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甲骨文上,看见一场3000年前的流星雨?

图片
图片
一切要从一个字说起。
3月份的时候,我做了一条视频《一间房,一个人,一辈子》,讲述我看到的甲骨文学者是怎么做研究的。比如我的老师陈年福,学校研究甲骨文的就他一个,他没有和别人共用的办公室,平时研究就在他自己家的客厅窗户旁边,一坐就是一天,一坐就是30多年;再比如我去台湾交换时拜访过的专门研究甲骨缀合的老师也是这样,小小的办公室堆满了书,他要从各种甲骨碎片的纹路和残字中寻找线索看能不能拼合成一片有价值有意义的甲骨。一个人,一间屋子,一辈子,有时可能是99%的机械做功,才换来1%的突破。
而从3月份到现在,我自己也多少体验了一把这样的生活,常常一个人坐在家里的客厅,看书、想选题、写稿,从白天到黑夜。我承认,我境界还是不够,一半的时间享受其中,一半的时间烦躁焦虑。直到某一天,我遇到了这样一个字。
图片
这是一个甲骨文未释字,对,就是破解一个十万块的那些字之一。一个跪坐的人,头顶内凹,脑袋上还顶着两个东西。我天真地觉得自己好像摸到了一些释读这个字的线索,于是沉浸其中,不亦乐乎。
那段时间确实平和而满足。
但是好景不长,我很快就遇到了瓶颈,释字的尝试还没开始就好像走到了死胡同。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是放下还是再尝试一下?就是在这样的彷徨下,我接受了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的合作邀请,开始了纪录片中的“搬救兵”之旅,没想到就这样开启了一条释字“取经”之路。
第一站就被一个客厅震撼。那是甲骨文学者黄天树老师的家,小小的客厅真正做到了“家徒四壁……书”,没有一件多余的家具。原来“精神食粮”真的足以让一个人满足。我在那些从四面八方围绕着我的书架前驻足良久。
图片
黄老师已70多岁,但仍然精神气十足,脸上一直挂着慈祥善意的笑容。他热情给我展示书架里的各种古文字书籍,给我讲缀合甲骨后才发现的一场商朝追尾车祸:王和臣子狩猎途中,后车的车辕断了,马受惊立了起来,仍然撞上了前车,伤亡惨重;给我讲甲骨文里记录的浪漫流星雨,3000年前的某一个晚上,商朝人抬起头,发现所有的星星都往西边去了。记录此奇象的占卜官当时会是多么的虔诚与兴奋。
图片
图片
我们聊了很久,关于甲骨文记录的千年前的天文地理,关于释一个甲骨文字的难度与应有的心态。一个甲骨文字,并不是执着于它便能破解出来,保持学习、坚持研究,某个时刻线索自然而然地就会找上门来。
原来,万事万物相通,只是钻进了牛角尖,便看不清了。
“甲骨文里还有好多秘密值得我们去探索,可以让我们研究一辈子。”走之前我向黄老师感叹。
“恐怕一辈子也研究不完。”黄老师边回答边望向手上的甲骨文拓片,脸上依然挂着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总觉得他在不易察觉间叹了口气。
走出黄老师家,我觉得很轻松,可以做的事有很多,未来的可能性也有很多。
图片
后来我又去了甲骨文的故乡安阳,去了用科技赋能甲骨文研究的实验室。渐渐我发现甲骨文似乎已没有我想象中这么冷门,有越来越多人在做着相关的工作。有人通过它触摸那段曾经蒙着面纱的模糊历史,有人通过它了解汉字生命的源头,有人通过它追寻独特的意义与审美。甲骨文早已吸引了一批人,在不同的时空,以不同的方式。
文化本不应该被束之高阁,它应上可引人探索,下可融入生活。
虽然最后还是没能破译这个字,但我觉得已经没有这么重要了。有一句话很俗,但确实是我经常忘记又反复感悟到的,结果真没那么重要,能享受这段旅程就好;孤独真没那么可怕,能找到陪伴你心的事物便好。
所以,破解一个甲骨文,你要不要也来试试?
作者丨李右溪
国学博主、甲骨文与汉字文化推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