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智库丨创新文化合作机制 共促“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

朱占占 
习近平主席近日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包括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共建文化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建设。近年来,湖南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着力培育国际合作增长点、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上取得一定成效。当前,湖南应进一步创新文化合作机制,推动湖湘文化更好对接世界、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
健全文化企业政务服务机制,提升合作效果
文化企业是“一带一路”国际文化合作的主体,健全文化企业政务服务机制有利于推进双边文化合作深入开展。
优化制度安排,统筹推进国际文化合作项目。建议省级层面成立国际文化合作综合服务中心,协调推进全省国际文化合作领域重要事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加大文化合作领域投资管理的“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健全文化投资服务体系。培育文化领域对外投资合作重点项目,增加全省参与国际文化合作项目,将文化产业纳入“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推进“N+文化”融合计划,将湖湘文化精髓融入当前湖南在境外重点建设的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合作项目。
加强政策支持,全面增强国际文化合作能力。强化金融支撑,扩大省内“一带一路”文化产业促进基金的财政支持力度,丰富文化企业专项贷款种类,鼓励企业积极申请国家贷款。强化中间服务,建立面向境外文化投资的中介服务机构,为境外文化企业提供标准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协助等服务。强化风险防范,建立文化产业投资风险管理机构,加强境外文化企业经营投资风险监测,形成重大文化合作项目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机制。
完善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开拓合作渠道
完善对外文化交流机制有利于开拓“一带一路”国际文化合作渠道,提升合作的广度、深度、速度。
健全合作交流机构平台,拓宽交往范围。打造集文化产业、企业、产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形成“产业铺路、经济架桥、文化搭车”的文化交流新模式。比如借助国家世博会、中俄文化年以及中非合作论坛等高规格平台展示湖湘文化特质,拓展湖南国际文化合作格局。构建数字化文化交流平台,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推介湖湘文化及优质文化产品。
丰富文化交流互动形式,延伸合作深度。挖掘湖湘文化对外交流新元素,比如面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传播脱贫攻坚模式、疫情防控经验等。根据“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依托湖南“红色+绿色+古色”特色文旅资源,打造文旅融合新模式。以国别为单位,协同重要客源国旅游和文化领域专家展开研究,针对不同客源国、不同类型游客设计差异化文旅精品路线。创作“湘味”浓郁的对外文化交流精品。
建强互联互通硬件设施,提高联通速度。打造以“两空三水十三陆”为重点的口岸平台,形成东向出海、南向湘粤桂、西北(北向)湘欧快线陆桥、西南湘滇四大出海出境大通道,确保以玩具、珠宝首饰、节日用品等为主的文化“硬实力”产品出海,扩大图书、光盘、胶片等文化“软实力”产品出口规模。打造网络健全、主体多元、畅通高效的现代文化流通体系,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化产品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
构建文化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厚植合作基础
文化人才是促进“一带一路”国际文化合作的重要动力,构建文化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有利于厚植合作基础。
聚焦文化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国际文化教育合作。鼓励支持省内院校与境外高校联合开展文化人才教育培养。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引导企业吸纳留学生参与境内外文化项目建设。加强与境外合作国家间的学术文化交流,比如,推进湖南师范大学与俄罗斯喀山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与黑山共和国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推广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与马尔代夫维拉学院共建汉语言中心等特色办学模式。利用“汉语桥”等文化教育平台深化湖南与共建国家交流,讲好湖湘故事,展示文化自信。
结合国际文化合作市场需求,打造专业化文化人才队伍。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协商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文化贸易市场规则、版权代理制度等文化合作商约,培养精通国际文化贸易市场规则的经营人才、熟知文化产品跨国运作规律的经济人才、了解国际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的翻译人才,为“一带一路”文化合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自筹项目“文化自信对高职院校学生亲社会行为影响机制研究”(编号:XSP2023JYC04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