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永放光芒】黄玉良:追寻革命印迹 传承红色精神

 追寻革命印迹
 传承红色精神
—— 延安精神 ——
图片
图片
图片
题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周年,追忆洛川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从红色记忆中汲取奋斗力量,对于激励我们的斗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在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征程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具有积极的意义。
1946年,国民党撕毁了抗战协定,重兵围攻延安,洛川位于延安的南大门,洛川游击队、武工队为配合战争全局,在极其残酷的环境下坚持地下武装斗争袭扰牵制敌人,曾经历了数不尽的艰难困苦和危险,在对敌斗争的空前严酷的形势下,洛川地下党始终没有发生过叛变投敌的现象,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们坚韧不拔地坚持战斗?被国民党通缉的“四大匪首”(高、王、雷、马)之一的马耀中(马武)的回忆录,让今天的人们对当年的艰苦斗争有了一定的了解。   
重温光辉历程
穿衣:1946年9月,洛川游击队在富县边区配发了棉军衣。因为经常在荆棘遍野的山林草丛中出没,衣服很快就被剐得开了花。此后几年里,他们也没有再回过边区,也再没发过衣服。大家便逮住什么衣服穿什么,能御寒遮体的就行,包括缴获的国民党军的军装,套在下面也挡寒。衣服只要一上身,队员们就一直穿着,几个月不下身,虱子在上面结蛋成串,有些都长了尾巴了,虮子成片,捉是捉不过来的。于是大家常常是选择脱下来用笤帚扫,用开水烫,用斧头砸。常年在山林里钻,急行军,有些时候还是边跑边打,慌不择路,最费的是鞋子,大部分人没有可脚的鞋子,1946年8月,游击队在黄龙山地区遇上四十多天连阴雨,大多数人没鞋穿,赤脚行走。
吃饭:因为流动作战,吃饭多是向百姓群众派,饭后给付伙食费。有时钱不方便,就先打欠条,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有时形势紧张,几天挖不住一顿,生包谷棒、瓜果梨桃都用来充饥,南瓜洋芋黄豆在火堆上烧了吃,个个人吃得黑嘴圈儿。有一次,在白水县一村子里,碰到连天大雨,没有粮食吃,只有成囤的核桃,周围群众都跑光了,大家只能上顿下顿吃核桃,直吃得跑肚拉稀。
胡宗南大队人马围攻延安,根据上级指示,为保存实力避其锋芒,武工队躲在深山老林里,深夜进村,冒险背些粮食出来。1947年冬,王安民所部藏在黄龙山里,天寒地冻,缺衣少食,又怕烟火暴露了营地,战士只能燃烧不冒烟的木炭火,在上面用小洋铁罐头桶烧点热水热食凑合。有一次在富县六十亩滩,好不容易做了一锅饭,敌人围上来了,子弹打得锅边的土地扑扑直响,战士们实在是饿极了,硬是冒险挖了一瓢,一边开枪还击撤退,一边叼空儿吃一口。
住宿:形势稍缓和的情况下,冬天是在可靠的群众家里过夜,但队员们常常是和衣而卧,枪放手边。天气暖和一点儿,就在庄稼地里,蒿草丛中,水冲窟窿里,深沟支渠里。冬天最好的地方是群众烧木炭的炭窑,比较避风。即使是有哨兵,大家也还是不敢踏实睡,始终保持警觉,枪不离手,闻警而动,有时一晚上变换几个营地。俗话说:“夜罪难受”,尤其是冬天,夜特别长,后半夜特别冷,又缺衣少被,没有这种深夜受冻的经历,现在的人们是难以想象当时的境况的。
再说说行:游击战,力量单薄武器装备差,就靠地形熟悉行动快。无论是进攻还是突围撤退,胜利、生命,全凭一双腿!兵贵神速,速度重要!茹神洞大捷后,为防止敌人报复,洛川游击队迅速向宜君五里镇转移。一晚上急行军百多里,身上还背着缴获的武器,在崎岖山路上钻行,路两边的柴梢子抽,枣刺划剐,全都不顾了。大家都在鞋子上绑鞋带儿,不然行军途中如果鞋子掉了弯腰收拾一下,就有可能掉队,掉队落单了,后果就很严重。
传承伟大精神
艰难的转战
土基镇黄连河村康窑科村民小组的张振国,小名胡儿,出身于赤贫家庭,从小丧父,跟着其母在贝郊村舅舅雷雨天家度日。贝郊村是洛川少见的红色堡垒村。1935年,雷雨天在村上以抗日小组的名义开展党组织建设,十几岁的张振国成为该村儿童团的骨干。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国共合作抗日,洛川县驻有八路军办事处、抗大分校等,张振国成了雷雨天与八路军驻洛川各部最熟悉路径的可靠交通员。随后,内战爆发,他在富县茶坊明面上是经营着一个益民商店,暗地里做情报搜集与接待转送投奔延安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工作。解放战争开始后,组织安排他回洛川从事地下游击战直到洛川全境解放,打过许多恶仗,餐风露宿,忍饥挨饿,九死一生。
张振国的妻子王菊芹(1923.7.13.--2014.8.17),洛川土基街人,土基街1937年就建立了抗日小组,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42年,王菊琴与本村三个姐妹约定,一起奔向延安投身革命,出村向北刚走到流星沟畔,另外三个姑娘被家人追回去了,王菊琴也随之返回村里,随后又和村上的叫王芳兰姑娘结伴北上,赶到茶坊,被分配在边区政府统战部工作。
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那一天。当晚,山城茶坊沸腾了,王菊琴用一条宽布带紧紧束住腰,来到大街上,和狂欢的人群唱啊跳啊欢呼呐喊,满脸泪水,庆祝艰难抗战终于赢得了胜利!
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党重兵进攻延安的势头越来越猛烈,张振国忙着打游击骚扰敌军,整日东跑西颠居无定所,根本顾不上管孩子,王菊琴就背着儿子转战陕北,从黄陵到延安、榆林直至志丹、内蒙古,用一根背包带背着儿子,手里掂着行李,翻山涉水,风雨泥泞,两边的肩头锁骨被背带磨出了血泡,结出了老茧,每到宿营地,先找一户老乡家的灶火前安置自己的孩子睡觉,因为灶火前干燥,有余火微温。
统战部和其它机关女干部多,带孩子的也多,有一次,领队首长看妇女背着孩子钻山爬坡实在艰难,于是,就安排把骡马驴驮笼里的东西让战士背上,把孩子放进驮笼里,在梢林里急行五十多里,到了安全地带了,大家都喘了一口气儿,女同志纷纷到驮笼里去抱孩子喂奶,一个装孩子的驮笼里是空的,再仔细一看,破旧的驮笼不知道啥时候被梢林剐擦,笼底脱了,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掉在了哪里。考虑到后面有敌大军紧追,沿途山林里野狼成群,孩子一定凶多吉少了。于是,孩子的母亲咬咬牙,跟着大队人马继续前行了。
在陕北的千沟万壑里和敌兵兜圈子,有时和大队蒋军擦肩而过,有时,就藏在蒋军眼皮底下。有一次,家属队带着孩子在一条川道的岔沟里隐蔽。川道的大路上,蒋胡军大队蜂拥而进,马蹄叩击地面的踢踏声,士兵身后水壶与枪㭜的叩击声、咳嗽声清晰可闻,藏在岔沟里的人们大气都不敢出。还有一次,她们一伙人藏在河滩上靠阴坡下的一片红柳丛中,身边有山泉汇成的河水蜿蜒流过,转弯处形成一汪一汪的水潭清澈见底,蒋胡的一队人马就在靠阳坡的大路上鱼贯而行,士兵们枪刺在阳光下闪着白光,一个孩子刚要哭闹,趴在水潭边的母亲发现配发的毛巾不在手边,情急之下便直接把孩子头朝下浸到了水里,孩子的小腿在母亲的手中挣扎着,水潭里泛起了一串串气泡,孩子的母亲咬紧了牙、闭上眼睛,硬是没变姿势,一直到蒋胡军大队人马都远去了,才把孩子提出水来,孩子的小脸憋成了青紫色,一口气早没了,母亲摇晃着,呜咽着不敢大声哭出来,在几个战士的帮助下,在靠山根的一个土崖下,从坎塄上撬下了些黄土把孩子掩埋了,战士们还搬了几块大石头挡在小坟包上,然后搀扶着满脸是泪三步一回头的母亲,匆匆向下一个目的地赶过去。
王菊琴夫妇共育有五子一女,他们的大儿子叫张小栋,1947年,母亲背着儿子在富县牛武川道里和胡宗南的大部队兜圈子,张小栋两岁多了还不会走路,严重营养不良,头发又黄又细,头上还长着黄水疮,拖着两道鼻涕,连哭都哭不出大声,同行的宜川武工队的崔文智问王菊琴:孩子叫啥名字?王菊琴说:还没个正经名字,就这么猫猫狗狗地乱叫哩!你给起一个吧!崔叔思忖良久,说就叫个小栋吧!等革命胜利了,这些孩子就是咱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随后不久,在一次与保安团的遭遇战中,大个子的崔叔为掩护大队撤退拼命抵抗,两手端枪不停地射击,最后被围,身中数枪,保安团看他也活不了啦,就撤走了,他苏醒后因为失血过多口渴难耐,就爬到沟道的小河里饮水,重伤在身,喝水后血液稀释,血从伤口流得更快,河边上就停止了呼吸。下游放牛的一个老乡瞅见小溪水泛红,就溯河而上,刚转过一个河湾,发现有人死在河边了,于是就将其遗体扛到山崖下,从崖上撬下土将其草草掩埋。解放后,人民政府将烈士遗骨安葬在富县烈士陵园。王菊琴每年清明都要安排小栋去茶坊烈士陵园给崔叔上坟,送些纸札冥币,并叮嘱儿子:你崔叔是个好人,远离老家河南,孤魂寂寞,得多去看看他。共产党不讲迷信,但我心里总觉得过不去,小栋的名字就不改了,啥时候叫起名字就想起了你崔叔!张小栋下面四个兄弟与一个妹妹的名字里都有一个新字,这就是他的名字没有和弟妹们连在一起的原因。
东北定村历险
王菊琴与张振国屡次历险。在东北定村那一次,尤其危险。
东北定,民间口语称“东普济”,位于今304省道东沿,村中人以左姓、马姓为主。左彦华,名为国民党保长,实际上是“白皮红心”,借自己的保长身份做掩护,为共产党游击队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次,张振国带着妻子王菊琴,抱着才两三岁的大儿子张小栋,取道东北定回村,到东北定附近天黑了,小脚的王菊琴实在走不动了,就到左彦华家借宿,左彦华没在家,左的老婆热情接待了他们一家三口。天微明,听见马路上有嘈杂的脚步声,警惕的张振国立刻提枪在手,迅速爬上左彦华家的窑背,此时脚步声与嘈杂的说话声越来越近。是左彦华跟着保安团一个连长与十多个兵丁朝家走来。心思缜密的左彦华临到大门前却拦住了身后的来人,说大清早,说不定这懒婆娘还睡着呢!左彦华只身进得屋来,一眼就看见还睡在自家炕上的王菊琴母子,他老婆则用指头指一下窑顶,左彦华立即明白了,随即拉了门扇在身后闭上,来到大门外,对保安团的连长说:果然不出所料,这懒婆娘连尿盆都没倒呢!满屋子尿骚气,走,咱到白家咀去吃早饭!几个保安团员也嚷嚷着不进去了,这连长有些狐疑地随着大队走了,到了几里路外的白家咀保公所,匪连长终于醒悟了:老左,不对!你家里肯定有人藏着!说罢招呼众匪兵推搡着左彦华向东北定跑去,来到左家,只见老左的婆娘才下炕,炕上的被子还散乱着,搜遍各处,并不见一人,此时左彦华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暗暗佩服张振国经验丰富果断多谋!但嘴上却埋怨说,你看,我说没人没人,你就是不相信,跑来跑去净耽误事!连长这时也觉得下不来台,逗趣说,我就想吃你老婆的扯面,不这么说要搜你家的共产党你还不领我们来呢!你这个老啬皮,上当了吧?说罢,亲热地拍着老左的肩膀哈哈大笑,老左也借坡下驴,伸出大拇指敷衍:连长多谋,你是在激我啊!随即吩咐老婆和面烧水,做扯面,炒鸡蛋!保安团吃饱喝足,剔着牙,打着饱嗝走了。原来张振国沿着窑前的梯子爬上窑背,顺手把矮梯子也拉到了窑背上,手中的德国造20响驳壳枪压满了子弹,大张着机头,随身携带的两颗手榴弹也打开了盖儿,好在左彦华机警地引开了保安团,但从连长临走时狐疑地向窑背上盯了几眼的目光,断定此人已起了疑心,很可能杀回马枪,于是,当保安团刚一拐过弯,他就迅速从窑背上下来,一手夹起儿子,一手提枪,招呼王菊琴迅速从村巷东南赴牛家河的胡同一路小跑而去。一进入山林沟壑,就如同龙归大海,七绕八拐,就不见踪影了。
洛川地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当年的斗争环境是非常残酷的,敌强我弱,物资极端匮乏,但游击队、武工队员都保持着坚强的斗志,没有出现叛变投敌的变节行为,即便被敌人活捉了,也保持了高尚的革命气节。1947年11月7日,在甘石地道中被敌人熏昏继而被俘的洛川游击队分队长王根理,对国民党保安团的威胁利诱严刑拷问不屑一顾,坚信自己从事的是正义的事业,必定取得最后的胜利,保安团长甚至把条件降到最低:只要说出自己的勃朗宁手枪的下落就可以从轻发落,王根理拒不配合,而是利用自己的妻子和母亲送来一罐饺子、吃最后一顿饭的间隙,把自己埋藏手枪和几块银元的地方巧妙地告诉了母亲,并叮咛说那几块银元就作为自己的最后一次党费,最后慷慨赴义,被枪杀在土基街西北老粮站旁的沟畔上。
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安居乐业,安享太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先烈们为之历尽千难万险浴血奋斗的理想变成了现实,老百姓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但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斗争日益复杂,中华民族面临百年不遇的历史大变局,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还会遇到许多挑战和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在庆祝建党102周年的日子里,在伟大延安精神的感召之下,重温洛川革命斗争史,追忆先驱艰苦奋斗的英勇事迹,是我们不断夺取斗争胜利的精神源泉,我们要把它传承好、弘扬好,从中汲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磅礴力量。
本|文|参|考|资|料
原洛川党史办采访马耀中(马武)、张振国等记录稿。
作者简介
图片
黄玉良,陕西洛川县槐柏镇人,大学文化,县财政系统退休干部。洛川县《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县政协九、十届文史委员,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多年来倾情于当地历史佚闻、红色记忆及方言土语的研究与挖掘,致力于新历史语境下的乡村非虚构写作,有多篇文学作品在《小说月报》《延河》《美文》《中国财经报》《中国会计报》《西部财会》《财政文学》等中、省报刊杂志上发表。在全国财政系统庆祝建党、建国和陕西省《美丽乡村》文学征文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五次。有散文随笔集《高天厚土》和《土基那些事儿》等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