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博主@弥涯也是大哥 分享了自己的真实经历。
一个女孩在公共场合“发疯”了。
只看冲突后半段,大概都觉得这女孩精神有问题。情绪突然爆发,口红涂了满脸,不是疯了是什么?
见证全程的人,才知道有大病的明显是这个母亲。
20岁左右的女儿,竟然无法决定自己穿什么衣服,涂什么口红。只是不符合妈妈审美,妈妈就会在大庭广众下喋喋不休,让她颜面扫地。
这是亲人吗?比仇人还不如。
从女生道歉-崩溃-平静-再次崩溃-离开的反应,能看出类似桥段在她成长过程中,一定不止一次上演。
她能暂时逃离这家麦当劳,也暂时逃离妈妈的控制欲,却很难逃离家庭。
之前看青少年走极端的新闻,我总感叹:
孩子都已经被逼到放弃人生,面对媒体镜头,父母照样一脸愕然;评论区也不乏指责孩子太脆弱的网友:“我们那代受的委屈多了,也没见动不动寻死觅活。”
动辄你们那代。
你们那代,孩子全部放养。一窝生七八个,养着养着死了两个,哭几声直接埋了。
你们那代,上学还有体育课,课间还有十分钟,有暑假,有周末,孩子没有上不完的补习班,根本很难抑郁。
你们那代,父母也许同样有控制欲,但孩子也会有其他的渠道把压力发泄出去。
现在的孩子能这么养吗?会这么养吗?父母肯这么养吗?
这个妈妈为什么会当众指责女儿口红不对,耳环不对,全身上下哪都不对。
大概因为同行的有朋友在吧。
女儿不够听话,打扮不符合她的审美。让她自尊心受挫了,觉得丢人了。
只是这些父母从来没想过,孩子也有自尊心。
02
人不是一夜之间疯的。
21年,我曾刷到一张图,是一个14岁女孩的遗书。至今思及,刻骨铭心。
全文如下:
“人生一趟,遇见你们很荣幸,若有来生,我们不要再见面了。
想想也没什么,你们爱的不是我,而是冲进班级前十的我,是排名年龄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满分的我,你们心目中的完美女儿太优秀,我达不到。
开学就是初二了,你们口中美好的小学,轻松的预备,快乐的初一,我都是玩命扛下来的,哪里还奢望着什么魔鬼初二初三。
也没什么好可惜好难过的,是你们说不指望我的,我相信你们。
我是带给你们荣誉的人,严格出孝子的代言人,在朋友面前攀比的工具,在人前彬彬有礼,来了电话时语气礼貌又文明,在人后我承受了你们最肮脏的辱骂,气撒出来了,你们开心了,我就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也没什么不是吗?
人生比的不是长短,是价值,我知道许多你们不知道的事,为世界也做出过过微薄的贡献。
巴掌打在脸上最疼,然后是手指,再是手臂,最后是大腿,打在背上还行,被皮带或是电线抽时腿上最疼,然后是背上,最后是双臂,羞辱人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她穿拖鞋站在屋外向外人示众,再是每日每夜不停的尖叫声骂最难听的话,还说的冠冕堂皇,最后是泼妇,失眠的原因是睡前被骂或被打,躺在床上接着听从主卧传来的辱骂声,剩下的时间用来回味一天的难过。
中国人爱说小孩疯掉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可明明是家长把成绩看的太重,现在明白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错了,过去不知道,现在不知道,未来更不可能知道。
孩子喜欢的玩耍方式一直在变,我们满意的作业量一直在变,流传下来的却是上一辈的那句“我们在你们这个岁数是怎么怎么样”,但凡你真的认识到自己的差,都没脸说出这种句,但凡你在这方面有一点基因,我们都不会这样。
这年头就是这么怪,坐在沙发上躺在床上的人永远有资格指着鼻子骂一个正在读书或写功课的人。
不因为别的,就因为别人是长辈。
是我太懦弱了,不敢面对一次语文六十多分,数学七十多分和英语八十几分,我还是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这辈子做尽了别人的出气筒,但还是有些对不起的人的,自然不是你们,为了他们,我又意外的挺过了初一,的确是意料之外。
既然都受不了彼此,不如我们各退一步,我消失也不错啊,我不怕。
我不气你们,爱护你们的肺的心脏,不缩短你们的寿命了,你们不适合养女儿,或许儿子承受能力更好。
也不能完全怪我,我真的尽力了,实在受不了了,这蛮好,不用担心我抄人作业,我作业不用交了也不用担心我某某时间背着你们玩电子产品,花钱买我喜欢的东西。
为人大气,我给你们你们想要的东西,桌子上是我能拿的出手所有的现金,你说压岁钱统一给我三万,我不要了,全归你。
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给保险金,有的话最好。
手机也不需要了,少了一个败家子。
家庭会富裕起来,微信的钱全给你们了,自己看着分。
我要课上完了那羽毛球课叫你们别买你们偏不听,那个课好像成年人也能上,你们赶着暑假去听掉,平时没有打球挺好。
我不会赖在家里把房子变成凶宅的放心,把奶奶接过来一起住吧,别整天去那种地方旅游被人家骗钱。
诚心诚意祝你手术顺利,早日康复,少加班熬夜,别过来烦我。
桌上那蓝色的卡是我们学校的借书卡,我借了学校三本书:《创业史》、《红岩》、《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一定要帮我还掉,麻烦跟老师说声谢谢。
记得用我的零钱给小朋友买棒棒糖,珍珠棒的牌子好,房间里的东西她们有喜欢的随便拿。
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需要毁了她的童年,其余的一切顺其自然,你们已经毁了我,也毁了江XX,请好好的待她的弟弟吧,请收手这种伤害,这并不威风。
你们把我们想的太坚强了,反省这件事就留给你们岁月好了。”
逐字逐句看下来,禁不住心颤。
一个14岁的孩子,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封信,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帖帖。
自己的压岁钱,用不完的羽毛球课,交代还书,和老师说谢谢,给孩子买棒棒糖,关心弟弟。
对养大自己的父母,字里行间却只有悲伤和怨恨,没有任何留恋。
为什么这么决绝——
一开始也有温情吧。被上天送到这里,被父母搂在怀里,视若珍宝的对待。天长日久后,珍珠蒙尘变了鱼眼。
痛苦始于一次失败的考试,父母扬起的巴掌,之后变成家常便饭的暴力,无止境的控制和辱骂,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她逐渐失去活下去的理由。
生命可贵。成年人的我们很明白这一点。
可是对那个年纪的孩子而言,他们意识不到以后的人生会有多辽阔,只能看到眼前的日子太逼仄。
没有人说大人抗压能力差,把负能量一股脑倾倒给孩子,却说不想活的孩子抗压能力差,没人关心大人做了什么。
“家长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孩子的承受能力的边界,对孩子有过多的惩罚和辱骂,每个人承受痛苦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当孩子活着只有痛苦的时候,那她为什么还要活着?
父母可能从来没想过原来孩子竟然还需要活着的理由。”
03
父母和父母是不一样的。
有人养孩子,为了传宗接代,为了给自己养老,为了长脸,为了合群,唯独不是因为爱。
就像铃铛之前看过的一则地狱笑话,有人劝楼顶上站着的孩子:
“你别冲动,想想亲人,想想父母。”
“想想父母?……再见。”
根本不敢想,想了更不乐意活。
有人养孩子,只要看到他笑,愿意把这世间所有的美好万物都捧到他手心,让他长大后即使经历再多的绝望,想到父母都能挺一挺。
连围观网友都忍不住感叹,“居然有人还可以这样被宠着”——
大人们总是说,父母都是爱你的,只是方法不对。
但孩子感受不到爱,那就是没有。
他们眼中的幸福很简单,也许不是家里有多少钱,也不是父母多有权势。
只是一个拥抱,一次安慰,一句鼓励,一点点爱的表达。
“你今天打扮很漂亮,哪怕妈妈有些欣赏不了。但是我女儿嘛,穿什么都好看。”
“口红好像有点暗了,不太提气色。不过,你喜欢就好,因为你是妈妈最爱的女儿。”
“这次考砸了,下次再努力,我知道你也不好受。不需要成功,我们也爱你。”
因为,被人爱是存款,利息则是爱他人的力量。
作为父母,当我们贪心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你变成自己想成为的人了吗?
如果没有,为什么会觉得孩子能轻易做到?
回忆一下他在你肚子里胎动和呱呱坠地的时候,你没有考虑过未来他能考多少分,能不能长你的脸,穿着打扮能不能让你满意,能不能找个体面工作,早些结婚。
我们对他唯一的愿景,也不过就是四个字:健康,平安。
(图源小红薯ID:一叶扁舟)
每一次你告诉你的女儿:你吼她,是因为爱她。便是教她混淆了愤怒与好意。等她长大后便会信任伤害她的男人。因为,他们看起来跟你好像。
——露比·考尔
作者简介: 摇铃铛,长沙射手女,野生情感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