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14 拆解图文:三板斧造就性能小钢炮

本来小米 14 和 14 Pro 是打算放一起拆的,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实在凑不到一起了。所以今天给大家补一篇详细的图文拆解,基本信息都有了,如有遗漏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图片
双卡上下放置,卡托材质为金属 + 塑料,内侧有防尘防水的胶圈。
图片
后盖为玻璃材质,内侧的缓冲泡棉悉数到位。
图片
后摄 Deco 为金属材质,通过点焊固定在后盖上。
图片
主体部分是传统的三段式结构,NFC 线圈围绕在后摄模组周围,无线充电线圈支持 50W 无线充电和反向充电,线圈背面和下扬声器的位置有散热膜的覆盖。
图片
主板盖板右上角镭射有 LDS 天线,闪光灯排线上的配置与 14 Pro 一致,集成有后置的环境光传感器、两颗 LED 灯珠,红外发射器、后置麦克风以及激光对焦传感器。对比 13 多出一颗麦克风和激光对焦传感器(小米 13 的红外发射器集成在主板上)。
图片
闪光灯排线下方是集成在主板盖板内的一体化上扬声器,来自 AAC 瑞声科技。这个一体化并不是单纯的把听筒和盖板注塑一体,而是集成了音频、天线、近场通信、无线充电功能及结构件。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可以进一步减少这些零部件的空间占用。听筒尺寸上和 13 以及 14 Pro 的一致均为 1014 规格,但 14 Pro 要额外多出一颗 0710 规格的独立听筒。
图片
主板盖板内侧,无线充电线圈背面的散热膜延伸到了主板的核心发热区域,覆盖面积要比 14 Pro 和 13 小一些。
图片
影像方面,所有传感器均与 14 Pro 保持一致,主摄是 1/1.31 英寸的光影猎人 900,CMOS 面积要比 13 上的那颗 IMX800 更大一些,相比 14 Pro 取消了可变光圈设计,光圈固定在 f/1.6。长焦和广角均使用三星的 JN1 传感器,前摄采用豪威的 OV32B。
图片
主板为单层设,也难怪散热表现不错~
图片
主板正反两面的屏蔽罩均有散热铜箔的覆盖,主要发热芯片位置涂有导热材料,薄弱位置通过金属片加固,顶部麦克风集成在主板上。
图片
取下屏蔽罩,核心配置是第三代骁龙 8、海力士 LPDDR5X 的 RAM、三星 UFS4.0 的 ROM,ROM 和 14 Pro 一样支持 FBO 焕新存储和 Ultra Space 存储扩容两项技术。充电 IC 方面,支持 90W 充电功率的 14 配置一颗澎湃 P2,120W 的 14 Pro 配置两颗澎湃 P2,67W 的 13 则是一颗澎湃 P1。射频 IC 与 WiFi/BT 模块采用 14 Pro 同款的 SDR753 和 WCN7851。独立安全芯片也没有缺席。
图片
前置传感器也同 14 Pro 一样为独立设计,便于后期维修。
图片
中框位置和 13 一样没有做镂空设计。
图片
下扬声器与 13 和 14 Pro 保持一致均为 1115K,来自 AAC 瑞声科技。
图片
14 的副板和 14 Pro 基本一致,也集成有两颗底部麦克风和 SIM 卡卡槽,不同的是 14 的 Type-C 接口设计在副板上。
图片
C 口的内侧都有防尘防水的胶圈,整机支持 IP68 防尘防水。小米 14 为 5Gbps 的 USB3.2 Gen1 规格。速率是 14 Pro 的一半。但对比 13 的 USB2.0 也是史诗级升级了。
图片
14 的麦克风数量与 14 Pro 一致,共配备有 4 颗,相比之下 13 只有两颗,使得 14 系列的收声能力要比 13 系列更强。
图片
指纹配置和 13 一样继续沿用短焦摄像头方案。
图片
X 轴线性马达采用 AAC 瑞声科技第三代技术的 ESA0809B,长宽一致,但厚度要比 13 上那颗常规第一代技术的 ELA0809A 厚 0.5mm。
图片
电池依旧延续单电芯双接口设计,容量 4610mAh。比 13 大 110mAh,比 14 Pro 小 270mAh。
产自新能源集团旗下的东莞新能德。
图片
ATL 电芯。
图片
电池保护板使用 SiP 系统级封装,内置澎湃 G1 电池管理芯片,保护板右侧是监测电池温度的 NTC 热敏电阻。
图片
使用附带的 90W 充电头,实测峰值功率 71W。
图片
1%~100% 充电用了 36 分钟。
图片
底部麦克风收声孔采用 L 型防呆设计,无需担心误插后伤害到麦克风或防尘网(透气膜)。
图片
屏幕和 14 Pro 一样来自华星光电,使用定制的 C8 发光材料,表面覆盖康宁大猩猩 Victus2玻璃,分辨率为 2670*1200,要比 13 上那块三星 E6 的 1080P 屏幕更加细腻,1~120Hz LTPO 可变刷新率也会使其更为省电,并且支持全程 DC 调光。
图片
实测亮度与 14 Pro 一致,手动全屏最高 520 尼特,全屏激发最高 1040 尼特,HDR 模式下 10% 窗口可以到 2950 尼特。
图片
屏幕背面是全覆盖的铜箔。
图片
触控 IC 是 14 Pro 同款的新思 S3910。
图片
中框上覆盖有大面积的散热膜。
图片
散热膜下方是 14 Pro 同款的环形冷泵均热板,铜合金材质,面积为 3250mm²。要比 13 上的那块不锈钢均热板小上一些。
图片
最后是高端机标配的纳米注塑 + CNC 一体成型中框,中框与边框均为铝合金材质。
整机一共有 4 种共 18 颗螺丝,众丝归位自行脑补。(音乐,起!)
简单总结一下,屏幕、扬声器、马达等感知硬件的全方位升级,有新神 U 潜质的骁龙 8 Gen3,再加上更强的散热配置,三板斧造就了性能小钢炮——小米 14。买小米 14 系列的朋友应该都到手了吧,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使用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