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皇后”姚建萍:一幅绣品耗费1.2亿针,曾多次被当国礼!

“姚老师,请您为墨西哥总统夫妇创作一幅肖像,在11月12日或者13日会用到,请您务必费心,在11月10日之前送到北京。”
从法国回来的那一天,姚建萍接到了这个邀约电话。
此前,她正带着苏绣作品《丝绸之路》,跟随刘延东副总理,到巴黎参加中国和联合国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文艺展。
在展览上,姚建萍的作品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和法国艺术家的高度认可。
姚建萍是谁?她为什么能够绣制国礼?
图片
1、少年启蒙
姚建萍是我国著名苏绣大师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享有“苏绣皇后”的美誉。
1967年,姚建萍出生在苏州镇湖,这里是我国著名的刺绣产业基地,有悠久的苏绣发展历史。
苏绣有两千多年历史,是中国四大名绣之首,被誉为中国国绣。苏绣以丝光的艺术效果最为出名,绣品图案极为鲜活生动。
但同时绣制过程中难度极大,工艺繁复,成本贵,自来有"软黄金"之称。
图片
姚建萍对刺绣的浓厚兴趣根植于血脉,自记事起她就浸润在充满苏绣文化底蕴的家庭氛围中。
当其他小孩在外边嬉戏打闹的时候,姚建萍就喜欢看着母亲用一双灵巧的手不断地绣出一个个精美的人物。
母亲发现女儿有刺绣方面的天分,开始注重培养姚建萍的苏绣能力。
年幼聪慧的姚建萍从分丝开始学习,这一学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刺绣天赋——当时年仅八岁的她,就能把一根头发丝细的线分成128根。
从此姚建萍的刺绣学习之路一发不可收。别的同龄孩子还在外面玩耍,而她却待在屋子里面沉心练习基本功,经常一待就是一整天。
图片
而为了更加专心地学习苏绣的技巧,她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去了苏州的工艺美校学习。
当时的她虽然受到很多嘲笑和误解,却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
姚建萍在工艺美校学习期间半工半读,从来没有停下手头的练习。
在学习了专业技能之后,她创作的作品更加精美,慢慢地凭借着自己的作品闯出了一点名气。
在工艺美院毕业后,姚建萍选择继续深造,进入了苏州刺绣研究所,师从苏绣大师徐智慧。
时光会回馈每一个用心人。在研究所学习的四年时间里,姚建萍刻苦认真,经过更加专业而系统的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苏绣的水平。
图片
四年后毕业时,她的苏绣技艺已十分出彩,几乎和许多成名多年的大师级人物相差无几。
对于潜心学习多年苏绣技术的姚建萍来说,她最拿手的就是人物肖像绣,这是苏绣中最难的一项。彼时刚毕业的姚建萍也没想到,自己未来会有绣制国礼的机会。
2、创作国礼
“这太不可思议了!”
2014年,墨西哥总统和夫人访华之际收到了中国赠予的专属礼物。他们先是被礼物的精巧震撼,继而又惊又喜,不停赞叹。
总统夫妇两人收到的礼物正是以他们本人为原型的苏绣,《培尼亚和里韦拉》。
这幅作为国礼馈赠友人的作品更是以针代笔、以线代色,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
在收到这幅苏绣作品之后,培尼亚总统和夫人为表感谢,在回国之后还专门给绣品的作者写了一封感谢信。
图片
事后,根据外交部工作人员回忆,这种外国的国家元首专门因为国礼对艺术家写感谢信,是他第一次遇到。
当姚建萍收到感谢信后,看着上面的内容她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她说:“我从业这几十年,也绣过不少的作品当作国礼,但收到国家元首亲自给作者写的感谢信还是第一次。”
其实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绣制国礼了。在7月4日,姚建萍就创作过苏绣《木槿花开》,由最高领导人送给了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并得到了这位前总统的高度认可。
图片
但她依然保持着敬畏谦卑的态度,勤勤恳恳的开展每一次的绣品工作。
在接到绣制赠送墨西哥总统国礼的通知后,姚建萍产生了强烈的荣誉感。
她想真正担当起一名苏绣艺术家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使命,把苏绣文化传扬出国门,让世界都了解苏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姚建萍放弃了自己休息的时间,全身心投入这幅作品的创作之中。
为了确保作品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姚建萍挑选了团队里能力最强的几名人员,组成了创作组。
作品创作的第一步,就是资料的收集。姚建萍接到任务后,安排了专门的人员去收集墨西哥总统培尼亚和夫人里韦拉在不同时期的照片。
图片
经过反复的筛选和对比,最终选定了他们夫妇二人在当年结婚的照片,作为这份国礼的蓝本。
经过多次的设计和修改,终于确定了刺绣创作稿。
在收集素材的也在姚建萍的带领下,进行针法的研究和试验。根据作品的特色,选取最适合的针法,以确保作品的进度和质量。
确定好创作稿之后,姚建萍把作品创作组分成了两队,正式绣制,日夜开工。
创作组前后经过40多天的苦战,终于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这幅作品。
图片
2014年的11月10日,姚建萍携带着这幅凝聚创作组心血的作品,乘火车去了北京,将作品送到相关人员手里。
11月13日下午,作品由最高领导人亲手赠予了墨西哥总统。
培尼亚总统看到礼物后爱不释手,连声道谢,带着作品坐上了回国的专机。
在这之后,她也绣制了许多肖像作品。其中包括英国女皇、马来西亚领导人这样的国家元首,而这些作品,也被作为国礼赠给海内外知名人士。
许多人在知道了姚建萍绣制了许多的国礼之后,对她的事迹产生了兴趣,在查找姚建萍之前的经历时,发现她早已经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了。
图片
3、不断前行
早在1997年的时候,姚建萍就被联合国授予了民间工艺美术家的荣誉称号。
当年从研究院毕业的时候,姚建萍苏绣技艺就已经十分出彩。身边不少人都劝她,认为凭借她现在的水平,用自己高超的苏绣技艺绣出好的作品再卖个好价钱,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够了。
但姚建萍却不这么认为,对她来说,学习苏绣不是为了以此牟利。
她的本意是想追逐自己的爱好和梦想,但是在学习苏绣的这几年里,她逐渐了解到苏绣这个传统的民族技艺正在慢慢消失。
认识到这一现状的姚建萍认为,将手中的刺绣变成拥有生命的艺术品更加重要。
图片
因此,她想要用手中细细的银针,把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苏绣文化
除了创作国礼绣品,姚建萍的作品获奖的还有很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为了我国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量身创作的《玉兰飘香》。
这幅作品长为1.25米,高为4.7米。以苏绣绣法创作这么大尺寸的作品,难度之大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
当姚建萍接到任务时,只有三个多月的创作时间。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提高效率,她挑选了200多人,组成了4个团队,每个团队都分配了不同的任务。
在经过团队多次的商讨后,最终确定作品的主题为上海的市花白玉兰,寓意着“玉兰飘香,广迎天下客。”
图片
同时再在作品中辅以牡丹白鸽等元素,用苏绣来展示作品的柔美。
作品的设计方案确定之后,百余位刺绣艺人开始分为三班,在姚建萍的带领下实行三班倒,轮番上阵绣制。
三个月的创作可称得上与时间赛跑。姚建萍带团队克服种种的困难,累计绣制了1亿2000万针,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作品的创作。
这幅作品以500朵姿态不同的玉兰花为主体,辅以牡丹映衬,几百朵花千姿百态,如开指尖,充分展示了苏绣“平、齐、细、密、和、顺、光、匀”的特点。
除此外,画面中还有9只姿势各异的和平鸽,寓意着爱好和平、期盼和平的美好祝愿。
图片
这幅苏绣作品描绘出了一派玉兰迎客韵味,带有浓厚的中国艺术色彩,表达了对来自全世界友人的热烈欢迎,在我国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大放异彩,获得了国内外很多人的关注,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幅《玉兰飘香》,无论是作品规模、还是从象征意义、或是从刺绣的手法上来讲,说它是旷世之作都不为过。
相关机构经过专业评估,认为这幅作品的价值最起码在4000万以上。
随着姚建萍的作品在国际上知名度越来越高,有人给她起了一个“苏绣皇后”的名号。
但面对这些褒奖与夸赞,姚建萍并没有沾沾自喜,从而止步不前。
自成名之后,她仍旧保持本心。抛开外界的纷纷扰扰,潜心学习,将自己置身于艺术馆与刺绣为伴。
图片
姚建萍致力于创新性发展苏绣,将国画、油画、摄影等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和特色与传统的苏绣技艺相结合,扩大了作品的绣制手法,使得大景观创作成为了苏绣的创新走向。
她的作品《万里江山图》等以传统图案为创作元素,艺术性极强,被博物馆收藏,《早春江南》更是出现在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会议厅内。
相关人士评价道:“这幅作品代表了当今刺绣技艺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刺绣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姚建萍也成为了中国刺绣史上第一位进入上海美术馆这一国家级艺术殿堂的个人艺术展的刺绣艺术家。
4、初心不改
在潜心创作的同时,她始终牢记要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的初心,在苏州家乡创办了“苏州姚建萍刺绣艺术馆”,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和总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图片
有人嘲笑她太过天真,自古就有说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自己潜心研究多年的技术,怎么能这样轻易传授他人?还有人认为,这只是姚建萍赚钱的噱头而已。
但姚建萍认为,既然要传承传统文化技术,就不能打着传承文化的名号收了徒弟却不传关键技术,这样藏着掖着不仅教不好学生,更发扬不出去苏绣文化,有悖自己的初心。
她对待自己的学生全部都是倾囊相授,想让这些学习的年轻人把中国苏绣文化真正发扬起来
而现在,姚建萍更是对清明上河图这一宏伟著作发起了挑战。
她耗费大量心血,通过自己的一针一线,在绣布上等比例地还原了这幅巨作,成为了又一震惊世界的作品。
图片
在姚建萍成名之后,有过许多的采访。不少记者都提问,“对于被博物馆珍藏的作品,会不会感到骄傲?”
对此,姚建萍回应说:“我的作品能够被当作国礼,赠予海内外知名人物和被博物馆珍藏,我会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能有这种殊荣,是对我技艺的肯定,但我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对于姚建萍来说,在苏绣上的这条道路上是没有尽头的。
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总结,才能做得更好。一旦停下了探索的脚步,就会不进反退。这也是她给自己的取了个“不偷懒的姚建萍”的网名的原因。
现在,已经五十多岁的姚建萍还在也继续着她的苏绣事业。
图片
她每天都坚持创作,并且通过网络将自己日常的创作过程传播给其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苏绣这一传统技艺。
在姚建萍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一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感染,对苏绣产生了兴趣,还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向她学习苏绣。
接触苏绣的几十年时间里,姚建萍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刺绣的更高境界,把传承苏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为传统文化技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始终如一,恪守本心,姚建萍的成功离不开自己日复一日的练习。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本心不改,这也是她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