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摆上“货架”的广州圆大厦:办公楼大量空置、工位蒙尘,留守员工避谈欠薪传闻

它曾被网友评为“中国十大最丑建筑”,也有人称其为“广州地标”……
投资10亿、造型酷似铜钱的广州圆大厦,随着所有权即将易主的消息传出,它的命运重新引发外界的关注。
上月底,广州圆的母公司鸿达兴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鸿达兴业集团”)宣布完成预招募和投资人遴选程序,意味着历时两月的广州圆拍卖项目落下帷幕。据鸿达兴业集团方的律师称,“现有一些意向投资人报名,最后会确定一家投资人,今年不一定能完成。”
广州圆被摆上货架,背后是鸿达兴业集团的式微。今年2月,因自身多笔债券到期违约引发债务危机,鸿达兴业集团经营已基本停滞,申请破产清算。而更早之前的2022年4月13日,广州农商银行在中拍平台发布拟转让债权资产推介,其中鸿达兴业集团是排第一的债务人,广州圆就在抵押物名单上。
图片
在东沙桥上远眺广州圆大厦。陈静仪|摄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00年的鸿达兴业集团,曾是中国化工行业龙头。2013年,一路高歌猛进的鸿达兴业集团投资10亿元建造大厦,其设计理念源自开市铜锣,形似“水轮车”,与反射于珠江的倒影形“8”字,寓意风生水起。大厦落成后,鸿达兴业集团还发起10万元征名,最后选定“广州圆”。
昔日豪气与今天的落寞相比,难免让人唏嘘。近日,九派财经探访了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商务区核心地段的广州圆大厦,远远望去,这座大厦表面依然金光闪闪,但走进内部,看见的却是一派颓败和冷清。
冷清:大量员工离职,办公场所空置
踏入广州圆大厦大门,一股萧条的气息迎面扑来。探访当日,整个一层大厅仅能在前台处见到一名负责登记进出访客的工作人员。
伴随持有者鸿达兴业集团陷入债务危机,目前这座大厦的运营近乎陷入停滞。通往二到四层产品展览区和免税商店的大厦扶梯已经停运,该区域数十排货架完全空置,货架上积了厚厚的一层灰,墙面上介绍商品的海报、集团高层与世界各地合作伙伴的合影墙早已褪色,电动扶梯上也长出了锈斑。
图片
免税商店的闲置货架 陈静仪|摄
位于五至七层的鸿达兴业集团子公司广东塑料交易所,曾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原料交易中心,年交易额一度超过4000亿元,如今也呈现冷清景象,往日的辉煌不复存在。
记者在现场看到,塑料交易中心拥有上百个工位,但近半数工位没有办公用品,杂乱地堆放着各类交易合同、内刊、档案、合作企业手册等。办公区随意堆放着的纸质材料显示,今年8月,交易所还在核对2021年的金材开票数据。一些摆放着电脑、计算器和文件也久未有办公痕迹,桌面和计算器键盘上积了一层薄灰。交易所的电子大屏关闭,屏幕前铜锣上本应鲜红的绸缎已经褪成暗红色。
图片
广东塑料交易所内部。 陈静仪|摄
一名依然在职的员工告诉记者,目前交易所多数员工已经离职,仅剩十余名员工在上班,但对传闻的欠薪情况则闭口不谈。同样位于此楼层的氢能技术、营销中心等办公室均门户紧闭,难见员工身影。
在此之前,鸿达兴业集团曾被曝出拖欠高管、董事和员工工资。今年8月,鸿达兴业集团发布的《破产清算案职工债权调查明细表》显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性收入部分,认定为职工债权,绩效性工资收入认定为普通债权,其中对董事的欠款总额超过70万元。
目前,这份曾经粘贴于6楼办公室外的公告已经被撕除。在该楼层,记者遇到几名员工,他们同样对欠薪情况保持缄默,并告诉记者有监控和安保人员巡视,不便多聊。
相比早已离开办公大楼的员工们,大楼中身处风波之外的企业还在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被出租的物业集中在东塔,其中有咨询、品牌管理、电子技术等中小企业,一位经营者告诉记者,自己在社交平台上关注到大厦拍卖的事情,但目前开发商和物业并未告知园区内企业大厦易主的影响以及是否需要搬迁,园区内的企业都还在正常交租和办公。
据媒体报道,广州圆未来是否还会作为写字楼对外出租还存变数,预招募投资人结束后,鸿达兴业集团的律师曾表示:“广州圆建筑是以拍卖方式处置的,不管是拆掉还是更改用途,处置方式要看投资人意向。”
落寞:跌落神坛的化工龙头
作为曾经的化工龙头,广州圆大厦内仍能看到鸿达兴业集团辉煌时期留下的痕迹。
从内部装潢看,潮汕商人周奕丰的高调奢华风格显露无疑:在一楼大厅前台,摆放一扇两米高的红木屏风,两尊成人高、印着花鸟图案的红色花瓶分立屏风左右。屏风之后,是一面由潮州金漆木雕悬起的锣,大厅一面墙上还挂着巨幅世界地图,上面写着“广州圆·圆世界”。
交易所中,发布于2020年元旦的内刊《鸿达报》展示鸿达兴业集团曾经的融资实力。这期内刊的头版头条,是一则标题为《鸿达兴业集团可转债成功获批,受市场高度认可》的报道。其显示,鸿达兴业集团于2019年11月28日公开发行了面值为24.2678亿元的可转债,共吸引6956家机构投资者参与,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子公司中谷矿业PVC及其配套项目建设。
图片
内刊《鸿达报》第118期封面。 陈静仪|摄
事实上,广州圆大厦的落成正是鸿达兴业集团巅峰时期的产物。2011年,鸿达兴业集团在实控人周奕丰的运作下,借“壳”上市进军资本市场,随后又布局PVC、烧碱、稀土、土壤改善、氢能等多个领域,形成氯碱、氢能双业务驱动。
随着鸿达兴业集团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周奕丰的身家从2018年的95亿增至2020年的130亿,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
在强势上榜后,鸿达兴业集团和周奕丰随即迎来下坡路。2020年,鸿达兴业开始出现债券违约、股权质押及信托贷款逾期等情况。根据上海清算所公告,鸿达兴业四期债券已发生实质性违约,合计违约金额为43.98亿元;2021年上半年,鸿达兴业因被列为被执行人而收到深交所关注函,债券评级也遭下调。
在营收业绩上,鸿达兴业也迎来大变脸。根据其控股上市公司鸿达兴业(股票代码:002002)财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22亿元,同比下滑26.07%;净利润3亿元,同比下滑64.78%。
图片
鸿达兴业2022年年报财务报表
对此,鸿达兴业解释称,2022年公司主要产品PVC的国内市场价格下降;受到疫情及公司部分氯碱装置检修影响,产销量同比下降;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公司生产成本上升,毛利下降。
此外,鸿达兴业集团重注的氢能产业则是2023年上半年“颗粒无收”。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0年3月,鸿达兴业便拟为年产5万吨氢能源项目定增募资,但该项目的进展目前停留在2022年8月的土地手续。
一系列问题的爆发,让鸿达兴业集团陷入资不抵债的状况。2月24日,鸿达兴业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中称,截至2023年1月31日,公司逾期借款金额合计约52.28亿元。而根据财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自由现金流仅为2015.84万元。
在此情形下,鸿达兴业集团的商业版图接连溃败。今年2月,因自身多笔债券到期违约引发债务危机,鸿达兴业集团申请破产清算;10月,集团全资子公司乌海化工破产重整,后者为PVC、烧碱行业的知名企业,曾是鸿达兴业主要收入来源。乌海化工的破产也意味着彻底失去了翻盘的可能。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也在抛弃鸿达兴业。10月12日,鸿达兴业股票自当日开市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 鸿达”。数据显示,今年以来“ST 鸿达”累计跌幅已超过40%,当前股价跌至1.34元/股,加入准仙股的行列。
九派财经记者 陈静仪 郭梓昊 发自广州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