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分9.7,口碑刷爆的《人生大事》,彩蛋居然是部电影!

你还记得那场烟花吗?
这大概是Sir去年院线观影中印象最深的场景之一。
武汉殡葬世家的一对父子,经过了半辈子的拧巴,终于和解。
图片
父亲突然撒手人寰。
这个怪脾气的老爹给儿子出了一道难题:要一场最特殊又最体面的葬礼。
但是不要大办,骨灰也只是放在一只奶粉罐里。
这让儿子发了愁,向来离经叛道的他,突然想了一个歪招:
他抢过骨灰罐罐。
开车来到郊外。
一爆竹把亲爹炸上了天。
风风光光,大操大办,孝出天际!
但这种对待死生大事的另类态度,却深深戳中了去年观众的心声。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亲人,回到自己的“小”宇宙,回归切实的人情建立中。
《人生大事》,去年院线大黑马,年度票房第四。
莫三妹(朱一龙 饰)在学会怎么当武小文(杨恩又 饰)称职的养父的过程中,自己也真正地长大成人。
图片
不过,小文的旅途远远没有结束。
总监制韩延在金鸡电影节上线了一部亲自导演的手机电影新作,续上了《人生大事》平行时空中的补充彩蛋
01
一颗星星糖
《人间小事》只有短短的5分钟,讲的是高铁上一个生活小片段。
谭卓饰演的母亲进城务工,她例行地和家乡留守的儿子视频通话,详细问他的生活近况:“作业做了没有,饭吃得多不多?”
儿子稚嫩地与母亲讨价还价:
“如果我把作业都写完,吃很多很多饭,你能早点接我吗?”
“半年,是多久呢?100天可以吗?50天可以吗?现在……可以吗。”
母亲被一连串问句惹得落下泪来,只好挂断电话。
这时候,前座一个扎着“哪吒头”的小女孩(杨恩又 饰)突然回身,递给了她一颗星星糖果。
眼泪是咸的
糖是甜的
吃了糖就可以止住泪
图片
这让谭卓破涕为笑,而火车依旧向前行驶着。
最后小女孩的那句自我介绍,让短片和《人生大事》的时空一瞬间交汇了。
图片
如果说《人生大事》是养父莫三妹在教武小文如何放下外婆的死亡,那么。
《人间小事》中,平行时空还未体会到失去的武小文也在把希望传递陌生人,让生活继续笑中带泪地进行下去。
虽说是“小事”。
但又延续着“大事”的气质:
江湖气。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站在那,就得撑起头顶那片天。
《人生大事》电影中,婚庆店对门开着殡葬铺子,邻居街头巷尾笑骂不停,有争吵也有温情。
莫三妹和他身边的哥们儿也是过着有一搭没一搭的生活,和“成功”两字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是,义气和亲情迸发的高光时刻也不会少。
图片
《人生大事》画面色彩浓郁,既怀旧复古、又包罗万象,背景城市武汉,就是市井气的聚集地。
导演刘江江也说:“武汉是最能体现人间烟火气的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和《人生大事》的气质是严丝合缝的。”
图片
《人间小事》的色彩风格去除了艳丽涂抹,它更加真实。
故事中,小文那一声“嬢嬢”仿佛又把观众拉回了《人生大事》里那个人情味满满的生活社区。
图片
江湖是,就算没有绝世武功,也要用身体护住自己坚信的东西。
最后,还有最重要的彩蛋道具:
星星糖。
它,关乎的是希望。
图片
《人生大事》中,小文不理解外婆的死亡,也不理解莫三妹的职业。莫三妹就说,外婆变成了星星,他们是把外婆送到星星上去的人。
图片
于是,小文在心底叫他们,“种星星的人”。
《人间小事》中,除了这颗糖,小文本人也是希望的具象化身。
她在短片中依旧像个“小哪吒”,手里握着电影中承载了过往回忆的大老虎玩偶。
不过,韩延导演无疑设置了一个温馨的平行时空。
这辆列车上,外婆不在星空里,她就睡在小文身边,怀中还抱着她的“火尖枪”。
图片
《流浪地球》中说:“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经历了疫情时代的“人生大事”,后疫情时代,也许,就需要用“人间小事”的一颗颗糖果填充。
人生,不就是越过一关又一关,在“死而复生”的循环里,获得一点点“甜味”么。
02
一列火车,人间百态
《人间小事》这则短片全程由华为Mate 60 Pro+拍摄,是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宣传片。
图片
技术上,好像出了个难题——
如何在高铁上用手机拍电影?
但对难题的巧解,也是这部短片的精彩之处。
首先,是手机摄影创造的氛围感。
一方面,云台上的固定镜头让戏核稳定输出;
另一方面,镜头游走在人群中,通过手持摄影的晃动,让你感受到这个奔波的环境。
图片
然后,用小道具拼出一幅真实的生活群像。
旧款行李包、矿泉水与保温杯、放在塑料袋中的泡面桶。
图片
图片
当然还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手机。
列车上的人,有人悠闲地玩游戏,有人带着自己的孩子在接口处穿行。
图片
但这一切和谭卓饰演的母亲不相关,她是一个承受着生活压力的打工者,连接着她与孩子的只有手中的手机。
而摄像头另一端儿子的生活环境,也是在挤挤攘攘的空间中,探出一张认真的小脸。
影片高光时刻,仰赖于演员的克制表演与光影的准确刻画。
片中谭卓的脸庞,刻满了生活的真实纹路。
她的情绪随着语气缓步推进,最终眼泪喷涌而出,手指闪躲的小动作让这一刻的表演更加无痕。
而窗外的阳光与绿树也是叙事的重要组成,阳光恰好落在谭卓情绪的最高峰。
这一刻的灿烂与苦楚交汇,戏剧感霎时放大。
对光影的捕捉成为营造高光时刻的技术关键。人物的近景与特写镜头对手机长焦的要求非常高,也是华为XMAGE影像风格主要想打造的真实感沁润感
除了列车内部,片尾环境大全景画风是清新、田园式的。
一方面,它将观众从生活的浓重情绪拉出,更具有全局视角;
另一方面,片尾的阳光驱散了片头的雾气,也与谭卓被小女孩治愈的心境相吻合。
图片
图片
这些年,中国电影市场,总是以“小”取胜。
除了《人生大事》之外,韩延导演的《送你一朵小红花》《我爱你!》获得口碑与关注。
今年的爆款电影,也与现实议题、社会心理匹配。
就像短片尾声,谭卓与小女孩于画面左右两侧对望,像是流动的风景中,难得的一幕永恒。
图片
正是这样“小”的、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构成我们脚下的“人间烟火”。
列车的颠簸与漫长是我们不可控的,但我们依旧能够抓住身边人的手,或者是给陌生人递过去一颗糖,完成“星星的传递”。
03
手机+电影=?
手机电影,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了。
甚至手机的出现,让影像记录越来越常态化,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摄影师、剪辑师。每个人都可以去对准生活,记录生活中的力量。
影像力量,也是华为影像传递的关键词。
而对手机电影的探索,也是当下电影艺术与短视频市场,都在张望的一处高地。
21年平遥电影节期间,B站短视频博主@导演小策 与贾樟柯导演有过一次对谈。
小策有一个犀利的比喻:
银幕前的观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导演,而手机,就像他们的“枪”。
短视频的兴起,是否是在枪指电影艺术?
电影与短视频,是否是互相侵占的关系?
图片
而贾樟柯回答:
“电影一百年前最早兴起的形式就是短视频,是一代代的作者,丰富了电影语汇,将它从杂耍变为艺术。”
图片
图片
任何新形式的出现都不是完善的。
而是有人投身其中,不断探索,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师经典。
同样。
短视频本身,也需要在起步的阶段,经过一个个深度作者,让它在深度内容的殿堂,站得更稳一些。
手机电影,就像是搭在电影与短视频中间的一座桥。
一方面,它减低了影像创作的门槛;另一方面,又将流量指标剥离开,保全了作者的自我表达。
《人间小事》之外,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也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它们体现着,手机电影创作尖端的趋势与优点。
首先,题材选取更加真实。
如果说,大银幕电影是“剧场”,那么手机电影更像是“眼睛”,它更强调的是一种“切近”。
《拍子》将镜头对准重庆站旁一对听力障碍夫妇。
列车轨道的震动,是他们共舞时独特的拍子。
当拥有送站音乐的车站终究关闭改造的那一天,那首响了几十年的圆舞曲也随着他们的青春一同作别。
图片
《柳霞的太阳》则注目于敖鲁古雅森林的鄂温克族驯鹿人。
眷恋着狩猎时代,柳霞与雨果这对驯鹿人母子,站在森林与城市文化的交接点。
每次柳霞思念起自己的儿子,这位鄂温克族老人便会对着太阳,在雪原唱起那首老歌: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图片
其次,有效降低摄影成本,更有利于创意输出。
手机摄影降低了电影拍摄的门槛,身边这台小小的机子,能够让时代变化的脉搏更快地反应到创作中。
想法,总是比技术更先行一步。
两位大三女生创作的手机定格动画《邻居》,把摄影的时间成本转向对一帧帧道具的打造;
而《GTP》《AI 等一下》抓住时下技术潮流,手机电影也率先注入了创作者对人工智能的谨慎思考。
图片
图片
电影的专业语汇只是表面,更重要的,还是内容的完整表达。
手机电影中,有《六十九》这样的质朴杰作,它讲述的是,如何回望过去。
电影讲述的是,69岁的独居老人守在老家的小院中,等待着患有阿兹海默症走失的老伴有天能够回来。
因为手机的局限在于景深,短片用“窗户”营造了屏幕的景深关系。
这部片子中,老屋仿佛是具有生命的,它的窗户,就是老人想象中的眼睛,能够透过它,看见幻想中,老伴如常起居,唤他吃饭。
最终,儿子在开往城市的车上望着城墙下的父亲,在车内后视镜中泪流满面。
图片
这也是通过各种镜面折射,手机电影也能表达出丰富镜头内容的一次尝试。
不仅仅是纪录质感,手机电影也可以通过拍摄+后期的形式,让作者用风格化想象未来。
△ 彭宥纶导演的赛博朋克风格手机电影《未来之眼》
此外,还可以开拓电影艺术的边界。
比如“华为影业”2019年六一儿童节上线的首部竖屏手机电影:《悟空》。
这是一个“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故事,90年代的少年为了一张《悟空》电影票,在山林中走失,他打蛇、练武,荒野求生,不知晨昏。
最终被时间豁免,来到城市,和二十年后的父母重逢。
竖屏构图如何形成戏剧对比,如何通过晃动的灯光、山林、水影的剪切来诠释时空穿越?
图片
早在19年,就有创作者进行这样优秀的实验性尝试。
手机电影,本质是在唤回当下创作匮乏的“在地感”。
这几组优秀作品,是不同阶段,手机电影在挑战的不同任务:
《悟空》,求突破。
在两个过去与未来大胆穿越,印刻着想象,挑战着竖屏。
《六十九》,讲局限。
用手机本身画幅、景深的局限,去拍出亲人间沟通的局限,以及生命不可逾越的遗憾。
那么《人间小事》,则归于生活。
是经历了人生大事的淡然,开始更加自然地收集生活中每段灵光乍现的瞬间。
这也手机与现实的关系:越来越打破边界,无缝融合。
如果把电影比作星空,华为影像·金鸡手机电影计划,会不会也是“种星星的人”?
因为镜头对准的,依旧是普罗大众。那些平凡的瞬间,也会成为不凡的“星星”。
回到开始的那个比喻。
其实,手机,不是一把枪。
它更像是一支笔,描绘生活这场即兴戏剧。
一笔划出两条路。
左边,你可以成为一名流量主,或者选右边,可以成为一名作者。
又或者,两者皆可。
毕竟,一旦你发出声音,总有概率让寄望的那部分人听到,不是吗?
所以,重点就是,你的手指戳在屏幕上的,那一下而已。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就是涂怡乐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