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 《大敦煌》:国际视野讲述文明互鉴故事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人类文明互鉴融合的丰碑。
图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期推出的4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大敦煌》,以宏阔的国际视野、真实的影像记录、丰富的历史资料呈现和讲述敦煌故事,探索文明运行逻辑,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展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成果。
全球视角看敦煌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考察调研时提到五点:第一,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工作很有意义、很有成效;第二,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第三,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第四,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第五,加强敦煌学研究。
图片
刘茜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时的讲话精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创作了纪录片《大敦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纪录片项目部副牵头人、纪录片《大敦煌》制片人刘茜告诉《综艺报》,这部纪录片的缘起和主题,就是挖掘敦煌文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和哲学内涵,传承弘扬敦煌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敦煌》是对‘一带一路’倡议和文明交流与互动的具体行动和实践;同时,它更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而形象的具象表达。”
刘茜介绍,为保证《大敦煌》的学术价值和思想性、权威性,主创团队在拍摄前研读了大量相关著作,并在甘肃省组织学术研讨,邀请敦煌学专家、文物专家、历史学家,以及文联作家等共同出谋划策,同时组建专家顾问团队,以确保创作方向和内容的精准、高度和权威。
“敦煌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始终贯穿人类文明的赓续和发展,对今天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巨大影响。”刘茜表示,《大敦煌》从地理维度切入,将敦煌视为丝路文明交流的高地和驿站,讲述它在文明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当然,节目也不会脱离莫高窟的彩塑、壁画、文书等本体,这些是观众感兴趣的点,是这部纪录片的抓手,是见证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文物遗存。团队希望透过敦煌看世界,并由世界回望敦煌,从而阐释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内涵。”《大敦煌》的一大创新点,在于以全球视角看敦煌,“纪录片所讲述的敦煌,不仅仅是莫高窟的文物,也不仅仅是敦煌的保护者,而是东西方文明在这里的交流、交融和碰撞。”在刘茜看来,敦煌不是静止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千年的生命。
国际合作丰富文化视角
《大敦煌》分为《何以敦煌》《敦煌密码》《文明舞台》《再造敦煌》四集,分别阐述敦煌的历史地位、敦煌对解读人类文明的密钥性意义、敦煌承载的多元文明交融内涵、敦煌文物的技术性创新修护体制建设。
图片
张晓颖
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节目创作三部主任、《大敦煌》总导演张晓颖介绍,为体现“大”格局,展现在新的世界格局下,不同种族、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和融合,摄制组总行程近7万公里,前往英国、德国、印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日本等六个国家,并邀请相应国家的纪录片团队参与拍摄,借助国际合作,获得更为丰富多元的文化视角。
张晓颖分享了与大英博物馆联系时发生的“小插曲”,“莫高窟里的雕塑壁画什么样,可能中国观众都见过,但是当年斯坦因掠夺的那部分文物,到底有多精美,很多中国观众并不清楚,所以我们联系了大英博物馆。但当时全球疫情肆虐,大英博物馆闭馆,没人上班,节目组的邮件一封一封地发,好几个月没有音信,又找了英国当地的制片帮忙联系对接。不只大英博物馆,所有国外机构和个人联络都颇费周折。”
张晓颖介绍,国际拍摄部分采用“云合作”方式。“比如,中亚和印度内容的拍摄,节目组因为疫情无法前往,只能联系当地拍摄团队。考虑到中亚影视制作力量相对薄弱,节目组几乎找遍了当地所有的制作团队,并给代拍团队制作了细致的分镜头脚本,细化到每组镜头、每句解说词。整体执行工作量远超节目组亲自拍摄,就连最后邮寄素材都是惊心动魄。”令张晓颖欣慰的是,所有拍摄内容都在预期内完成,“我们始终秉承一个信念——坚持创作初心,不能轻易放弃。”
增强可看性和趣味性
敦煌之美毋庸置疑,《大敦煌》必须要将敦煌的艺术魅力表现出来,“莫高窟通常只能开放4个窟或者8个窟,且大多数人没机会近距离沉浸式欣赏。我们的片子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让观众在50分钟的时间里,静下心来,获得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实现美美与共。” 张晓颖介绍,《大敦煌》采用4K技术近距离拍摄敦煌莫高窟10余个洞窟,包括特级保护洞窟和不开放洞窟,展示藏经洞文物10余件。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的藏品库房也向摄制组敞开,展示了世界上第一件雕版印刷的敦煌遗书、巨幅佛教刺绣等珍贵文物。主创团队还将镜头拉回现代,讲述重奏敦煌古谱、敦煌壁画修复、敦煌石窟3D克隆、“数字敦煌”、文物回归等故事,展现当下人们对敦煌文化的守护与传承。
图片
张晓颖表示,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往往有固定受众,要吸引更多年轻受众,需要增强可看性和趣味性。纪录片也匹配了多元化、年轻化的视觉语言。比如,借鉴唐代敦煌壁画中青绿山水的绘画风格,打造具有浓烈中国风的地图动画等。
大小关系的取舍也尤为关键。“大敦煌”的“大”,是指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大,意义重大,要让观众在更大更高更宽阔的视域认识敦煌。“但是一味地大,必然会失去观众,失去可看性。必须大小结合,由生动吸引人的文物和人物故事切入。同时,这些内容和敦煌本体怎样分配,做到既吸引人,又不失宏观格局,需要反复用心打磨。”
特别策划|传承中华文明 记录时代变迁 优秀纪录片闪耀四季度荧屏
传承中华文明 记录时代变迁 优秀纪录片闪耀四季度荧屏
《中国》第三季:开启上古探源之旅 解码中华文明基因
立足考古成果 探问“何以中国”
《风起东方》:“艺术+技术”呈现“一带一路”十年变迁
《大敦煌》:国际视野讲述文明互鉴故事
《中国救护》:谱写急救一线的生命之歌
《我辈复登临》:由“人”见“城” 讲述北京长城故事
图片:豆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