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巨头终是“暴”了!打了1年的价格战,何时才能翻身?

跌了快2年,从5500多亿的市值,跌到1700亿,“隆基绿能94.82万的股东里,套牢了多少人?
如果说以往股价下跌时,还有业绩做安慰,但这回连业绩都撑不住“暴雷”了。
今年隆基绿能的三季报,毫无疑问是最差的一份三季报。单看三季度,营收294亿,下降18.92%;净利润25亿,大跌44.05%股价、业绩双杀。
图片
最尴尬的是,隆基绿能,天和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四大全球光伏组件企业三季度业绩一对比,虽然在绝对值上,隆基绿能还算保持着领先,但从变动比例看,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都有20%以上的利润增长,晶科能源利润更是大增了225.79%,只有隆基绿能在大跌。
图片
从数据上,业绩大跌的原因很好找,隆基绿能计提了30亿的资产减值损失。
但我们更想知道的是,曾经的大白马,光伏界的茅台,怎么就沦为投资者的噩梦了呢?
这一切,还是要从“光伏大战”说起。
光伏行业的现状,简单说就是“要么卷,要么死”。一边产能过剩,一边疯狂扩产;一边行业火热,一边加速内卷。好好的“高增长行业”,硬是玩成了“周期性行业”。
需求端来看,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230GW,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87.41GW。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期305-350GW,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期120-140GW。
单看需求端,确实还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那么供给端呢?
机构预测,2023年底,全球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环节的产能将超过800GW,已经远超装机需求。
产能过剩之下,自然而然就会掀起价格战,这一现象从上游的硅料,一路向硅片和组件传导。
2023年上游硅料从最高30元/吨,下跌到10万/吨以下;组件今年初是1.8-1.9元/W,7月份组件投标单价最低到1.168元/W,10月更有厂家报出1元/W的价格。
产能过剩、价格战激烈,是整个光伏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行业股价大跌的原因。今年整个光伏产业链,从原料到硅料,到光伏电池,到组件。不单单只是隆基绿能一家公司,通威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TCL中环、天合光能、东方儒生、阳光电源等等,哪个不是跌了一年?
图片
可即便如此,各大厂商也没有停止扩产的步伐,比如今年6月,头部企业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纷纷宣布扩产计划,进行一体化项目、电池、组件等的扩产。
如果各大厂商的扩产计划按期实现,那么硅料、电池片环节产能将超过1100GW,硅片、组件环节产能将达到900GW。
为什么大家搞的这么惨兮兮,却一边高呼产能过剩,又一边大肆扩产呢?
这也正是当下光伏企业的困境,要么扩产加入内卷,要么放弃内卷,等着被淘汰。
一方面,当行业进入洗牌时,势必要淘汰掉一部分企业,只有自己不断扩产,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能抢夺到他人的市场份额,不扩产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市场份额的抢夺。
另一方面,新技术的迭代,倒逼厂商不得不扩张产能,抢占先机。
隆基绿能作为一体化龙头,业务围绕着光伏产业链,从硅棒到电站都有布局。主要产品包括单晶硅棒、单晶硅片、单晶电池片,单晶组件。
图片
其中收入主要来自于电池组件和硅片硅棒,分别占到总收入的66%和30%。电池不仅是隆基绿能的核心业务,也是光伏产业链中最具技术含量的一环,是决定组件效率的核心部件。
图片
当下主流电池PERC电池效率平均达到23%,已经难有提升空间,理论极限也只有24.5%。因为其盈利能力较差,且受技术因素驱动。光伏电池正从PERC电池向N型电池迭代。
N型电池的三大技术路线分别是TOPCon、HJT、N型BC选择哪条技术路线对厂商来说至关重要,要考虑成本、电池效率、投入效益等等。另外,一旦确立了技术路线,必然会快速锁定产能,通过大规模量产,来抢占市场。而实际他们也是这么做的,所以一边高呼产能过剩,一边不断扩产。
目前行业普遍认为未来市场将由TOPCon电池和HJT电池主宰。特别是现阶段,TOPCon电池可以和PERC电池生产线做到较好的兼容性,技能难度要求中等,目前已经实现量产。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都是选择的TOPCon路线,并且吃到了TOPCon扩产的红利。
图片
而隆基绿能在技术路线的选择却显得犹犹豫豫,2019年底关闭了TOPCon的研发,之后迫于市场压力,又在鄂尔多斯建了扩产了30 GW的TOPCon产能。直到今年9月份,才确定了BC路线为主要路线。
BC电池,叫背接触电池,倒也不是什么颠覆性技术。它可以和PERC、TOPCon、HJT做到很好的结合,行成PBC、TBC、HBC。原理上,BC电池是将电池正面的电极栅线,全部转移到电池背面,减少电极栅线对阳光的遮挡,最大限度利用阳光,扩大有效发电面积,从而提高电池转换效率。
之所以特立独行,是想打出差异化。不过从目前三大技术的规划产能来看,到2023年底,N型BC的规划产能54GW,也只有TOPCon规划产能的百分之十多点。很显然,目前的大部分厂商更加看好TOPCon路线。
图片
技术路线选择的滞后,使得隆基绿能的部分市场被友商抢夺。今年前三季度,隆基绿能组件出货43.53 GW,而同期晶科能源出货52 GW。组件出货第一的位置,已然被晶科能源反超。
其实对于隆基也好,对于光伏也好。我从来没有怀疑过隆基的技术实力,也没有怀疑过光伏未来的高增长。只是这一轮“光伏大战”真的太卷,而隆基却慢了一步。当别人如火如荼的已经扩产抢市场时,隆基还在纠结于走哪条技术路线。隆基选了BC,其他三巨头力挺TOPCon,未来到底哪条路线更具优势,也只能靠市场给出答案了。
至于光伏行业,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保持“内卷”,内卷之后,剩下的,才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