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年!深圳稳步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

金秋时节,深圳湾畔,红树葱郁,鸥鹭翔集。隔湾相望的深圳福田红树林和香港米埔内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迎接一年一度的候鸟越冬栖息,已渐入佳境。
2022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宣布推进全球湿地保护的“中国方案”,获得世界赞誉。而深圳是承担该方案落地的重要城市之一。
一年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深圳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致辞精神,积极谋划、协同合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保护全球候鸟迁飞大通道,保护修复湿地、红树林、海洋等自然资源,交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异“绿美深圳”答卷。
图片
福田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成功落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按照推进全球湿地保护的“中国方案”,国家林草局和深圳市政府联合成立了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家林草局分管湿地工作副局长、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共同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有力统筹谋划中心建设。
领导小组加快建章立制,明确目标任务及工作保障,印发实施《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筹建工作方案》;组织拟定《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框架文件》,提交《湿地公约》大会审议;人财物迅速到位,全力确保中心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图片
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的《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全体会议会场合影
一年来,深圳高规格承办红树林保护国际交流合作活动,鹏城宾朋云集,会议成果丰硕。2023年5月和7月,国家林草局、深圳市政府主办的红树林保护合作国际研讨会、国际红树林保护高级别论坛先后成功举办。会议设立了国际红树林保护专项基金,公益募资用于红树林保护国际合作、科学研究、生态修复等;成立国际红树林中心之友小组,由中方牵头、27国为成员,通过了支持中心建设的《共同声明》,倡导各国将红树林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纳入国家规划,开展相关领域合作等。
镜头聚焦到2023年9月6日,随着秘书长蒙巴女士一锤定音,《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方提交的“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区域动议”的决议草案,标志着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全球瞩目,激动人心!
图片
深圳代表团在日内瓦的《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全体会议会场外合影
逐绿向美红树林保护修复成效显现
一年来,深圳不负所托,以最严的措施守护红树林湿地和候鸟迁飞通道等生境。全市现有红树林分布区域已划入自然保护地达8处,包括自然保护区2个、湿地公园6个。在这些保护地中,红树林面积185.30公顷,占全市红树林的62.56%。截至2021年12月,深圳(不含深汕合作区)红树林面积296.18公顷。近十年来,全市红树林面积增长了120.48公顷,增长率为68.57%,主要分布在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深圳河口、海上田园、新大河、东涌等地。
因地制宜开展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深圳湾滨海红树林湿地通过人工种植红树林、清理外来种、营造鸟类栖息滩涂等措施,逐渐恢复本土红树植物,形成人工滩涂。该项目获得自然资源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十大修复案例以及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同时,自2020年以来,对深圳河口外来海桑属植物的清理,恢复乡土红树林,有效修复了候鸟栖息滩涂生境,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提升。
图片
福田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迎接全球候鸟越冬栖息
《深圳市红树林保护修复行动计划(2021-2025 年)》明确了深圳红树林保护修复的规划、路径、任务等。截至2023年6月,全市已完成红树林营造12.73公顷、修复18.41公顷,分别占省级下达任务的75%和54%。
依托“志愿者之城”优势,以“林长+”和社会力量为抓手,深圳积极开展湿地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屡屡摘得全国自然教育大奖。中国平安设立的国内首支千万级红树林生态保护慈善信托、可以筑巢的国内首批生物多样性友好路灯、中国自然教育大会的湿地教育专业固定分论坛等,也相继在深圳落地。腾讯率先给对滨海大厦适鸟化改造贴防撞膜、深圳海滨公园晚上提前闭园为候鸟关灯等,深圳温暖“护鸟”冲上热搜获赞无数。全民参与爱鸟护林蔚然成风,深圳引领自然教育创新,努力打造“全国自然教育之城”。
图片
少年儿童走进福田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参加自然教育活动
努力打造新的闪亮“城市生态名片”
“国际红树林中心”是深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对深圳在国际生态保护领域拥有一席之地意义非凡。以此为平台,中国将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国际合作与对话交流,提升中国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深圳也将成为国际多边环境治理机制的全球枢纽之一。
在国家林草局统筹指导下,“国际红树林中心”现已完成中心审批、注册手续,正筹备举办中心成立大会,将建立开放包容、共建互利的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机制,推动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利用的国际合作和联合行动;积极开展国际红树林保护合作,促进国际红树林技术交流、科研合作和宣教培训,探索开展保护修复示范项目。以飞鸟和红树为造型的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暨“国际红树林中心”秘书处驻地,建设工程紧锣密鼓推进。
图片
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刷新纪录
正在编制的《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有望于2024年上半年完成,为深圳后续湿地保护、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做好顶层设计,提供专业科学指引。深圳还积极推进湿地保护立法、实施湿地保护小区和小微湿地建设、开展包括湿地在内的“林长惠民”工程示范项目,面向2035年努力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等。
届时,深圳湿地保护率将达50%以上,湿地面积总量保持稳定,滨海湿地生态状况有效改善,建成区湿地生态空间品质得到优化,“国际湿地城市”这一闪亮的“城市生态名片”,不仅代表了深圳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也将持续为全球湿地保护贡献更多“中国方案”“深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