员一番沟通后,才能掏出自带的印台,收获一张自印的戳卡。在这个几乎万事万物网络化的年代,年轻人在纷繁复杂的快销产品中牢牢攥住了一张只能用最笨的方法获得的小卡片。
图片
邮局里的邮戳
满当当的一整本戳卡,每一张都有着当天的日期,蕴含其中的是一段亲身走过的路程,一次风吹日晒的集戳经历,当然还有这个邮戳和邮局本身的历史故事。
“啪”地一声,销票完成,此刻的心情和时间都被打包,浓缩在这枚带着油墨香气的戳印里。
图片
图源@小红书 H.
02.
什么是集戳
“集戳就是用一张邮票的使用权换来一个带有纪念意义的邮戳。”这是一个微博的集戳大神写在教程开头的一句话。
戳,是指邮政日戳,其中有一类是不能换日期、时效性极强的纪念戳,还有能根据盖戳的时间更改日期的收寄日戳、风景日戳和文化日戳,他们都既有销票的功能,又有纪念和宣传的作用。
图片
第二排左边为风景日戳“广州新貌”
《邮戳图录》中记载,广州的首枚风景日戳在1990年启用,内容为广州花园酒店,命名“广州新貌”。
后来山河流转,日新月异,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城市交通纵横交错,广州城日益繁华,邮戳的数量和种类也随之丰富,白云国际机场、北京路、赤岗、昌岗路等都拥有了自己的邮政日戳。
图片
广州的部分邮政日戳
密密麻麻的戳印是广州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足迹,每个印记都记录着过往的点点滴滴,承载着无数人的故事和生活,也让不少广州年轻人踏上了集戳的旅程。
有蓬勃发展的新邮戳,也有默然消失的老戳。
一位戳友在小红书放出自己早年间在广州西提邮局集到的一套羊城八景,引来无数评论:我怎么找不到这套戳呀!
图片
图片
左图为旧版“羊城八景”日戳,右图为新版
原来是邮局改版,新版“羊城八景”的内容也从过去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南越王墓等地改成了猎德大桥和珠江夜景……
一位还在上大学的戳友看到这套绝版邮戳后感慨:“原来在2010年的时候,广州塔还不算八景之一啊……”
图片
2011年评选的新“羊城八景”中的“塔耀新城”
广州的招牌建筑和景观一直在变,但没关系。
老建筑承载的是古典的情调,新的场馆是未来已来的浪漫,这新旧交替间,绝版的邮戳封存了那段时光,它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时间交汇的印记。
图片
集戳交流会上,戳友们传阅着这些无法再印的老戳,轻抚在有些陈旧的信纸上,闻着淡淡的油墨香,仿佛能够与历史对话,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品味广州在那个年代的魅力。
03.
冲呀集戳人
年轻人的集戳,总有新花样。
因为规定邮戳要盖在邮票上,因而在集戳的圈子里也诞生了一个新名词:极限戳卡。
图片
图片
同为黄埔军校邮戳,左图为常规戳卡,右图为极限戳卡
10分钱一张的绿地球,是不少戳友惯用的邮票,但这帮写个日记都要贴上十张八张彩色小贴纸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此,而是在集戳卡上贴上与邮戳内容适配的邮票,使得原本普通的邮戳卡显得高大上许多,并称之为极限戳卡。
在对应的地址举起极限戳卡,虚化掉背景但又恰好能让人看出来这是哪里,一张足以收获同好赞誉的照片就拍好了。
图片
图片
图源@小红书 H.
戳友们的炫耀,就是如此的低调又朴实无华。
渐渐地,又有人开始追求整体画面的和谐美观,连集戳纸的图案也要适配邮戳和邮票内容的极限片随之诞生。
图片
虽然制作难度和成本都有所提高,但戳友们还是乐此不疲。
毕竟年轻人连一些“美丽废物”属性的东西都会视若珍宝,更何况这美丽外表及有趣灵魂兼具的极限戳片呢?
图片
上述都是技术活,一个合格的集戳人必然是掌握十八般武艺,在力气活的部分,跑戳的效率和完成度是评判标准。
图片
跑戳需要提前做好计划:一个城市中邮局的分布并不是一条直线,这就要集戳者画出路线图,先去哪个再到哪个,用什么交通工具到达。
整个过程往往持续一天,所以时间也需要有所规划,每一段路程用时多久,附近有什么吃的玩的要不要抽空体验一下等等都需要列进计划书。
图片
这种时候,一些集戳大神们详细的城市跑戳攻略就会被戳友们视为“武林秘籍”一般的存在。
“跟着前辈跑,集戳没烦恼。”
一些实在到不了的远方邮局,还有一种分外诗意的方法:写信求戳。
图片
图源@小红书 一只小竹子
戳友们查询到目的邮局,收件人填写该邮局的工作人员,在信封上贴好邮票用于支付往来邮资,附上戳卡和配套盖销的邮票寄出。一同邮寄的往往还有一封感谢信,是写给工作人员的,谢谢对方帮忙盖戳寄回。
等待回信的过程不像网购那样每个站点都有快递消息实时更新,从求戳信件寄出的那一刻,怀揣着热切期盼的等待就开始了。
图片
往往会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收到回信,拆开信封、拿到戳卡的那一刻欢喜雀跃,恍然回到了那段车马都很慢的旧时光,一封书信的往返带来的是滞后但不曾削减的浪漫。
图片
图源@小红书 不知夏
广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然而在这个天天高喊着“世界这么大,我想多出去看看!”的时代,生于此长于此的年轻人也难免会忽略近在咫尺的美景。集戳的兴起是一个契机,大家因为爱好而开始主动对原以为已经无比熟悉的广州加深了解:
在跑戳过程中走进狭窄的巷弄,恍然发现隐藏在城市繁华里的温馨角落;因为一枚绝迹邮戳的故事探索古老的街道,在某条青石路前停下来,望着绵延的石板直面历史的悠久;手握一枚纪念戳,触碰到的是一段没有亲身经历过也能感受其中美好的旧时光。
图片
图源@小红书 空木西
年轻人们掏出自己那本名为“广州”的厚日记本,将戳卡小心翼翼地放在相应的时间页,成为回忆时便于查找翻阅的书签。
一张张、一枚枚都是索引,任由思绪乘坐这些散发着油墨香的小纸片,回到那年那天的广州。
编辑  /Sagrei.
图片 / 网络 小红书
统筹 / 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