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60幅书法展现李承孝的“笔墨逸韵”

2023年11月5日上午,由 《设计》杂志社、北京英杰硬石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为指导单位,北京奥加美术馆 、北京奥加美术馆酒店承办的“笔墨逸韵——李承孝书法展”在北京奥加美术馆举办了开幕式。
图片
开幕式嘉宾合影。
李承孝先生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书法,对书法始终抱着一种虔诚的态度。作为首都师范大学欧阳中石先生首届研究生班的学生,从事教育出版的工作者,他从不把书法当作竞技去比拼,对书法艺术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创作书法上面不求回报,只为追求书法艺术的真谛。
图片
主办方嘉宾《设计》杂志社社长、北京英杰硬石艺术博物馆 馆长李英杰 先生发言。
开幕式上,主办方嘉宾《设计》杂志社社长、北京英杰硬石艺术博物馆馆长李英杰先生表示,书法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中国的书法是来自于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书法可以成为艺术,可以源远流长,是中华儿女向世界,向后代传递文化的最好的载体,他感觉李老师给大家做了一个榜样,有机会邀请诸位到奥加来办展览,希望朋友们一会观赏李老师作品的时候留下美好的回忆。
图片
嘉宾中国文联原主席团委员、办公厅主任罗杨先生发言。
中国文联原主席团委员、办公厅主任罗杨先生表示,李老师在书法界可以说是一位已经站在了高原上,离高峰还有一步之遥。李老师可以说是一位传统的、典型的、纯粹的中国的文化人,他终身从事写书、编书、出书,可以说是读破万卷书的那种纯粹的读书人,所以他的书法中也流露出浓浓的书香气。
罗杨说,李老师是中国当代书法家欧阳中石的入室弟子,传承了欧阳老的文人气的这种书风。董其昌有一句诗“谁知简远高人意,一一毫端百卷书”,意思就是书画中那种高远意境需要有读万卷书的这种功力才能够达到,也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法有两类,或者书法家有两种:一类像京剧里的武功演员或者说像杂技演员,需要少壮工夫老始成的苦练;还有一类就是对艺术这种近乎于宗教式的虔诚的追求,对艺术有一种崇高的信仰。
图片
嘉宾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先生发言。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先生表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和我们每个人关系最密切的、最熟悉的、也最能引起我们肃然起敬的,同时也是最高深莫测的就是我们中国的书法。在过去的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书法实际是我们中国人,中国文人的日常生活,但是也是一个永无止境,永远不可企及高峰的一个追求。
李文儒说,看了李先生的作品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了,他真的是下了功夫的,他在高教出版社工作,是我们国家文化集中、传播和出版的地方,比如说我们故宫博物院的武英殿,是画家的出版社。通过他的书法作品来看,李先生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把书法作为我们的日常的生活,同时又作为永无止境的艺术的追求,这样我们的生活就文化、幸福满满。
图片
嘉宾中国书法家协会原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谷溪先生发言。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谷溪先生表示,李承孝先生对书法执着的追求和潜心沿袭,这种精神十分令人感动,他对传统十分敬畏,而且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我们在他的作品当中看不到当前书坛上流行的那种丑书,还有社会上那种江湖的俗书,他的书风非常地纯正,所以可以说他的书风是书法界的一股清流,值得我们肯定、学习和借鉴。
谷溪借用前人评价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两句诗,“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希望书法界的同仁共勉。
图片
嘉宾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书画鉴定专家单国强先生发言。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书画鉴定专家单国强先生表示,李承孝先生作品有了一个新的面貌。中国的汉字通过笔墨把抽象的线条具象化,意象化,然后再提升成为美的艺术范畴。然而,有继承才有发展,这实际上说的是书法学习的道路,一定要学传统,要学古代的碑帖,从这当中学到精髓。书法是一生的追求,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它才能够向纵深发展。
图片
李承孝先生致辞。
李承孝先生致辞表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悠久的中国汉字,通过笔墨,把抽象的线条具象化、意象化,提升到美的艺术范畴。中国人徜徉在书法艺术的大海里,并孜孜不怠去追求和探索。
据他介绍,此次展览展出近两年创作的60幅书法作品。书法只有继承,才有发展。多年潜心临习历代传统碑帖,汲取营养,探究书法艺术精髓,摸索个性的书法表现风格,寻求楷书的端正秀丽,行书的流畅潇洒,草书的奔放洒脱。书法艺术是一生的追求,此次书法展览是阶段性成果展示,并激励自己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图片
展览现场。
图片
展览现场。
图片
展览现场。
图片
展览现场。
图片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展出了李承孝先生近两年创作的60余幅书法艺术作品,作品涵盖了各类书体,展示了李承孝先生当前书法艺术创作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本次展览持续至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