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文化在哈密闪耀】百年“左公柳” 福泽哈密城

图片
图片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曾配合左宗棠收复新疆的部下杨昌浚写的这首诗,刻画了左宗棠驻守新疆的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诗中 “新栽杨柳",正是左宗棠在挺进西北途中命兵士植下的百万余株柳树,后人尊称“左公柳”。
虽然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哈密区域内的“左公柳”在天山雪水的滋养下依然挺拔,传承着“左公”守护边疆的赤诚,为哈密各族群众造福。
图片
左公文化苑附近的“左公柳”。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超摄
不少人提起左宗棠,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左公柳”。在左公文化苑周边,有不少“左公柳”长势依然挺拔,充满着勃勃生机。11月11日,市民冯瑾趁孩子周末休息一起到公园游玩。她一边带着孩子认识“左公柳”标识牌上书写的文字,一边讲述了左宗棠抬棺进疆的历史故事。
冯瑾说:“我们特别自豪哈密有这么多棵“左公柳”,左宗棠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要让孩子们知道“左公柳”的历史与价值,了解古树背后的故事。”
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林业工程师贺双说:“左宗棠来到西北地区以后,发现这里气候干燥、寥无人烟,很多士兵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他命令士兵在路边、城市周围和宜林地带种树了很多的树木。左宗棠的老家是湖南省湘阴县柳树随处可见,他对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情愫,就让士兵在这里种植了很多柳树。”
图片
绿树环绕的左公文化苑。融媒体中心记者 普拉提摄
贺双介绍:“我们通过查阅一些资料,了解到左宗棠他不仅注重柳树的栽植,对后期柳树保护也非常重视,在柳树还是幼苗的时期,他就会在柳树旁边放一个红灯笼,就是为了提醒来往的行人或者是车马,注意避让这棵柳树,正是有了他这样的保护意识,所以我们才看到如今的苍天大树。”
贺双告诉记者,左宗棠在哈密所种植的柳树有两种,一种是旱柳,一种是白柳,白柳木质坚韧,存活时间较长,也被称为“左公柳”。受左宗棠植树护树的理念影响,哈密在“左公柳”的保护方面也格外用心。1994年以来,,哈密设立东西河坝管理处,通过政府出资、单位集资、市民捐资等方式共筹集资金1030万元,修建“引南增水”工程为哈密河区域“左公柳供水,年引水量710万立方米。如今在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挂牌保护的“左公柳”有200多棵,绵延约5公里。
“我们单位在2018年6月开展了哈密城区左公柳普查工作,树围3米以上的有218棵,今年夏天我们又和自治区林业设计院的专家对城区左公柳开展了普查,根据柳树的年平均增长量,计算得到哈密城区百年以上左公柳有45棵,最大树龄在150年左右。”贺双说。
在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每一棵“左公柳”树干上不仅挂着标识牌,而且还标记着号码,通过给“左公柳”建立数字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能通过手机地图第一时间定位到每一棵“左公柳”的位置,还能根据每棵树的具体生长情况进行精准化保护。
图片
左公文化苑旁的左公柳。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超摄
左公柳生长到一定年份容易出现树干中空、继而引发劈裂、折断、倒伏的现象,结合2018年和今年的的左公柳普查,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对左公柳进行了建档工作,包括挂牌、编号、记录坐标点位、拍照等;其次是在日常管护工作中,注重对左公柳的浇水、施肥、树枝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相关工作,加强对左公柳的管护。
据了解,哈密历来有沿河扦插栽植左公柳的习俗,也逐步形成了“沿河看柳”的景观特点。生长在河坝旁的左公柳不仅是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植物资源,装点着哈密人民的生活,更是作为历史遗迹与现代城市街景交相辉映,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带。
下一步,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将从争取专项保护资金入手,对“左公柳”进行“一树一策”保护,探索延伸“左公柳”文化内涵,确保“左公柳”在哈密枝繁叶茂、代代相传。
贺双说:“下一步我们计划,一是积极对接上级部门,申请左公柳保护专项资金,开展更加科学系统的保护,目前我们申报了中央财政资金古树名木左公柳抢救复壮的项目储备;二是持续创新宣传方式,探索左公柳文化进校园、进图书馆、进社区的新途径,让更多市民认识到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三是哈密扦插种植左公柳的历史由来已久,结合本地干旱、少雨气候特征,进一步优化左公柳的扦插繁育技术,扩大种植规模,发扬优势资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