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江南女子,竟是戈壁沙漠里最富有生命力的花!她的一生就是大写的赞!

她从江南水乡走出来,为了中国的国防事业,远离家人,在戈壁大漠里扎根数十年,把青春和热血抛洒在戈壁大漠。
她是中国强流脉冲粒子束加速器和高功率脉冲技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马兰精神”的现实传承者,被称为“当今中国女将军中唯一的院士,院士中唯一的女将军”。她就是邱爱慈院士。
图片
邱爱慈院士,1941年11月生于浙江绍兴。高功率脉冲技术和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专家。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主要从事电子束加速器的研制、改进工作。参加了我国第一台高阻抗电子束加速器的研发。主持建成了多功能辐射装置强光一号和紧凑型小焦斑高能X射线装置剑光一号。主持开拓了极强脉冲电子束的产生、传输、诊断及应用的研究方向。推动并主持开展了高功率离子束产生和应用等重要科研项目,取得显著进展。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功研制出
低阻抗脉冲电子束加速器
邱爱慈是名不折不扣的江南女子,但她骨子却有着一股子不输男子的拼劲和干劲。她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承担起了当时难度极大的“低阻抗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的项目开发,克服了重重苦难,取得了成功。
电子束加速器“闪光二号”电子束加速器是种“既神秘又寻常”的存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子束很神秘,它是电子在真空中形成的细流。电子束技术可以改变材料和产品的物理、化学、分子和生物学特性,让它们“物尽其用”。但它也很寻常,在工业领域,经常能见到电子束加速器的身影,它们的基本使命是完成材料表面固化、电线电缆交联、医食药产品杀菌去污等。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迫切需要研制一台大型低阻抗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技术科研试验的需要。当时国际上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研制成功,并且技术上严格保密。
科研难度极大,研究成功的把握很小,但邱爱慈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主动承担起这个项目的研发。
邱爱慈带领项目组,经过七八年的艰苦奋斗,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终于成功研制了“闪光二号”加速器。“闪光二号”属于强流脉冲粒子束加速器,能模拟核爆炸辐射环境,在我国国防科研领域长期独占鳌头。在项目鉴定会上,与会专家对这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加速器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把邱院士的成功称为“我国加速器研制跨入世界行列的标志”。“闪光二号”的研发,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俄、英之后又一个掌握这一高技术的国家,直到今天,它仍然在科研试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逆境中成长起来
让她更加强大
作为一名女性,一名母亲,深入戈壁大漠,挑战高难度的工作,困难可想而知。但是,你很少在邱爱慈身上看到负面情绪,她总是对人说:“工作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就算年事已高,她依然像一个能量满满的小太阳,不断迸发出乐观精神和无畏精神。从她的童年、青年时代的经历,也许可以管中窥豹,可以读懂她的人生。
1941年11月22日,浙江省绍兴酒务桥史家台门传出了婴儿的阵阵啼哭声,邱爱慈出生在战火纷飞的混乱时代。在她未出生之前,父亲就被日本人杀害。失去了没有主心骨的家庭并没有一蹶不振,“我们家都是女人,母亲,奶奶,还有我们姐妹三个。这个家没有男人,但是我的母亲非常坚强。”逆境中成长起来的邱爱慈很懂事,很小就知道帮助家里分担,艰难的童年生活培养了她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邱爱慈读书非常努力,天资聪颖的她,1953年,考取了浙江省立女子中学(现杭州市第十四中学)。初中的她,就收拾好行李,离家独自来到西湖边的浙江省立女子中学(现杭州市第十四中学),开始中学生涯。
“家里条件不好,要考上公立学校,才能给家里减轻负担。”邱爱慈说这座西子湖畔的校园,给她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岁月。”
学校里有各种有趣的课程,课外活动也非常丰富,读报、辩论、各种文艺活动,还有很多体育运动。“刚进学校的时候,我还是一个黄毛小丫头,但是毕业时,我的体格强壮了很多,结实健康。”邱爱慈说,虽说学校都是女生,在“大炼钢铁”、“五除四害”运动中,她们都不甘示弱,“我们这些女同志不比男生差”。热火朝天的中学时代,邱爱慈不光是身体,智力和思维,各种能力素质都得到了提高,她更加自信,也更加自立自强。
正是中学时代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她面对人生很多困难时,都能有一种自我解脱的能力。“这很重要,个人成长的最大困难是啥,就是克服自我,向自我挑战。”
“我从小就有这个志向,女同志也可以干和男同志一样的工作,为家庭争气,为国家争光。”敢想敢做,令邱爱慈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的家国情怀,则赋予了她远赴西北的责任和勇气。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邱爱慈嘴上经常会提到四个字“马兰精神”,她的人生就是“马兰精神”的鲜活读本。
“为了打破国外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中国决定自主研发原子弹氢弹。核武器的发展离不开核实验,核实验是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创业起来的。但是我们就是用这种精神去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大事。”邱爱慈说。
1964年邱爱慈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她放弃回到故乡的机会,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毅然奔赴位于新疆马兰的西北核技术研究所。虽然现在条件好起来了,“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以前研究所的条件很艰苦。每年入冬,从10月份开始就吃窖藏菜,主要是土豆、萝卜、白菜,一直到次年5月份才能见到绿色蔬菜,连奶粉也不好买,所以她的两个孩子都生在杭州、长在杭州,由家人代为照看,她只在探亲假期间回杭州一趟,忙起来甚至全年都不归乡。
在“闪光二号”以前,邱爱慈参与研制的国内第一台高阻抗脉冲电子束加速器,叫作“晨光号”。“晨光号”在收尾阶段遇到了一些问题。调试阶段,大部分研究人员都被借调走了,整个研究组从60多个人一下“缩水”至七八人,几个人加班加点,好几次下班已是鸡鸣时分。20世纪80年代初,翻开国外文献,只能找到电子束加速器的原理图,看得到基本结构,但没有现成图纸,就等于缺失了最重要的参数依据。这个关头下,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提出要建更大的低阻抗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邱院士站了出来,承担了这个难度极高的项目,并且还将加速器的目标定在即使再过一二十年也不落后的水平。期间因工作疲劳住院107天,在病床上她还完成了周密细致的研制设计方案。随后,邱爱慈带领项目组,经过七八年的艰苦奋斗,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终于成功研制了“闪光二号”加速器。
邱爱慈的退休生活本可以闲适又优渥。但她对科研的执著追求与对国家的信仰,让她于2005年返回母校,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院长。作为老师的她,不仅重视教授学生知识,同时更加注重对年轻人理想信念的教育培养。邱爱慈常说,科技人员要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到事业中,纯洁的党性和美好的人性在她的身上已经融为一体。正是千万个邱爱慈的“负重前行”,才有了国家发展的美好今天。 
文字 边晓丹 陈栋
视频 刘斌兵、廉笑尘 后期 刘鹏 俞磊
平面 张妍 叶丛
杭州市科协、杭州市院士专家中心、杭州日报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