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N热点速递|王惠明教授:非奈利酮联合SGLT2i机制互补获益叠加

图片
导读
2023年11月1日至5日,备受业界瞩目的2023年美国肾脏病学会年会-美国肾脏周(ASN)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肾科专家学者齐聚在此,共同探讨肾脏病领域最新学术进展。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共同关注的健康问题,特别是2型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更是CKD管理中的重要挑战。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新型非甾体类醛固酮受体拮抗剂(nsMRA)非奈利酮均已被证实能有效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心结局1。然而,对于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所带来的获益和安全性,目前尚缺乏充分的循证支持,因此在CKD的治疗中备受关注。在本次大会中,Lim Hyung M教授团队将就非奈利酮联合SGLT-2i在肾脏获益方面的研究进行报告,对两药的联合应用提供了相关证据1。
在此,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王惠明教授,对这项研究进行精彩点评,探讨非奈利酮联合SGLT2i对CKD患者肾脏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研究背景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和非奈利酮可降低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具有心肾保护作用。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社区医疗中eGFR为25-90 ml/min/1.73 m²,UACR ≥ 30 mg/g Cr的肾脏病患者。患者分为三组:SGLT2i单药治疗8个月,非奈利酮单药治疗4个月,以及联合治疗(SGLT2i单药治疗4个月后,序贯SGLT2i和非奈利酮联合治疗4个月)。研究结局定义为UACR。
研究结果
本研究在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筛选了402名患者,最终纳入85名患者。研究基线数据平均eGFR为51.5 ml/min/1.73 m²,中位UACR为594 mg/g。47名患者接受SGLT2i单药治疗(达格列净10 mg/天或恩格列净10 mg/天),19名患者接受非奈利酮单药治疗(eGFR > 60的患者20 mg/天,eGFR在25-60的患者10 mg/天),19名患者接受联合治疗。
SGLT2i组和非奈利酮组UACR与基线相比,平均百分比变化分别为-46.35%(95% CI-53.39~-39.31)和-44.65%(95% CI -68.67~-20.64)。SGLT2i-Finerenone联合治疗组UACR降低-65.5%(95% CI -71.82~-59.17;P<0.001 vs SGLT2抑制剂;P=0.04 vs 非奈利酮)(图1)。与非奈利酮单药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中血清钾平均变化(mmol/L)更低(+0.3 vs -0.02,P=0.01)(图2)。
图片
图片
研究结论
达格列净或恩格列净与非奈利酮联合使用可协同增加UACR降低效应,并显著降低高钾风险。
这项研究发现非奈利酮与SGLT2i联合治疗在降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方面具有协同效应,还可显著降低高钾的风险,您认为这种协同效应的机制是什么?
王惠明教授
首先,CKD的发生和进展病理机制复杂,血流动力学、代谢异常以及炎症纤维化是三大核心驱动因素。盐皮质激素受体(MR)过度激活导致的炎症纤维化是疾病进展的关键驱动因素2。非奈利酮可直接作用于肾心靶器官,通过直接靶向MR过度激活,发挥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从而显著改善蛋白尿,带来明确的肾心双重获益3。而SGLT2i被认为主要通过干预血流动力学和代谢异常,二者在机制上不同,联用可实现机制上协同,从而带来更强的降低UACR疗效,实现肾脏保护4。
其次,非奈利酮是一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通过抑制醛固酮的作用,可以减少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这种机制可以减少肾脏对钠的重吸收,从而减少钠在体内的积累,进而会有升高血钾的风险;而SGLT2i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导致葡萄糖在尿液中的排泄增加。这种机制可能伴随着钠的排泄增加,从而促进钠的尿液排泄。通过增加钠的排泄,SGLT2i可以减少肾脏对钠的重吸收,进而减少钠在体内的积累。两者联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钠-钾平衡,从而降低高钾的风险5。
基于这项研究结果,您认为临床医生在制定CKD治疗方案时应如何考虑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
王惠明教授
在FIDELITY研究中,有6.7%的患者使用了SGLT2i,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基线是否使用了SGLT2i,非奈利酮都具有一致的肾心获益,对于基线使用SGLT2i的患者,联合非奈利酮治疗可进一步降低UACR水平,进一步降低肾心复合终点风险,同时高钾血症发生率数值更低6。此项研究再次证实SGLT-2i联合非奈利酮治疗可协同降低UACR,并显著降低高钾风险,在临床中可通过多机制药物的联合最大化患者的获益1。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SGLT-2i与非奈利酮均可引起eGFR一过性下降,基于疗效与安全性的考量,推荐序贯治疗,即两者使用间隔至少2-4周,并注意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eGFR波动情况5。
这项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是否存在一些潜在的限制因素?您认为未来的研究应该如何进一步验证和完善这些结果?
王惠明教授
这项研究是第一项针对SGLT2i与非奈利酮联合应用的观察性临床研究,它虽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但这一数据还是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很有价值的参考。
要进一步推动这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明确患者获益,我们确实还需要寻找更多证据,未来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要鼓励开展前瞻性RCT研究,这类研究是高质量、证据强度较高的;第二,要鼓励有条件的医疗中心在临床中进一步扩大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通过临床应用,我们可以进行临床案例总结,这也会增强我们对这方面的证据;第三,除了临床研究之外,我们还需要去开展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的基础研究,结合多类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提供更为强有力的证据。
结语
临床研究证实,非奈利酮与SGLT2i 是具有潜力的治疗新组合,两者联用机制互补、获益叠加,可进一步降低尿蛋白,延缓CKD进展,降低心血管风险,减少高钾血症发生,实现1+1>2的卓越心肾获益。非奈利酮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非甾体类MRA,其肾心保护作用已获得多项大型临床研究的证实,目前更多领域的深度探索正在火热进行中,期待非奈利酮的广阔应用前景,为更多受心肾慢病困扰的患者带来全新希望。
专家简介
王惠明教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图片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肾脏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湖北省微循环学会肾脏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医师协会肾脏病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肾脏病与血液净化专科联盟理事长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常务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负责2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王氏腹透导管技术”创立者
研究方向:1、肾脏疾病免疫学发病机制与合成免疫学的应用。2、血液净化技术的临床优化
关于本产品完整的处方信息请参阅产品说明书
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作学术参考,而非针对一般公众,亦非广告用途。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作出的任何与治疗有关的决定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应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本资料请勿分发或转发。
参考文献:
1. Veena K. Acharya, et al. Albuminuria-Lowering Effect of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Finerenone, and Their Comb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CKD. ASN 2023. FR-PO982.
2. 李航.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治疗新突破:非甾体类高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J]. 中华内科杂志, 2021,60(1):5-8.
3. Kolkhof P, et al.Nonsteroidal 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antagonism for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disorders - New perspectives for combination therapy[J]. Pharmacol Res. 2021Oct;172:105859.
4. Green JB, et al.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22 Jun 14: gfac198.
5. 非奈利酮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3, 39(10): 800-808.
6. Rossing P,  et al. Diabetes Care, 2022, 45(12):2991-2998.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