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 | 吴丽娟:一勺酒糟的无用之用

  在饮食的世界,每个地方都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畛域。
图片
图片来源:丽水名堂精公众号
  如果说用油、盐、酱、醋作为佐料是烹饪的本能,那么用红酒糟作为调味,则是一个地方的文化。
  坐落在浙西南,毗邻闽北的小山城庆元,就一直传承着这种饮食文化。一勺小小的红酒糟,在这里独创出一番饮食天地来。
  庆元人的早晨,是从糟香四溢的早餐开始的。在包子统领江湖的早餐世界里,庆元的早餐可谓独树一帜。一碗饭甑米饭,一碟酒糟肉或酒糟肠,一碗蒸蛋,一碗热气腾腾的米汤,足以开启一天的幸福。这早饭时常勾起游子的思乡情。那一抹红,一点微醺,是越酿越醇的乡愁瘾,是回乡第一个早晨必须满足的食欲。
  除了在早餐界备受推崇,红酒糟还融入各色美食中。酒糟土豆饼、酒糟萝卜干、酒糟笋膜饼、酒糟泥鳅火锅……
  在饮食方面,中国人一向智慧。作为酿造红曲酒残留下的糟粕,红酒糟最早被用来储藏食物。从《齐民要术》中可以窥见:“以水和酒糟搦之如粥,着盐令咸,内捧炙肉于糟中,着屋下阴地,饮酒食饭皆炙啖之,暑月得十日不臭。”红酒糟被巧妙地应用到烹饪中,也由来已久。宋人庄季裕在《鸡肋编》中记载:“江南闽中公私酝酿皆红曲酒。至秋尽食红糟,蔬菜鱼肉,率以拌和,更不食醋。”
图片
睦睦 摄
  风靡浙西南的庆元油菜火锅,其点睛之笔正是红酒糟。厨师们将高山油冬菜洗净切好,在柴火灶的大锅里加上一大勺猪油,将五花肉片、香菇片、鲜笋片等一股脑倒进去翻炒,待到油冬菜炒至七八分熟时,倒入一大勺红酒糟翻拌均匀。红酒糟的加入,瞬间让几样平凡的食材变得华滋丰厚,转身成了一道无人不爱的人间绝品。
  红酒糟作为调味,其色泽更是惹味。浑然天成的红色素,让它在美食界做不到谦抑低眉。然而这种张扬不仅符合讲究色、香、味俱全的中国餐桌美学标准,也是引食客垂涎的重要原因吧!
  南宋庆元三年置县的庆元,至今延续着用古法酿制红曲酒的传统。这酒有个好听名字:十月缸。农历十月,家家都开始忙着酿酒。乡民们选用当地的高山糯米和红曲,加入山泉水,放在陶缸经过两个多月的发酵,让红曲酒自然老熟。筛酒之后,红曲酒或饮用,或烹饪提香,红糟则成了每家每户厨房里必备的调味品。
图片
睦睦 摄
  在庆元大济村,一直流传着酒糟蛋“陪考”的传说。村里的学子不远千里进京赶考,必带酒糟咸鸭蛋。圆圆的酒糟蛋不仅营养美味,可长时间保存,还蕴藏长辈们期望学子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这个历史上不足300人的小村,仅在两宋便培养出26名进士,就是被吴敬梓写入《儒林外史》的进士村。
  庆元人对红酒糟的感恩,是不断拓展它的“疆域”,不得不说,任何一样加了红酒糟后的食材,与原本的味道都有天渊之别。
  在饮食的世界,每个地方都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畛域。而这一勺“无用之用”的红酒糟,已成为我们无可替代的饮食基因。(吴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