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ID.7迟而不发,高层还在纠结怎么定价?

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一汽大众ID.7正式发布,7个多月后,这款大众MEB平台的旗舰轿车依然没有定下正式上市的时间,只说会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上市。当下的新能源潮流推进迅速,一汽大众这样迟而不发难免令人疑虑,是战略摇摆还是产品问题?本文还简单分析一波。
图片
ID.7对于一汽大众的重要性
图片
它对于一汽大众的重要性,就像ID.3对于上汽大众。ID.7是一汽大众的首款纯电MEB轿车产品,此前的ID.4 CROZZ和ID.6 CROZZ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独享ID.3的上汽大众靠官降获得了破万的月销成绩,如果战略得当,ID.7也将会是一款能冲销量的产品,当然,前提是价格要让消费者满意,这个我们放后面说。
ID.7产品力——MEB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图片
大众虽然是合资品牌中较早布局纯电平台的厂家,但是MEB的战斗力放在2023年的当下,还是不太够看的,这也直接反映在ID.7的产品力上。首先是虚弱的加速性能,这点在ID.4 CROZZ得到验证,即便是双电机版本,零百加速时间也要6秒开外,单电机版本更是需要8秒多,面对一众零百四秒多的新势力,ID.7确实有心无力。
图片
其次是车机系统,大众在这方面的拉胯众所周知,前阵子海外大众还开除了整个软件部门。ID.系列产品的车机的落伍是全方位的,CPU算力、扩展性、手机APP、语音识别这四大板块的表现都被新势力碾压。大众面对这个局面目前毫无办法,重新搭建一套车机系统需要时间和成本,ID.7只能委屈一下了。
图片
最后是三电,根据目前已知的消息,ID.7会搭载一块84.8千瓦时的电池组,最长续航里程超过600公里——这是一个将将及格的成绩,当下不少纯电轿车的最长续航里程已经超过700公里,ID.7在它们面前没有优势。
800V、碳化硅——现在的20万级产品这样玩
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卷到极致,合资品牌根本跟不上节奏,我们先假设ID.7瞄准的是20万级的纯电市场,让我们看看现在这个领域的选手都怎么玩。
图片
首先是800V快充,在碳化硅这种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加持下,现在的充电速度有了明显提升,20多万的车已经布局800V快充,理论上可以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300公里,这是行业一大趋势,到明年,20多万的车没有800V快充,确实不好意思出来打招呼。
图片
其次是底盘,前双叉臂悬挂已经是基本功,厂商们正在卷谁的铝合金部件更多,而大众MEB平台还在清一色麦弗逊,更不说空气悬架已经被一些新势力打到20万元的区间。
图片
第三是制造工艺,目前的新势力已经不屑于说电池底盘一体化了,一体式压铸正在成为主流,提高刚性、降低成本,可谓一举两得,而MEB显然不具备这个特征。
问题来了,ID.7定价多少合适?
图片
摆在ID.7面前的路不多,也都不太好走。从定位来看,它可是大众MEB平台的轿车旗舰,和迈腾一致,20万以上起售似乎挺合理,但是如果定这个价的话,ID.7势必会像早期卖16万的ID.3一样无人问津。所以ID.7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定个相对有面子的价格,然后熬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官降,和ID.3如出一辙;第二个,上市就定一个消费者无法拒绝的价格,比如16.88万元。
全文总结
国内新能源市场高度竞争,千军万马过独木舟,德国人显然还没有反应过来,ID.7的定价是一个难题,定低了,面子上挂不住,好歹咱也是大众,定高了,没人买,毕竟现在宝马i3落地也只需24万。所以,如果你是一汽大众的高层,你会怎么定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