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新疆的大国工程,太震撼了!

从浩瀚沙漠到巍巍天山,从冰川雪水到油气煤电,奋进的中国人正在新疆大地上书写着一个个硬核故事。
这里有掘地万米的深地故事,有环绕死亡之海的传奇工程,也有黑科技建造“新疆三峡”的经典案例。
一项项大国工程展示了中国建造之强,中国创造之巧、中国智造之精。今天小编就给你一一盘点。
果子沟大桥——中国第一座公路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
前不久国庆小长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铁路、公路、民航共发送旅客610628人次,平均每天有近8万人涌入伊犁。
作为“伊犁第一景”,前来果子沟大桥打卡的游客更是趋之若鹜。果子沟大桥弯曲如巨龙般的桥梁,横跨雄伟碧绿的果子沟上,蔚为壮观。作为新疆第一座斜拉桥、第一高桥,果子沟大桥是新疆最大最重要的桥梁,同时也是全国首座公路钢桁梁斜拉桥,堪称新疆基建奇迹。
图片
2011年9月30日,果子沟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彻底解决了伊犁河谷的出行难问题,使当地群众能够全天候通达乌鲁木齐,对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难题多 科技含量大 
果子沟大桥集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设备“四新”于一身,是新疆公路建设史上一次重大突破。
图片
  → 地形高差大,山高坡陡,地势险峻,便道的施工难度大且造价较高;
  → 既有公路线形差,坡度大,病害多,运输条件极为困难;
  → 大桥穿越著名的果子沟风景区,环保要求高;
  → 施工场地狭窄,大量的桥梁构件预制场地及其他施工场地难以布置;
  → 冬季漫长,气温严寒,混凝土施工需采取特定措施,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难以保障。
图片
果子沟大桥桥梁全长约700米,桥面距谷底净高约200米,大桥主桥全部采用钢桁梁结构,使用国内特殊专用桥梁钢材17000吨,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安装精度控制在两毫米以内,一米的造价高达340万,总耗资23.9亿元……
在果子沟大桥的建设中,新疆首次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塔梁异步施工工艺、液压爬膜、自行式移动模架等国内领先技术,为山区高速公路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准东煤田——我国最大的整装巨厚煤田
今年五月,同时点亮4亿盏灯的“吉泉直流工程”累计外送电量超过2000亿千瓦时,自此,被业内称为电力珠峰的“吉泉直流工程”频频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吉泉直流工程的电力资源主要来自火力发电,它的源头昌吉换流站旁边,就是准东煤田,它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整装煤田。
图片
准东煤田是新疆五大煤田之一,西起昌吉州阜康市东界,东到木垒县老君庙,北到昌吉州北部边界卡拉麦里山南麓,南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缘,东西长约22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煤田面积约13000平方公里,预测煤炭资源储量3900亿吨,占全疆储量(2.19万亿吨)的17.8%,全国煤炭储量(5.56万亿吨)的7%。
图片
截至2009年,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136亿吨,单层煤层最厚可达80米,可采煤层平均厚度43米,煤层丰厚的地方每平方公里煤炭储量达5000万吨。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整装煤田,也是全国14个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国煤炭年使用量计算,一个准东煤田足够全国开采使用一百年。  
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新疆首个光热发电项目
图片
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位于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镇境内,地处天山东麓,于2019年12月29日并网发电,可实现昼夜连续发电,具备稳定的电力输出和良好的调节性能。目前,该电站已实现年供电量1.983亿度,可供24万人一整年的生活用电,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6.19万吨,每年减排燃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约61.89吨、烟尘约19.84吨。
国内首创 技术领先——全国同类项目中达到先进水平
哈密50兆塔式光热发电站采用塔式聚光集热技术,以熔盐作为吸热、储热介质,使用国内首创的五边形巨蜥式定日镜。
14500多块五边形定日镜,每块48平方米,以同心圆的形式围绕着中心吸热塔,排列整齐,如同一个巨大的“银色向日葵”。这一片“向日葵”随太阳转动,将吸收的阳光反射到中心位置的吸热塔上,实现发电。
该项目是全国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之一,也是新疆唯一一个光热发电项目。
项目最核心的定日镜控制系统属于“高精尖”技术,这套控制系统可以指挥每一面定日镜,让每一面定日镜都能追随太阳轨迹精准运行,并自动调整反射阳光的角度,进而实现反射集热,对熔盐均匀加热。
哈密十三间房风电基地——开启新疆陆上风力发电机大容量时代
该项目规划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是哈密市十三间房风区一次性投资建设最大的新能源项目。
图片
哈密市风能资源丰富,被国家确定为千万千瓦级风电建设基地之一。新疆9大风区中,哈密就占3个,风区总面积5.16万平方公里,在全疆占比66.3%。
围绕国家“三基地一通道”战略定位,聚焦资源优势,哈密加快风电开发建设步伐,建成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装机规模达到了1194.7万千瓦。
图片
十三间房风区,8台6.25兆瓦风力发电机已连续运行150小时。这些风机叶片长83.4米,机组轮毂中心高度为100米,相当于32层居民楼高,扫风面积22966平方米,约等于3.2个标准足球场,仅机舱整体吊装重量就达144.3吨。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介绍,这些风机是目前新疆单机容量最大的风机。
和若铁路——世界首条沙漠环线铁路的最后一块“拼图”
2022年6月17日,新疆铁路和田车务段和田站车间值班员下达发车命令后,列车启动,向目的地若羌站驶去……一年来,这条南倚昆仑,北枕大漠,横亘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钢铁之路,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不仅为祖国西部铁路绘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填补了全长2712公里环沙漠铁路的最后一块“拼图”,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图片
绵延千里的铁路环线不仅方便了沿线各族百姓的出行,也将南疆多个犹如璀璨明珠的城市串联在了一起,环线距离相当于北京市到南海三沙的直线距离。环线铁路把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环绕其中,囊括面积37.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江苏、浙江三省面积。
图片
和若铁路开通运营后,沿线群众乘旅客列车可直达若羌、库尔勒、乌鲁木齐等地,和田至若羌、库尔勒、乌鲁木齐最快分别11小时26分、17小时50分、24小时23分可达。
图片
和若铁路风沙区域占线路总长65%,是一条典型的沙漠铁路。和若铁路在戈壁沙漠中由西向东穿行,风季长达7个月,线路施工要穿越460公里无水、无电、无路、无人烟、无信号的魔鬼地段。毫不夸张地说,整个铁路修建过程,就是和流沙、沙尘暴、高温严寒斗争的过程。
图片
针对部分区段风沙大、沙丘动态迁移容易掩埋线路的问题,在风沙特别严重的地段,建设者们采取“以桥代路”的方案,即修建“过沙桥”,让风沙从桥下穿过。一座座桥梁宛如钢铁巨龙岿然不动,任凭风沙肆虐。
图片
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建设一条铁路,这听起来好像“异想天开”了。可我国“基建狂魔”的称号可是名副其实的,不仅敢建,而且还把它建成了。
疆电外送——能源空中走,电送全中国
新疆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为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服务全国电力保供大局,新疆启动疆电外送。从2010年到目前,疆电外送已完成四条通道的建设,形成“内供四环网、外送四通道”的主网架格局,疆电外送能力达到2500万千瓦,外送范围覆盖重庆、江苏、四川、湖南等20个省市,有力推动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为其他省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
图片
从2010年到目前,疆电外送已完成四条通道的建设,形成“内供四环网、外送四通道”的主网架格局,疆电外送能力达到2500万千瓦,外送范围覆盖重庆、江苏、四川、湖南等20个省市,有力推动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为其他省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
图片
其中吉泉直流工程是“疆电外送”的战略工程之一,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6省区,总长度为3293公里。通过这条“疆电外送”的大动脉,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准东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3000多公里以外的华东地区。
它是世界上唯一一条±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被业界称为“电力珠峰”。它创造了4个世界之最: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
图片
截至3月底,“疆电外送”累计外送电量达到6458.6亿千瓦时,可以让全国14亿人用200天,其中新能源电量外送1797.79亿千瓦时,占总外送电量的27.84%。
富满油田——我国最大超深油田
3月9日,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富满油田果勒3C井顺利完钻,以9396米井深刷新了亚洲最深水平井纪录,标志着塔里木油田超深油气钻探能力正式迈入9000米级新阶段,并具备向万米深地进军的条件。富满油田是我国发现的最大超深海相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该油田位于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油气资源量超10亿吨,名列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 
图片
自2013年被发现以来,富满油田勘探开发不断取得新进展,含油气范围不断西延东扩、南进深拓,油气累计产量突破1000万吨,形成了横向百里连片、纵向千米含油的10亿吨级大场面。富满油田是塔里木油田开发的32个油气田之一。
富满油田具有世界罕见的超深、超高温、超高压等特点,油藏认识和识别极其困难。国际上一般将超过六千米的井称为超深井,富满油田埋深超过7500米。传统的油气地质理论在这里基本“不适用”,常规钻探技术基本“打不成”,勘探开发难度“全球少有、国内仅有”。 
图片
要想在地下8000米精准“打靶”,捕获油气发现,必须要克服难钻地层、极端工况、复杂压力系统、超深试油完井等一系列钻完井技术瓶颈难题。
油田创新形成超深超高温超高压碳酸盐岩油气井井身结构设计、井控安全、固井、钻工具配套、试油完井、储层改造六大钻完井技术系列,解决各类工程技术难题,富满油田钻井成功率由75%大幅提升至96%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新疆的三峡大坝
今年,水利部公布117项“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新疆四项工程入选,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就是其中之一。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喀喇昆仑山河谷叶尔羌河的上游,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于2021年投产运营,被誉为新疆的“三峡”大坝。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彻底解决了叶尔羌河千年水患和流域春旱缺水的问题,滋养了下游数百万人。
图片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109.86亿元,从蓝图到建成历时数十载,不仅规模大,难度也是世界级的。
它所处的昆仑山,是世界最复杂的地质环境之一,“三高一深”被总结为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难题。
什么是“三高一深”?
  →高面板堆石坝 坝高164.8米,工程大坝+可压缩覆盖层深度的总高度达258.8米,世界罕见;
  →高边坡 大坝右岸高边坡600—800米危岩体处理; 
  →高地震烈度 坝址区域地震基本烈度8度,大坝抗震按9度设防;
  →河床覆盖层深 最厚位置厚度达94米,渗控体系建设难度世界罕见。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参建企业有上百家,其中承担主体工程建设的大型企业有六七家。
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建设者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饿了吃干馕,渴了喝河水,困了睡帐篷。
图片
2021年8月17日,随着1号机组顺利并网发电,新疆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水电站6台机组全部实现并网发电,自此开始全力发挥发电、防洪、灌溉、生态保护等综合效益。
西气东输工程——清洁能源大通道
2002年7月4日,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项目——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工程西起新疆,途经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管道工程经过戈壁沙漠、黄土高原、太行山脉,穿过黄河、淮河、长江,是我国目前距离最长、投资最多、输气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的输气管道。它的开工建设,标志着西部大开发和能源结构调整又迈出了重大步伐。
截至目前,西气东输总里程已超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约半圈。    
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气源来源于国内和国外:国内主要气源来自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地区、四川盆地;国外气源来自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气源地。
图片
西气东输管道5次穿(跨)越黄河,3次穿越长江,是我国覆盖范围最广的天然气管道,惠及我国西部、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及中原地区的400多个城市、3000余家大中型企业。 
截至2022年底,西气东输一、二、三线管道累计输送超8000亿立方米天然气,服务人口近5亿人。  
图片
如今西气东输四线正在加紧施工,现场一片忙碌。
图片
西气东输四线2022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扫线超1300公里,计划今年年底完成管道主体建设任务。
不断创造奇迹的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在工艺技术方面,创造了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史上多个第一:
图片
第一次在长江和黄河施工中完成长距离、高难度、大口径盾构、顶管及定向钻穿越;
图片
第一次在天然气管道上推广应用卫星遥感选线技术和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使我国管道建设技术和技术含量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一次采用10兆帕高压输送、全自动焊接、全自动超声波检测等新技术。
天山胜利隧道——世界最长在建高速公路隧道
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市,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仅250多公里,但实际行驶路程却达470余公里。这一困境正在被天山深处的一座名为“天山胜利隧道”的超级工程所改变。
图片
不久前,国道0711线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出口端最后一座竖井顺利落底贯通,标志着出口端4座竖井全部实现贯通。天山胜利隧道全长22.1公里,是国道0711线乌尉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
图片
这条打通南北疆天然屏障的隧道,是我国首批交通强国试点项目——乌尉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也是世界在建最长高速公路隧道
图片
此项目由我国自主创新研制的大国重器“天山号”和“胜利号”全断面硬岩隧道挖掘机担此重任,这两个掘进机开挖直径为8.43米,分别长282米、重约2000吨。
图片
服务隧道采用TBM(硬岩掘进机)施工,为左右双主洞开辟辅助工作面,实现“长隧短打”,快于传统钻爆法3—10倍,工期可缩短至72个月。更为重要的是,可实现在多种世界级复杂地层下安全、环保、高效地掘进。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新疆最大单体建筑施工项目
乌鲁木齐机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后续经过三次改扩建,建成了T1、T2、T3三座航站楼,飞行区技术等级为4E。
2019年,作为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一港五中心”建设的重点工程——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图片
T4航站楼(效果图)
新航站楼设计以“天山”为主题,凸显新疆雪山、大漠特有景观;以“丝路”为灵感,形成丝带飘飘的灵动效果,屋面整体呈现出绵延起伏的轮廓。
该工程概算批复投资417.87亿元,占地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包括:新建50万平方米的T4航站楼、2条跑道和177个停机位,同步建设空管、航油等配套设施,飞行区技术等级指标为4F。作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该工程投资大、规格高、技术先进,同时也创造了很多疆内外“之最。
项目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超过了现有的T1、T2、T3航站楼的面积总和,相当于25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顶部由9个构造层组成的新型复合屋面体系,安装工序多达18道。单是其中的屋面支撑系统,就得安装2万多个檩托、5万多根檩条。
图片
乌鲁木齐机场航站楼项目钢结构屋盖体量大,总用钢量达5万吨;跨度大,柱间距70多米,所以此次屋盖拼装区别以往“杆件散拼”的方式,采用工厂分片焊接来减少现场焊接工程量,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图片
施工过程中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将绿色施工与文明工地创建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该项目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能耗低于同等规模机场的80%。
图片
其中西进场路,以地下通道管廊形式,贯穿整个航站区、飞行区,通过地面道路接入航站区交通系统,是机场西侧社会车辆快速进出机场的“主动脉”。该工程地下结构共有143个节段,其体量居全国机场项目建设地下结构工程体量之首。
来源:新疆我的家综合自新华社、石榴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