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给人生添堵,国人心血管病数据分析报告

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病患者达3.3亿,约占我国总人口的近1/4。心血管病在我国城乡居民死因中均高居首位,约合每7秒钟就有1名心血管病患者离世。心血管病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心源性猝死最大的病因,遗憾的是,有一半患者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急救的最佳时机。急性心肌梗死近年来发病逐渐年轻化,却并未引起国人足够的重视。
2023年11月20日是第十个“中国心梗救治日”。为普及心血管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救治知识,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化健康传播研究基地、腾讯新闻一格工作室、腾讯新闻健康联合发布《别再给人生添堵——国人心血管病罹患现状及原因分析数据报告》。报告用权威的数据,全面展现了国人心血管病罹患现状、分析了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旨在呼吁并希望公众能因此提高对其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
我们谈癌色变,却总是忽视了凶恶于癌症的它。
它常以慢性病的低调面孔示人,背后是一副狰狞的嘴脸:在我国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它早已牢牢占据首位,比例远超恶性肿瘤。
它的死亡率高居第一且逐年上升,2021年因病去世的中国人,近半因它撒手人寰——约合每7秒钟1人,很多人的生命瞬间被吞噬。
它离我们很近,近1/4的中国人,正被它折磨。
它就是中国人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病。
别再忽视
由于我国居民中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流行,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巨大。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概要》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高血压患者高达2.45亿,占比近四分之三。[1] 以2022年年末我国总人口14.1175亿[2]计算,则近1/4的中国人是心血管病患者。
图片
现患人数居高不下的同时,是死因占比及死亡率均逐年上升,远超恶性肿瘤。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05 年心血管病分别占农村、城市死因的32.94%和38.11%;2021 年分别飙升到 48.98%和47.35%,比例则是恶性肿瘤的1.9倍和2.2倍。[3]
图片
2005年,心血管病让中国309 万人撒手人寰,这个数据在2020年增至458万[4]——每天1.25+万名、每小时521+名、每分钟8+名、约每7秒钟1名心血管病患者离世。
心血管病中,心脏病死亡率增速尤为迅猛,近几年已反超脑血管病;心脏病中,死亡率以冠心病最高,冠心病中又以急性心肌梗死最高。[5]
图片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分城乡看农村居民显著高于城市居民,2021年分别为83.26/10万和63.25/10万。分性别看,男性一直显著高于女性,且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6]
图片
心梗是心源性猝死最大的病因[7] ,可瞬间吞噬生命。急救中有“黄金1小时”的说法,如果病人能在病发后1小时内得到有效救治,康复后可同正常人一样。遗憾的是,有一半患者因为自身或家属的原因错过了急救的最佳时机。[8]
这类令人惋惜的事件屡见不鲜:
2012年8月2日,年仅25岁的浙江电台主播郭梦秋突发心梗离世。
2014年1月2日,年仅47岁的小马奔腾公司老总李明突发心梗离世。
2016年7月23日,《青岛早报》体育部主任马洪文突发心梗离世,年仅47岁。
2016年10月5日,前《京华时报》新闻中心主任、网易新闻客户端创始人、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突发心梗离世,年仅44岁。
2017年2 月 8 日,途牛高管李波突发心梗离世,年仅 44 岁。
2019年11月27日,演员高以翔因心源性猝死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5岁。
2020年8月18日,演员谢园突发心脏病,经多方抢救无效不幸逝世,年仅61岁 。
2021年1月1日,《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孙侨潞因心梗离世,年仅25岁。
2022年11月4日,原足球运动员王涛因心梗离世,年仅52岁。
别再作了
这绝非孤例。数据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人数近年来急剧飙升。
据中国家庭报报道,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约100万人,每18-20秒就有心梗事件发生。[9] 出院人次数更能直观地看到急性心肌梗死人数飙升的趋势,2012年这一数据为84145人次,2021年却已高达651090人次,是2012年的7.7倍多。[10]
图片
在发病年龄上,有研究指出,虽然我国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年龄约 62 岁,但它的发病却逐渐年轻化,[11] 尤以35岁至44岁中年人居多[12] ,男性患者占绝大多数[13]。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07-2009 年,我国25 岁以上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35-44 岁人群上升幅度最大——三年中增加了31.8%。[14] 据广州日报报道,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肖华介绍称,近年来,年轻人的心梗发病率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职场精英正成为急性心梗的高发人群。[15]
死亡率同样如此。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证实,1984-1999 年,北京市35 -44 岁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增加了154%。[16] 国家卫健委数据则显示,30~、35~、40~、45~年龄段的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与2012年相比,2021年均有大幅增加。[17]
图片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很大程度上是年轻人自己“作”的。
诱发心梗有两大主要原因,一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四类疾病,二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精神紧张、缺乏运动、熬夜、应酬多、饮食营养搭配不合理等[18]。正是这些年轻人甘之若饴的坏习惯,把他们推向了猝死的边缘。
左惠娟、杨红霞、南楠等对2866 例青年初发心梗患者分析证实,18~44岁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吸烟以72.7%遥遥领先,肥胖(37.8%)、饮酒(27.4%)也都位居前四。[19]
图片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对 461047名30~79岁成人中位随访 11.2 年的数据也显示,在基线无心血管代谢疾病的人群中,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首次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分别增加 23% 和 14%,死亡风险增加 40%。[20]
至于缺乏运动,综合分析显示,2007 年中国居民直接归因于身体活动不足的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癌症和 2 型糖尿病比例分别为12.3%、15.7%、8.5%、11.3% 和 13.5%,且身体活动不足导致的超重或肥胖还可进一步加重这种风险。[21]
而超重或肥胖,据估算,2019年中国11.98%的心血管病死亡可归因于高BMI[22] ;另有数据分析发现,在 BMI ≥ 23kg/m²的中年人群中,从成年开始到中年,体重每增加 5 公斤,未来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 20%以上。[23]
现在就戒烟!现在就运动!
别再添堵
从医学专业角度上讲,心血管病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是引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血脂包含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不同成分,其中,胆固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LDL⁃C,俗称“坏”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HDL-C,俗称“好”胆固醇)。[24]
流行病学、遗传学和临床干预研究证据充分证实,“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25]
在相关性上,“坏”胆固醇与ASCVD发生呈正相关,LDL-C水平升高,会使得血管中的动脉硬化斑块增加,而“好”胆固醇与ASCVD发生呈负相关,HDL-C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26]
“坏”胆固醇是如何作恶的?
当“坏”胆固醇增高,叠加一些其他危险因素,“坏”胆固醇就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持续发展就会造成血管堵塞,进而形成冠心病。[27]
图片
血管里的这些斑块,如同“定时炸弹”般不稳定,大量抽烟、情绪激动、剧烈活动等,都可能导致斑块破裂,进而触发凝血机制,形成血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8]
图片
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作用有限,需要做急诊介入治疗——植入支架,从手腕或大腿根,顺着血管把网状支架送到堵死部位,把堵住的血管撑开,使其重新畅通。[29]
图片
而导致血管长斑块变窄的元凶,就是我们熟知的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以及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30]正是它们,让“坏”胆固醇持续上升,堵塞血管。
如何不再让血管堵塞、不再给人生添堵?
国家卫健委《“防治血脂异常与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知识要点》指出,血脂异常的首要治疗目标是降低“坏”胆固醇至达标。[31]
但不同个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坏”胆固醇LDL⁃C水平高低,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疾病状态及其他ASCVD危险因素的数目和水平。即使对于LDL⁃C水平相同的个体,其他情况不同也会导致ASCVD总体风险存在明显差异,多个疾病状态或危险因素共存可显著增加 ASCVD的总体风险 。[32]
因此,《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基于大规模临床研究的结果,提出不同风险等级个体的LDL⁃C推荐目标值[33]:
图片
也就是说,LDL⁃C目标值,随 ASCVD 危险分层的级别不同而不同,在没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可视为“正常”的 LDL⁃C 水平,对超、极高危患者而言则属明显升高[34]。
这只是推荐目标值。不断有研究指出,更低的LDL-C值带来更多的心血管受益。近期一项大数据统计荟萃分析结果即显示,LDL-C 每降低 1 mmol/L,心血管事件风险可降低20- 23%。[35][36]
总而言之,控制LDL-C并将其降至理想水平是预防和治疗ASCVD 的关键。但并非降至理想水平后即可置之不理,控制LDL-C贵在坚持。有研究指出,LDL-C水平的影响不局限于单个时间点,而是随时间推移具有累计效应。[37]
因此,国家卫健委建议,重点人群(40岁以上男性、绝经女性、肥胖、有黄色瘤,有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每年检测一次血脂。这些人是已经患有血脂异常的人群和血脂异常的易患人群。[38]《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则建议,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为(1)有 ASCVD 病史者。(2)存在多项 ASCVD 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的人群。(3)有早发 ASCVD 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 55 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 65 岁前患 ASCVD)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4)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39]
即使你并不在重点人群范围内,建议你也不要错过每年一次的体检或血脂检测。
数据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40][41][42]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2 概要》数据,中国≥18岁成人血脂异常总患病率在持续上升,2002年尚不到两成,2012年即已超过四成。[43]
图片
具体到“坏”胆固醇LDL-C,高LDL⁃C血症患病率也在持续上升。调查显示,2018 年我国≥18岁成人LDL⁃C≥4.14mmol/L的比例为8.0%,而 2015 年和 2010 年的比例分别为7.2%和5.6%[44][45],几乎年增长0.3%。
而在LDL-C的平均数上,2015 年中国成人营养与慢性病监测项目对 179728 名≥ 18岁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LDL-C平均水平较 2002 年升高0.75mmol/L[46]。
别再信谣
即便如此,中国人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依然非常低。2012—2015 年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 ≥35岁成人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仅为16.1%[47]。
网络上因此各种谣言满天飞。京医通曾撰文列举了几大常见谣言,并请专家正解[48]:
图片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指出,降脂治疗首先推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膳食推荐则是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全谷薯类、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49]
国家卫健委《“防治血脂异常与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知识要点》也指出,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不仅是预防血脂异常的根本手段,而且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础;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可使胆固醇降低7%-9%。 [50]
图片
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应考虑加用降脂药物。然而,数据显示[51]:
图片
不仅仅是降脂药物的治疗率较低,很多患者甚至在超高危时才住院治疗。在全国 246 家医院的104516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中,采用《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的标准进行分析显示,75.1%患者为超高危患者,入院时LDL⁃C 达标率仅6.6%。[52]
国家卫健委强调,血脂异常是慢性疾病,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影响持续存在,且逐步加重。大量研究证明,降胆固醇治疗时间越长,预防心肌梗死的益处越大,应长期坚持。[53] 一旦停药,降胆固醇药物对体内血脂代谢异常的治疗作用消失,“坏”胆固醇就会再次升高。[54]
参考资料
[1][4][21][43]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2 概要》
[2] 国家统计局
[3][5][6][10][17] 国家卫健委历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7] 杨荣平《心源性猝死的当代认识及进展》,实用心电学杂志, 19(1), 59-63.
[8][12][18] 京医通《这种病能瞬间吞噬生命!黄金1小时,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
[9] 中国家庭报官微《死亡率超过30%,这种病有12个预兆要警惕》
[11] 高晓津、杨进刚、杨跃进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循环杂志 2015 年 3 月 第 30 卷 第 3 期
[13][19] 左惠娟、杨红霞、南楠等《青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类型及危险因素变化趋势分析》,中国循环杂志 2021 年 4 月 第 36 卷 第 4 期
[14][16] 中国新闻周刊《25岁演员孙侨潞去世,心肌梗死为何缠上年轻人?》
[15] 广州日报《防心梗 年轻人也要上心》
[20] Han YT, Hu YZ, Li LM, et al. Lifestyle,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and multimorbidity in a prospective Chinese study[J]. Eur Heart J, 2021, 42(34):3374-3384. DOI: 10.1093/eurheartj/ehab413.
[22] Global Burden Disease 2019. Global health data exchange[EB/OL]. (2022-8-27)[2023-05-21]. http://ghdx.healthdata.org/gbd-resultstool.
[23] Jia GC, Shu XO, Liu Y, et al. Association of adult weight gain with major health outcomes among middle-aged Chinese persons with low body weight in early adulthood[J]. JAMA Network Open, 2020, 2(12): e1917371.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19.17371.
[24][31][38][50][53][54] 国家卫健委《“防治血脂异常与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知识要点》
[25] Ference BA, Ginsberg HN, Graham I, et al. Low‐density lipoproteins cause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1. Evidence from genetic, epidemiologic, and clinical studies. 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Consensus Panel[J]. Eur Heart J, 2017, 38(32): 2459‐2472. DOI: 10.1093/eurheartj/ehx144.
[26] Vista看天下《世界心脏日| 如何拥有一颗健康中国心?》
[27][28] 疾病预防控制局《白岩松:要给血管熬稀粥,别熬稠粥》
[29][30] 京医通《3亿人的血管为什么都“堵”了?10张图让你秒懂!?》
[32][33][34][36][39][49][51][52]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35] 丁香园检验时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血脂化验最全解读,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37] Ference Brian A, Graham Ian, Tokgozoglu Lale et al. J Am Coll Carcliol. 2018, 72: 1141-1156
[40][44][46] Song PK, Man QQ, Li H, et al. Trends in lipids level and dyslipidemia among Chinese adults, 2002‐2015[J].Biomed Environ Sci, 2019, 32(8):559‐570. DOI: 10.3967/bes2019.074.
[41][4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42] Pan L, Yang Z, Wu Y, et al. The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dyslipidemia among adults in China[J]. Atherosclerosis, 2016, 248: 2‐9. DOI: 10.1016/j.atherosclerosis.2016.02.006.
[47] 李苏宁, 张林峰, 王馨, 等. 2012‐2015年我国≥35岁人群血脂异常状况调查[J].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7):681‐687.DOI: 10.3969/jssn.1000‐3614.2019.07.011.
[48] 京医通《血管里堵的是什么?看看谣言和真相分别是怎么解释这7个问题的!》
数据分析 | 时尚城市研究院
编辑丨马尔斯
联合发布丨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化健康传播研究基地 腾讯新闻·一格工作室 腾讯新闻·健康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