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开心麻花即兴喜剧团队:一场为期3个月的沉浸《童话》世界

图片
《童话》的幕后团队竟然还有“开心麻花”?在《童话》完结一个月后,冷眼挖到了《童话》的神秘惊喜。
8月中旬,王征宇导演的最新力作《童话》上线腾讯视频。
节目用时两年时间,打造了一个平行时空般的童话世界。在《童话》的星守村里,孩子们掌握着世界的规则,“玩”变成了唯一的目的。而入住星守村的嘉宾们,需要在小孩子的带领下,听从指挥,探索《童话》世界的奥秘。
图片
抛开情节设计不说,如何让观众相信《童话》的世界?显然是《童话》在制作上要面临的最重要的难题,毕竟对于完全架空的世界观来说,观众必须获得极致的沉浸感,才能准许故事开始讲下去。
而在这时,一组“奇兵”的出现,为《童话》带来了全新的解法。
不同于以往的台前演出、艺人合作,《童话》中的“开心麻花”拥有了全新的名片:《童话》内容编创合作伙伴。
图片
从小孩子们的培训,到游戏机制的设计、内容的优化,开心麻花子品牌麻花即兴小分队协同节目组一起参与了节目生产制作的全过程。
而这样有趣的合作究竟是从何而来,未来又会有哪些惊喜。
冷眼分别与麻花即兴总制作人马悦舒老师、开心麻花创新业务部的制片人曾天老师、麻花即兴讲师及演员姚子轶老师展开了三场对谈,试图寻找属于开心麻花的即兴魔力。
图片
即兴的魔法,让《童话》成真
“我不是要孩子去演一个角色,也不是要他去给我表演个什么,我是要他完全相信这个童话世界。”
“相信”,是麻花即兴团队在对谈中反复提及的关键词。
曾天告诉冷眼,实际上,在初期,《童话》是想找到一波匹配的“小演员”,他们经过声形台表的专业训练,或是有着丰富的面对影视镜头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节目组也找到开心麻花团队聊了聊。
但开心麻花和节目组深度交流后,双方都意识到“演绎”的模式显然无法百分百地契合节目组的诉求。想要最大化“童话世界”的沉浸感,小朋友们绝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地朗诵台词,而要相信,这里真的有一个“童话世界”。
图片
“我们从第一天见到小朋友时,就为自己设定好了身份。牵头的导演,叫萝卜大王,我是萝卜女王,其他的老师们是萝卜哥哥和萝卜姐姐。”
而当小朋友问及萝卜大王的由来时,《童话》的节目组与麻花即兴团队的成员们也为小朋友们拟定好了全套的《童话》背景故事。
“麻花即兴团队加入时,《童话》星守村中的机构是已经明确的。但每个机构具体要做什么,小朋友们怎么来完成?都需要我们去共创完成。”
于是,借鉴自舞台剧的经验,麻花即兴的团队联合节目组,共同为《童话》世界创作了众多超现实主义的可爱设定。
图片
例如,难倒一众“村民”的打招呼手势舞;一不小心就会悄悄融化的巧克力金币;星守村的专属胡萝卜货币……
甚至,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童话》般的沉浸感,麻花即兴的老师们会要求现场的工作人员,从导演到摄制老师,都学会星守村的打招呼手势,用来和小朋友交流。
“很多导演其实不太关注于细枝末节,毕竟你说,一个打招呼姿势的不同对剧情的推进有那么重要吗?艺人来某个场景,玩什么游戏,做什么反应,其实都可以有一个模式化的效果,没必要在镜头看不到的地方做那么多的工作。但《童话》的团队和麻花的团队就是非常执着于在这些可能看不到的地方做足细节。因为当所有细节都被完善,它出现在镜头前的那一刻,你所搭建的世界就是完整的,你摆在那,人进来就行了。”
图片
即兴的力量,让权力反转
如果说,开机前,节目组和麻花团队是《童话》世界的建筑师,那当录制开始后,《童话》就真正变成了小朋友们说了算的世界。
在我们熟悉的节目中,“孩子”的角色一直以“被照顾者”居多,而成人则始终处于教育者与管理者的位置。但在《童话》里,孩子们却成为了规则的制定者、各个功能部门的管理者,反倒是大人们需要听从孩子们的指挥,向孩子们寻求帮助。
图片
而如此不可思议的“权力反转”究竟要如何实现?
即兴再次发挥了它的魔力。
曾天为冷眼介绍了即兴表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赞颂失败。在即兴的世界里,所有的错误都是一份礼物。它可能在此时此刻让你很有挫败感,但它在未来终将变成一个巨大的收获。用掌声代替失误后指责,是即兴的世界可以永远让人放松与自信的秘密。
在《童话》的录制过程中,节目组与麻花即兴团队便是如此。
麻花即兴的演员姚老师向冷眼爆料,其实《童话》第一天的录制现场完全打破了时间线的设定,堪称综艺录制的灾难。本是商量好了在下午4点钟上的学习课,小朋友们在上午9点钟就带艺人完成了任务。“好像所有的流程全部乱掉了。”
图片
然而,导演组和麻花即兴的团队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叫停拍摄,指出小朋友们的错误,而是任由小朋友们自由地、大胆地推进故事进展。
这样对“失误”的包容,也导向了“即兴”的另一大核心理念:Yes And,即演员要在台上无条件地同意对方,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认可它,接受它,然后再想想看怎么能让它变得更好一点。
在《童话》的世界里,没有错误,只有无限的治愈与包容。小朋友们可以真正地相信《童话》,而所有人工作人员也会用即兴的力量,去“接住”小孩子们书写的《童话》。
正如曾天老师打动冷眼的那句话:这个节目不管拍成什么样子,我们一定要让小孩子们在《童话》的世界里从头到尾不受伤害,且有所收获的离开,这是我们达成共识的第一要务。
图片
即兴与综艺,大有可为
在感受《童话》治愈的同时,冷眼与开心麻花团队三位老师们的对谈也逐渐走向了对即兴的深度思考。
去《童话》的世界走出去,“即兴”是否还有更多未被发掘的潜力?
图片
即兴+游戏的融合,是“即兴”最容易被想到,也最便于应用的领域。
姚老师为冷眼介绍,“即兴”中很多的核心元素,例如“根据关键词演绎”、“随机变换动作、台词”等,和时下众多大热综艺中的游戏原理都不谋而合。而《童话》中经典的“哎哎吁吁”游戏就是在录制的过程中由麻花团队即兴创作。
在特定情境下,根据人物特质、场景需求,量身定制游戏,是“即兴”极具优势的隐藏技能。
是否能让更多即兴演员参与综艺的拍摄,或是在必要时让真人秀嘉宾参与一段时间的即兴培训,则是冷眼与开心麻花团队交流后的第二层思考。
“以前传统的NPC节目,是你只有一扇门,NPC会根据剧情的设置为你指引一个方向。如果你是一个很有喜感的艺人,那你可以接一些稀奇古怪的话,为自己创造一个名场面。可你只能很尴尬的说,‘哦’,那整段情节就可能失去亮点。但“即兴”的演员可以用‘Yes And’承接对方的任何反应,因为喜剧是错位了才好笑,对就不好笑了。所以即使是‘懵住了’,也会有‘懵住了’的内容。而且,面对突发状况,可以快速反应、以绝佳的脑洞、默契的配合,扭转了局势,那将会是另一种能把观众带得更嗨的喜剧智慧”
图片
而对于时常让真人秀制作者头疼的“艺人包袱”,即兴也不失为一种解法。
麻花即兴的总制作人马悦舒老师为冷眼总结了即兴培训的经验,“我时常觉得,我们做即兴是在做‘脱壳’。即兴其实就是通过一些训练,让人从100%的紧绷转向80%,再到60%,随后逐渐放松下来。而当一个人紧绷的这一层壳被扒下来之后,可爱的那面自然会被释放出来。”
图片
那么,现在通过即兴,我们有了游戏设计、有了NPC演员、有了培训。可即兴就只能以“最强辅助”的形式与综艺做结合了吗?
冷眼并不这么认为。
实际上,当下很多综艺从业者对即兴的理解仍然是极为狭义的。从曾经的《谢天谢地,你来啦》、《今夜百乐门》到当下的大热喜剧IP《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即兴更多是以Sketch的形式被创作并被认知。
然而,Sketch只是即兴中相对最容易可视化的一条支线。有时候我们太过于急迫地去追求最终可视化后的效果,可能会使我们错失掉很多即兴在创作上的精髓所在。
曾天为冷眼介绍了一个即兴中常见的小游戏:台词落谁家。游戏很简单,即所有人根据捡起的任意关键词及人物关系,与同伴即兴演出。
图片
这样的即兴创作过程其实完全可以用于激发综艺的策划。
“即兴的思维和综艺创作其实具备极高的相似性,它可以作为工具去支撑你的原始策划。并且这样的模式在早年前就已在国外的工作坊中落地,它是有一套成体系的方法论的。”
当你把一个在生活中捕捉到的关键词列示,就可以围绕这个关键词萌生出N个想法。而围绕新的想法,你又可以进一步推演第N+1个创意。当我们不断地围绕一个关键词发散推导,并且持续添加新的关键词,与原先的设定做结合,创作就会变得丰满、多样起来。
我们的综艺苦“剧本”久矣。
可当我们能不再只有一个原剧本,一个原角色,而是可以在其中发散出多样的故事线,并尝试用即兴的思维带着它继续走下去,那这样的剧本也便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本身了。
图片
在对谈的最后,冷眼想用马悦舒老师的一句话作结:
“即兴是一个有智慧,有思维内核的东西,它其实是需要被更多人看到的,不光是大家理解的即兴就是freestyle那么一回事。”
从自由的freestyle出发,即兴让小朋友的童言无忌为《童话》带来了治愈;当它不只局限于freestyle,即兴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童话》打造出了本不可能成真的“童话世界”,而当即兴的魅力可以在未来被更多从业者们看到,冷眼相信,即兴与综艺,还大有可为。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