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后,更美

图片
“第一次看到修补后这么漂亮的陶瓷,真是艺术品!”市民温先生看到展柜内精致的陶瓷修复品感慨道。近日,“陶瓷美学修复”非遗传承展在上海古猗园梅花厅举行,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展。
展柜里,青釉碗、紫砂壶、白瓷杯……各类精美展品令人目不暇接。一个个残缺的陶瓷艺术品,在修复者的拼接、粘接、加固、补配下,不仅重焕光彩,还能在原有的气韵上增添独一无二的美感。“艺术家把陶瓷的裂缝打造得如同原有的花纹般,这可真是个精细活儿。”市民朱女士连连称赞。
本次展览以金缮修复和锔瓷修复作品为主。金缮修复源于中国,此工艺使用纯天然材质来修补残缺器物,工序复杂,对修复人员的审美情趣、修复技艺有着极高的要求。修复好的器皿作为使用器的同时,又是极具创意性、装饰性的艺术品。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
图片
在这个物品极大丰富但被轻易弃置的时代,修复,是一种与过去的对话。嘉定陶瓷修复非遗传承人顾泽新介绍,锔瓷主要分为3个步骤:首先要做好清洁工作,接下来就是捧瓷,捧瓷的好与坏决定了锔瓷的结果。最后用绳子将破损的瓷器捆扎固定之后,打洞上钉。
图片
“陶瓷修复是一门精湛的技艺,市民游客平常也不太有机会见到。古猗园作为非遗主题公园,我们希望结合古典园林的建筑,引进各式各样的非遗技艺,带给市民游客多样的非遗和中式美学享受。”上海古猗园经管科工作人员何诗韡表示。
图片
展览是2023年嘉定区“我嘉·秀空间”文化配送活动之一。2021年起,嘉定探索建立延伸服务点“我嘉·秀空间”,探索把文化服务模式从“政府+文化场馆”转变为“空间+多元主体”。截至目前,已建立了覆盖全域12个街镇的36个“我嘉·秀空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适应演出、讲座、培训、展览等不同文化活动场景。在商区、园区、景区、社区等不同类型的空间,市民得以在“家门口”体验“定制化”文化资源。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嘉定将继续做好供需调研,优化完善多级联动共建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将嘉定文化基因、非遗元素融入文化资源配送,推进更丰富、更符合百姓需求的个性化文化资源下沉到市民身边。
秋日的古典园林美不胜收
来古猗园赏美景的同时
让我们共同感受陶瓷的破碎与重生
欣赏传统非遗技艺
展览时间
即日起-11月30日
8:30-16:30
展览地点
上海古猗园梅花厅
(沪宜路218号)
撰稿:刘睿涵(见习)
摄像:蔡陈皓
编辑: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