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中方发声要求以色列以无核武器身份加入国际公约,并接受监管

环球网报道,联合国于当地时间10月13日举行“中东无核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会议,要求中东无核化、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在这届会议之前,此前已经举行过三届中东无核武会议。
在会上,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就发表了中东无核化的中国方案。他表示,中国支持中东地区的无核化和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这将有利于遏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中东的危险扩张,减少中东军备竞赛以及冲突扩散的风险,为中东地区的长久和平提供机制保障。
同时耿爽也表示,由于中东地区安全陷入困境,中国希望国际社会能够坚持共赢、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构建起可持续的中东安全架构,消弭中东冲突的根源。
图片
耿爽
实际上,这场有关于销毁中东核武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背景,以色列政府官员针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发表极端言论。
以色列遗产部长埃利亚胡就公开表示支持对加沙地带发动核打击。
对此,耿爽就正义发声的表示,中方对以色列官员放出这种言论感到震惊。中方要求以色列以无核武器国家加入《核不扩散条约》,并让国际原子能机构介入监管以色列核设施。
从研发过程上来说,以色列军队的核武器研发和批产工作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当时其就设立了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同位素研究部。之后又在以色列境内发现了铀磷酸盐,为以色列的核武器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图片
1957年,以色列通过法国的技术支援,在以色列内格夫沙米制造了核反应堆和核废料处理配套设施。截止到上世纪60年代末,以色列已经完成了核武器的研制工作,拥有了初步的核打击能力。
不过此时的以色列,只是拥有了理论上的核打击能力,因为没有真实核试验数据的支撑,其究竟有多大的作战效能,是否能无故障起爆依旧得打一个问号。因为其土地狭窄,在其国境内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将引发欧洲以及国际社会的关注,任何在以色列国境内的核试验都无法逃脱监管,因此以色列只能独辟蹊径。
而此时恰好南非也试图自主拥核,双方一拍即合,打算借壳生蛋在南非进行核试验,试验地点就被选在了南印度洋。
图片
1979年9月22日,美国的卫星侦查系统在南印度洋捕捉到了一次爆炸记录,同一时间,日本阿紫南极的可靠基地也捕获到了一次海底爆炸,并且认为这次爆炸符合核试验的相关特征。
尽管美国怀疑是以色列在搞海底核试验,也进行了一番调查,但最终给出的结论却是卫星系统出现故障所导致,显然默认了以色列的拥核进程。
尽管在一系列的证据支持下,以色列拥核已经可以得到确认,但至今为止,以色列官方没有承认拥核,即使这已经是个心照不宣的秘密。
根据国际组织的预测,截止到2020年,以色列拥有的核弹头数量约为80枚,由于缺少小型化技术以及热核技术,以色列的核武器基本保持在战术级别,当量在几千吨以及数万吨不等。
图片
国际原子能机构
实际上,以色列拥核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秘密,而是以色列身处中东地区,并站在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对立面,这就导致以色列拥核是否可控将会面临将难以监管的问题。尤其是以色列在核政策上十分激进,就是在认为战局在朝着不利于以色列方向发展时,以色列将保留有限使用核武器的权利。
众所周知,中国在核武政策上一直是最低限度的核反击,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英法受制于体量的影响,其核战略与中国相似,只不过并没有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美俄的核战略是确保相互摧毁。可以说以色列的核战略政策要比各个核大国都激进一些,这就导致以色列拥核将会是中东和平的最不稳定因素,甚至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核战争。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尽管以色列由于自身安全问题,认为拥核至关重要,但联合国要求以色列销核有理有据,因为核不扩散条约有明确规定。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