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巨蛋启用,参与测试赛选手揪出4个地雷

图片
台北大巨蛋昨首次开放观众入场,不少资深球迷从中华职棒元年(1990年)就等到现在,还有人带九旬老父一起到场见证历史时刻,也有附近居民每周都会到孙中山纪念馆打拳,就这样默默看着大巨蛋从无到有,这次抢票入场体验,球迷纷纷给予正面回馈,打出八十五分评价,但有些缺失还要再改善。
台北大巨蛋昨天开门见客,不少球迷早早就来“开箱”,散场时动线流畅,约二十分钟就差不多清场完毕。
“我从职棒元年第一场比赛就开始看球了。”六十五岁的林先生兴奋分享,指室内球场的视觉体验很舒服,真是室外球场无法比,尤其北台湾常常下雨,他期盼大巨蛋已经好多年了。
林先生说,昨天九点就带着九十一岁老父亲一起到现场,他与父亲是资深象迷,年轻时甚至还会制作加油板,如果未来中职在大巨蛋比赛,是老球迷最爱看的“龙象大战”,他一定还会买票再来。
从1990年就开始看球的廖先生回忆,当时他刚升上高中,每天省下车票钱,为了能够到当时台北市立棒球场买票看比赛,很开心见证台湾棒球文化迈进一大步,室内的人工草皮仿佛就是日本巨蛋。
也有二十多年老球迷说,整体看球感觉很好,可以打八十五分,相较于过去风吹雨淋看球,现在可说是六星级的看球环境;球场内还是有几个小缺点,包含应援区舞台太小、座位距离近容易被前方遮蔽,大巨蛋设备昂贵,预期未来租金、球票也不便宜,未来一年可以打几场比赛,也是问号。另一位蔡姓球迷指出,目前像是公版球场加盖,缺乏特色。
球迷刘小姐、陈先生一起搭捷运(地铁)来,两人进场时动线顺畅,座位也很好找,陈先生进场时感到震撼,也指出大荧幕比想象中大, “但旁边两个小的萤幕有点鸡肋。”
另外,新竹球场去年只打了两场中职比赛,因选手连环爆出伤情,进入无限期停用中,有了前车之鉴,台湾民众高度关注对选手的保护是否充足,曾在台北大巨蛋参与闭门及开门测试赛的选手也针对自己的观察提出意见。
乐天桃猿队曾仁和表示,可能因为这边才刚好,很多东西还没进来,设施、外观没像东京巨蛋那么丰富,就是慢慢加强。
曾仁和进一步指出,重训室看起来很豪华,但器材偏少,也没有杠片锁,容易造成伤害,但只需要补足就好、问题不大。
球迷关注的“吃球”问题,猿队廖健富指出,球到高点落下后,中间有一段确实会感觉消失,“不确定是不是吃球,毕竟场馆以白色为主,练习上要多适应。 ”中信兄弟队陈文杰则说,各地球场多少都有“吃球”的状况,只是若是熟悉的球场,知道吃球时要怎么应对,来到大巨蛋后就是多加适应,中华队总教练郭李建夫也认为吃球影响不大。
廖健富额外点名界外区与观众席之间的柱子,接界外球会比较危险。本垒后方的LED广告版,郭李建夫担忧可能会造成捕手危险,也有投手反映视线有点干扰。
选手休息室先前即被指出横梁过低的问题,其中一处装上电视后,更是已经出现“受害者”,练球日坐在电视旁置物柜的陈文杰直接撞个正着,效力响尾蛇队的旅美好手陈圣平说:“应该160公分就会撞到。”
拿莫·伊漾在味全龙队主场天母球场就是人工草皮,他指出不同之处在于天母草皮较硬、反弹速度较快,在大巨蛋则是会减速,草皮偏长偏软,“踩起来脚踝会比较吃力、要多花一点力气,会勾到钉子,这部分应该内野和外野都有影响”。垒包红土、草皮之间确实有落差且还不小,但天母球场一开始也有这种状况,都是通过后续修正。
海峡导报记者方艳艳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