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成立相辉研究院,5至10年不考核、最大限度为人才松绑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11月8日记者获悉,复旦大学成立相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赵东元教授受聘为首任院长。据悉,研究院最大限度地为人才松绑,将实施基于国内外同行评价的长周期(10年或以上)学术评价,并面向全球启动首批“相辉学者”招聘。
据复旦大学介绍,相辉研究院是第一个承接上海高校基础研究高地建设任务的新型管理服务平台。研究院将营造最宽松的学术环境,聚焦攻关前瞻性、挑战性、高价值的关键科学难题,提供10年以上的长周期支持和个性化、人性化服务,5-10年不考核,为人才“十年磨一剑”提供制度保障,营造宽容、开放、活跃、自由的学术环境,让人才心无旁骛、自由探索。
相辉研究院首任院长赵东元介绍,相辉研究院成立的初衷,是把有潜力的科学家们聚集在一起,给他们创造自由探索、为科学而科学的宽松环境,抛开功利去做纯粹的科学。相辉研究院助力“相辉学者”凝练形成研究有价值、创新有意义的重大科学问题,并对科研提供长期资助。
据悉,相辉研究院鼓励自由探索,没有苛刻要求,不设指标,不添压力,创新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建立长周期、阶段性、指引性的基础学科科研评价新方法,打破条条框框,最大限度地为人才松绑,将实施基于国内外同行评价的长周期(10年或以上)学术评价。
在长周期内,开展1-2次阶段性的学术总结,学术总结不考核具体的学术产出或成果发表,主要关注“相辉学者”的工作状态、注重现阶段的工作情况,能否指引后续工作到达预期的目标,能否为后人少走弯路提供指引。指引性学术成果可以是正式论文发表等传统意义的学术成果,可以是学者的想法、草稿图等非正式成果,也可以是其论证取得的错误结论或不可行的实验技术方法等等。
此外,相辉研究院建立开放活跃的学术开放交流机制,进行经常性、专业性、高质量的学术沙龙、小型研讨、讲座报告,碰撞思想火花,相互激励启发。
记者了解到,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张远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鲁伯埙、上海数学中心教授沈维孝、附属肿瘤医院研究员徐彦辉、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徐文东、基础医学院教授雷群英等6位复旦科学家受聘为首批“相辉学者”。
图片
6位复旦科学家受聘为首批“相辉学者”。图/复旦大学
除了首批6位“相辉学者”外,相辉研究院将面向海内外招聘“相辉学者”,重点引进最近5年取得系统性、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研究重大成果,能够提出广泛认知、原创性、挑战性的关键科学问题的顶尖科学家、青年杰出人才。
关于相辉研究院希望吸引什么样的学者,赵东元坦言,将引育一批具备打破常规和逻辑思维定式,摒弃功利、勇于探索,敢闯“无人区”的最顶尖人才,让他们在充满激情、氛围宽松的学术圣地中探索,从而涌现出具有全球重大影响力、作出造福人类新贡献的“大师级”人物。
同时,相辉研究院将建立健全校内优秀青年人才发掘聚集机制,从学校内部主动发现、追踪、遴选出一批富有科学理想和情怀、淡泊名利、甘坐“冷板凳”、在基础研究领域有明确研究方向或具有独立选题、研究能力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