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鲁园劳务市场适时应势作别历史使命 求职者可通过“鲁园在线”公众号寻找心仪岗位

说起鲁园劳动力市场,相信没有几个老沈阳人会不知道。这是一个极具年代感的劳务市场,也是和平区乃至沈阳市的一个符号。这是一个随着务工潮而兴起的劳务市场,作为众多来沈阳乃至东北务工农民工的落脚点,这里见证着无数人的寻梦之旅。如今,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互联网招聘日益增多,再加上配合地铁项目施工,32岁的鲁园劳动力市场光荣作别自己的历史使命。
图片
鲁园劳动力市场退出历史舞台
11月14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了位于和平区文艺路5号的鲁园劳动力市场。记者看到,原有的鲁园劳动力市场钢结构洽谈大厅已拆除完毕,四周围挡上印有“沈阳地铁”的LOGO。
据了解,10月20日,沈阳市和平区政府发布《房屋征收决定》,为了加快城市建设,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等规定,现决定对地铁3号线和平区鲁园劳务市场地块实施房屋征收。
鲁园劳动力市场的历史,说来话长。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数量的持续增加,在鲁园附近自发形成了一个马路零工市场。外来务工人员纷纷聚集在附近寻找工作,沈阳的餐饮服务企业及有用工需求的家庭,也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招聘人员,慢慢地,人越聚越多。为了更好地进行引导和促进就业,1991年,鲁园劳动力市场正式成立。当时,来找工作的多数是以餐饮服务行业为主的务工人员,主要工种包括厨师、水案、服务员、护理、水暖、电工、力工等。
图片
曾是东北地区最大零工市场
记者了解到,鲁园劳动力市场不仅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零工市场,在全国也赫赫有名。高峰时期,鲁园劳动力市场的人流量能够达到五六千人甚至更多,尤其是每年春节过后,赶上招工旺季,市场里人挤人,每天都有三四千人在这里找到工作,每进来一个陌生面孔,工友们都会主动上前询问是否用工。
然而,这也给交通、环境和附近居民带来了一定影响。为此,2000年11月1日,鲁园劳动力市场停止运营,迁移至场地更大、条件更好的砂山体育场内。虽然砂山的劳务市场投入使用,也采取了很多引导和宣传措施,但仍有大量务工人员逗留在鲁园附近,集聚于道路、小区等处,因为缺少管理,给交通、环境和治安带来了一定影响。
2005年,沈阳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建议重新在鲁园地区建一个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为务工人员提供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务工场所,以更加包容的心态,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充分发挥鲁园劳动力市场的作用。2005年,和平区政府重新建设的占地5600平方米、拥有2060平方米钢结构洽谈大厅的新鲁园劳动力市场正式投入使用。市场配套了招聘信息大屏幕、电视、公厕、爱心服务站、便利店等服务设施,逐步健全了由沈阳市鲁园农民工工会、维权中心、职业培训学校、卫计宣传站所组成的服务体系,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4月24日正式成立的鲁园农民工工会,是全国首家零工市场工会。鲁园农民工工会实行自愿入会,不收取任何费用。仅用短短3年时间,就从建会初期不足500名会员发展到15000余人。当时,在进城务工人员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住在沈阳城,鲁园是我家。
图片
求职人员可线上寻找心仪岗位
沈阳鲁园劳动力市场自诞生以来,在沈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安置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既是城市建设的“助燃剂”,也是经济发展的“润滑液”;既是政策宣传的“桥头堡”,也是社会稳定的“防火墙”。
尽管有些不舍,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随着求职渠道更多样化,尤其是80后、90后更倾向于通过线上寻找心仪工作,选择通过劳务市场找活儿的求职人数,由原来的递增向递减转变,往日的热闹场景早已不再。
沈阳鲁园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尽管市场拆除了,但求职者仍然可以通过“鲁园在线”微信公众号寻找心仪的岗位。据介绍,沈阳鲁园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早在2021年初就开通了“鲁园在线”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内包含招聘求职、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直播带岗、技能培训、政策解读等服务,务工求职人员可关注“鲁园在线”公众号了解相关信息。
记者手记:
致敬每一位为生活努力奔跑的人
尽管鲁园劳动力市场已经拆除,但在市场附近西滨河路的十字路口附近,仍能看到等活儿的务工人员。他们有的打着扑克,有的踢起毽子,有的则聚在一堆,倾诉生活、家庭中的种种。
在与这些务工人员交流的过程中,记者发现,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他们仍保持着豁达的心态,通过自己的双手,坚强、努力地改善生活。记者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虽然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他们用心做好一件件小事,用汗水和心血展现劳动者的风采。他们的身影既平凡又伟大,成为千千万万奋斗者的缩影。
致敬,每一位为生活努力奔跑的人!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金丹
主任摄影记者 常晟罡
编辑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