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N倍”到底对不对?

编辑:王可
      校对:李立军
我们经常在新闻稿件中看到“减少N倍”,“降低N倍”的表述,但这样的说法,细细算来是不准确的。
 01 
降低N倍
表述的是什么
图据网页截屏
患病风险降低4-8倍?
死亡风险下降9.3倍?
后者文章中有关数据的部分是这样描述的:
80岁以上老年人,如果一剂疫苗不接种,有研究表明,死亡风险14.7%,接种一剂死亡风险降到了7.16%,如果接种三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1.5%,与没有接种疫苗相比,接种三剂疫苗,死亡的风险下降了9.3倍。
按照文章中的内容推断,作者的意思应该是,从14.7%到1.5%,数据下降了9.3倍。
但按此逻辑,如果某商品价格从10元跌到1元,就是下降了10倍,从10元跌到2元,就是跌了5倍,从10元跌到5元,就是跌了2倍,如果从10元跌到8元,就是跌了1.25倍。总之,就是原价除以现价,所得的商值,就表示跌了多少倍。
那么如果价格不变呢?
按上文的计算方法,价格不变的情况,应该是“跌了1倍”,但实际上,更多类似文章中会把价格从10元跌到5元表述为“跌了1倍”,前后一比,自然矛盾,这是哪里出了问题?
 02 
别为吸引眼球
牺牲了准确性
网络上“减少N倍”,“降低N倍”类似表述的稿件内容并不少见。这是典型的关于增加或减少“倍率”的表达问题,相比于增减某一绝对数字,“倍率”的表述更容易吸引眼球、引发共鸣、引起重视。
但实际上,在中文表达中,一般“高”“多”“增加”与“倍”连用。“倍”是指在原有数目的基础上再增加与原有数目等同的份数,如“高一倍”表示是原来的二倍。
正确表示低或少到什么程度,应该用“百分之几”“几分之几”来表示,或者直接给出具体变化的数值。
举例来说,某公司2021年的营业收入是2000万元,2022年因为疫情原因,营业收入仅为1000万元,同比下降了50%(也可以说是二分之一),净利润从100万元下滑到20万元,同比下降了80%(也可以说是五分之四)。
相对于“减少”倍率,增加的表达也有特定的说法。如初始值是100,现在要“增加40倍”“提升40倍”,则现值应是4100,即是原来的41倍。
由上可知,当变动的“倍率”小于1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述,如减少1/3、降低4成、节约35%等;而当变动的“倍率”大于1时,我们则用倍数来表述,如增加15倍、翻番等,如果增加的“倍数”不是整数,也可以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如增加2.4倍、提升130%、提高8成等。
03 
与数字相关
多加小心
除了“下降N倍”的说法有误,还有一些与数字有关的描述,稍不注意就会出错,你发现了没?
重复累赘
   图据网页截屏
“时速”是以小时为时间单位的速度,与“千米/时”或“每小时”一起出现属于重复累赘。
修改的办法是,前者可把“时速”改为“速度”后者可删去“/小时”。与其类似的还有“单价”“日均”等词语。
数字“从多少到多少”的写法
   图据网页截屏
如上图的案例中,数字“从多少到多少”的写法经常在稿件中出现错漏。
百分数范围前后两个百分号必须都写出来;使用“万”“亿”表示的数值,前后两个“万”“亿”都不能省略,否则也易产生数量上的误解。不过如果是具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那么单位可以只在后面出现一次,如:30~40米、30~40摄氏度。
“囊括”的滥用
  图据网页截屏
《现代汉语词典》把“囊括”一词解释为“把全部包罗进去”。其要义在全部,不得有例外。
但现在,“囊括”这个词语几乎到了一用就错的程度。
上文选取的案例中,没有哪个例子是包含了全部对象的,甚至明白指出只是其中一部分。
因此要注意,需要是较为庄重的场合,且数量足够多,还要保证无一例外,才可以用“囊括”。其他情况下,用“涵盖”“包括”足矣。
参考文章:
“下降40倍”是错误表达  作者:王寿斌
倍数能用减少吗?作者:张宁
“减少了n倍”,这么说对吗?作者:赵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