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人”“汉族”的称法从何而来?专家追溯……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2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李丹)今天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渊源于先秦华夏族,因秦汉长期政治统一与文化整合而成长定型。然而“汉人”“汉族”的称法何时、因何出现?“汉人”“唐人”“华人”几种称法又有何异同?
11月11日上午,南京六朝博物馆馆长、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胡阿祥做客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带领线下线上读者探讨从“汉”国号到“汉”族称的历史演变。
图片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胡阿祥做客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
胡阿祥兼任中国史学会历史地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荣誉副会长,还曾作为《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地名大会》点评嘉宾、书香江苏形象大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文史、中国历史地理学、地名学与行政区划等。
胡阿祥谈到,汉族渊源于先秦华夏族,但不等于先秦就出现了汉族的称法,事实上“汉人”的称法,是项羽分封刘邦为“汉王”,刘邦之后建立汉朝,刘秀建立东汉,刘备建立蜀汉,长达四百多年以国号的形式,逐步形成的。而称“汉族”,则是更为晚近的事。
公元前206年,项羽、范增定刘邦王国之号为汉,直接原因是该王国的都城在南郑,而南郑是秦朝汉中郡的治所。汉中郡的“汉”本指汉水,“中”在古巴人语言中作“地方”讲,“汉中”意即“汉水流经的地方”。
当初项羽曾约定各路反秦豪杰“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结果刘邦先入关中,项羽忌惮,曾设“鸿门宴”意欲除掉刘邦,不成后将刘邦封到南郑,还封秦国降将为王以在附近牵制、监视刘邦,没有兑现此前的约定。刘邦开始愤而不想接受这个分封,图谋鱼死网破,被萧何劝住。萧何说“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对刘邦起到了关键的心理安慰作用,接受了“汉王”封号,还使刘邦“因始封国名而号曰汉”,即定有天下之号为汉。
图片
观众聆听胡阿祥讲座。
为何汉与“天汉”有关?原来先秦时期,人们发现天上的银河是西北到东南走向,与地上的汉水流向相似,所以银河在古语及流俗语中得称汉、天汉、云汉、银汉、星汉。反过来,地“汉”既与天“汉”联系在一起,地“汉”也就带上了特别的美义,所谓“以汉配天,此美名也”。
战国“汉”的写法,望文生义:左边是水,右边上方是“或”,下方是“大”,意喻一人扛着武器保卫城池和土地。秦末汉初,“汉”的写法,望文生义:河水浸润黏土,寓意水所滋润的大国。从音来看,“汉,漾也”“漾言其微,汉言其盛”,汉是拟声词,由此引申出盛大、伟大的意思。
当刘邦领会出“汉”,上符天文之“天汉”,中合人事之“休美”,下应地理之“汉水”,他打败项羽统一天下,沿用国号“汉”。乃至后世,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国号都称“汉”。
胡阿祥说,两汉四百年影响甚大,以至于周边国家,尤其是北方、中亚地区的人都称中原地区的人为“汉人”,这一称法并没有因历史演进到三国两晋南北朝而改变,到北宋,中亚国家仍称宋朝人为“汉人”。而今天东南亚和欧美许多中国人集中的街区称为“唐人街”,这与唐朝的国际影响,既有陆上,更有因海外贸易带来的海上影响,使得海路受到唐朝影响过的国家容易称中国人为“唐人”。
而华人,即“中华人”的简称,在古代是指汉族,现在广义指中国人,以及具有中华民族血统加入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人。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如今华人这个称谓有着更为宽广的内涵与外延,更适应全球人口的流动性,和中国人走向全球的步伐。
先秦时期,区别于蛮夷戎狄,中国的主体民族称为诸夏或华夏。十六国北朝时期,区别于“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汉”作为族称,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诸夏、华夏,并一直沿用至今而不改。而其间,辽金夏和元、清等朝代,“汉人”曾作为贬称。辛亥革命后,官方文件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于是“汉族”正式作为族称出现。
从文化象征上来说,因为诸多国号为“汉”的政权之五德属火,于是“炎汉”既成为汉族的别称,火德、赤色(红色)也成为迄今不变的汉族的身份标志,乃至中国的象征颜色。
“汉水孕育诞生了刘邦的‘汉’国号与沿用的‘汉’国号,成长丰富了‘汉’称谓与‘汉’族称,演化培养了别称如‘炎汉’、颜色如‘中国红’,从而凝聚着中华民族与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写着汉字,说着汉语的中国人,作为湖北人、武汉人,怎能不对汉水心怀敬畏之心、珍爱之情?”胡阿祥说。
【编辑: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