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粉丝网红“阴阳”致歉被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官巧解心结

图片
南都讯 记者赵青 实习生林铭溱 通讯员黄驿媚 黄一峰 刘梦薇  百万粉丝“网红”李某侵犯他人名誉权被判赔礼道歉后,公开发布了“阴阳怪气”的致歉声明,原告刘某因不满随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近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公开了案件详情。
百万粉丝“网红”侵犯他人名誉权
“阴阳怪气”致歉被申请强制执行
李某是一名微博粉丝过百万的网红,刘某在短视频平台粉丝过10万。
李某曾于2021年发表12篇评论刘某的新浪微博,公开称刘某“疑似诈骗”“敛财”“洗粉”“布局”“涉嫌传销”“割韭菜”等,还称其为“败类”等。刘某遂将李某诉至广州互联网法院。
法院审理认为,李某侵害了刘某的名誉权,判决李某在案涉微博账号内置顶发布致歉声明,致歉声明内容须经法院审核,保留时间不少于九十日,且不得设置观看限制。
判决后李某在其微博发布了经法院审核的致歉声明,后刘某以李某并未按照判决书履行致歉义务为由,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我早就发微博致歉了,凭什么还要强制执行!”李某在得知刘某申请强制执行后,找上了法院。而刘某则认为,李某根本没有履行赔礼道歉。
执行法官黄一峰随即对案件执行情况展开调查。原来两个月前,李某在其微博置顶发布了经法院审核的致歉声明。
紧接着李某又发布了一则“真实”的致歉声明,其中表达了自己关于致歉声明的意见未被法院全部采纳的不满,表示上一则致歉声明的内容并非其本意。
随后,刘某将李某道歉博文截图并配上讽刺的语言发布在视频平台。双方粉丝开始互相拉踩、谩骂、投诉、举报等行为。
李某发布的两则致歉声明,因被他人投诉侵犯了刘某人身权益而被微博删除。
在法院调查期间,李某在其微博发布了10余篇博文,喊话刘某“有本事再起诉我啊”,并对法院公正性表示质疑,部分微博同步艾特多家法院和新闻媒体,企图利用舆论干扰法院执行。
刘某一方则多次要求法院尽快对李某采取拘留、罚款制裁措施,并要求李某重新发布致歉声明90天。
法官召开执行听证会促和解
释法说理下双方“解心结”
执行法官黄一峰认为,要了事结案,解开双方“心结”是关键。且鉴于双方当事人均是拥有众多粉丝的博主,存在强烈的对立、猜测、质疑情绪,该事件应停止在网络继续扩大发酵,误导更多网友。
因此,执行法官黄一峰决定尽快召开执行听证,为双方当事人搭建面对面对话平台,在厘清事实、释明法律的基础上,引导当事人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
在听证会上,黄一峰首先向李某释明立案登记制,消除其对执行立案程序的质疑。同时告诫李某,在履行义务过程中,应该避免再次侵权。
如果不认可判决,可以行使法律赋予的救济权利,而不是服判后,又以其他方式进行质疑或表达不满,用舆论干扰法院执行。
在充分听取双方陈述之后,黄一峰随即组织双方开展背对背调解。
一方面,黄一峰逐条分析李某所发“阴阳怪气”的微博背后所指含义。李某在事实与法律的阐明之下逐渐动摇,法官黄一峰随即提出和解的条件。
另一方面,刘某因此案身心长期受到折磨,看到李某态度改善,也主动接受了和解。
最后,双方当事人在听证会上化解了心结,李某表示愿意和解道歉,刘某表示同意和解并将删除提及李某的视频、引导好粉丝。双方自愿达成和解。
庭后,双方按照和解协议履行了义务,案件真正实现了案结事。
据法官介绍,在司法实践中,赔礼道歉是执行中的难题,尤其是名誉权案件中的赔礼道歉。
如被执行人拒不履行赔礼道歉,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由法院发布道歉公告,为申请执行人恢复名誉。然而,赔礼道歉与恢复名誉并不能完全划等号。
被执行人主动赔礼道歉不仅可以帮助申请执行人恢复名誉,更重要的是诚心的赔礼道歉可以给人心理上的抚慰,这是法院代替发布道歉公告不能带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