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益智学具让孩子“玩中学”?这场研讨会专家这样建议

南都讯 记者吕虹 发自北京 益智学具在教学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利用益智学具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在趣味化的问题情境下实现“玩中学、做中思”?
图片
中外专家座谈研讨。
11月2日至3日,“基于益智学具的教与学方式创新”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芬兰、匈牙利的专家学者、北大等高校的多位中外教授、近20个课题成员校的校长及150位骨干教师齐聚会场。会议围绕“益智学具的教与学方式创新”这一主题,共同探讨了基础教育中益智学具的多元价值,聚焦学生认知发展、教学方法创新等关键词,借助国际经验为海淀教学发展汇聚智慧和力量。此次会议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国际办与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北京市上地实验小学承办。
图片
海淀教科院院长吴颖惠做主旨报告。
海淀教科院吴颖惠院长在主旨报告中表示,此次研讨会是面向未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益尝试和生动实践。海淀教科院的此次实践扎根于学校,通过大量翔实的前期调研,从开展理论研究、确定校本化实施策略与路径、到全面的科学培训体系、助推课堂教学实践,以群体性课题为依托,带动一线教师进行研究与教学的双向促进。
来自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的Kristóf Fenyvesi(克里斯托弗·菲尼希)教授,则分享了益智学具在芬兰教育中的实践作详细阐述,从班级背景调查、制定策略到计划实施、课后评价,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自匈牙利的Laszlo Mero(拉兹洛•梅勒)教授则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如今益智游戏的发展现状,着重介绍了“蒙德里安”逻辑方块的研发设计、使用以及延伸拓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PISA学生素养测评框架显示,未来的教育要更加突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真实性问题情境的建构,也更加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索。基于“益智学具”进行教与学方式创新探索,正是适应未来社会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理念与路径转型的生动实践。
图片
上地实验小学校长毛向军发言。
科学使用益智学具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游戏化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海淀区上地实验小学校长毛向军在发言中盛赞了“蒙德里安”益智学具课程的积极作用。毛向军表示,该校将益智学具作为抓手,从“教与学”“学与习”“扶与放”三个角度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积极践行科学育人的教育精神与创新性的学校生态治理理念。
图片
比赛现场,匈牙利Laszlo Mero教授观摩中国学生挑战。
此外,现场还举行了中芬小学生的“蒙德里安”益智学具线上友谊赛。随着比赛开始信号的发出,来自中芬的各30名小学生“排兵布阵”、 你追我赶,场面精彩纷呈。友谊赛展现了海淀学子自信、奋发向上的青春风采,手中的学具也传递出两国青少年亲密友好的浓浓情谊。
会议第二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尚俊杰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李燕芳教授分别进行了主旨报告。两位教授一致强调了将益智学具作为兴趣“触发器”,在趣味化的问题情境下实现“玩中学、做中思”的重要性。
研讨会还就益智学具的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进行了沙龙访谈,专家各抒己见,从益智学具的多元价值,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助力、对新课标的落实等方面出发,充分肯定了益智学具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空间观念的建立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团队协作意识的培育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中外教师沙龙访谈则围绕着“益智学具教学实践创新”进行探讨,中外一线教师们分别就所在班级益智学具的开展情况、学生的普遍反映、实际开展教学时的思考与启发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各项实施环节进行充分交流。
本次研讨会主题明确,聚焦“益智学具”“教与学创新”;视野广阔,切身实践“海淀教育”与世界对话,中外专家群策群力,助力海淀教育;形式多样,主旨汇报、沙龙访谈、中外友谊比赛等精彩纷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等教育、科研院所与一线教师齐上阵,就共同话题深入交流、共谋学生发展。
图片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唐建东发言。
“教育对外开放是海淀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海淀教育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唐建东在研讨会发言中表示,本次国际研讨会的举行完美契合海淀教育的发展目标。会议聚焦基础教育,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实践,积极主动借助国际智慧和经验为海淀教育的发展献智献策。同时,在未来社会挑战多元化、国家课程改革走向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时代要求越来越严格。为回应这些需求,基础教育阶段的育人可以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次基于益智学具的国际研讨会是对海淀教育走出去和新时代育人目标的深刻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