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莱当选阿根廷新总统,候选外长强调中阿合作关系,中方表达祝贺

阿根廷新任总统胜选不到24小时,其对华态度迎来大转弯,阿根廷新政府为何突然对华释放友善信号?中方又作出了怎样的回应?中阿关系的未来是否拨云见日?
阿根廷极右翼选举联盟“自由前进党”候选人米莱在大选中获胜,他将于12月10日正式就职,任期为4年。这两天,有关米莱激进的竞选承诺引起了广泛热议,不少观点认为,米莱就任总统后,可能会对阿根廷与中国的关系造成冲击。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的担心,似乎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在11月20日,有法新社的记者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提问,想要中方评价米莱当选阿根廷总统一事。
图片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毫不犹豫地送上了祝贺,她表示:“中方祝贺阿根廷本届大选平稳顺利举行,祝贺米莱先生当选阿根廷总统。”
随后毛宁进一步表示:“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重视中阿关系发展,愿同阿方一道,延续中阿友好,推动中阿关系行稳致远。”
然而现场的外国记者似乎并不满足于中方的回应,随后又有记者询问,宣称米莱的外事顾问,同时也被提名为阿根廷外长人选的迪亚娜·蒙迪诺,在采访中扬言“不会加入金砖国家”,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对于这个问题,毛宁的回应依然保持了谨慎与风度,她表示“并不掌握相关情况”,随后毛宁又强调,金砖合作机制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欢迎任何有意愿的国家成为金砖大家庭的一员。
需要指出的是,外界对于“中阿关系”的担忧也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在竞选阶段,米莱作为极右翼政客,也的确有过很多激进的发言。据观察者网报道,在今年8月份,米莱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还曾将中国形容为“刺客”,甚至叫嚣:“你愿意和刺客做交易吗?”
米莱的这番话,当时也被彭博社解读为米莱执政的阿根廷可能与中国冻结关系,不过彭博社在报道中也指出,米莱当时对中国的“指控”,其实并没有可信的证据。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外交部也对米莱的这番言论作出过回应,汪文斌表示,如果米莱先生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相信他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
图片
即便是面对米莱当选前的激进发言,中方依然给出了谨慎、友善的回复,释放出尊重和善意,此举也是为了中阿关系的未来铺平道路。
或许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面对米莱的“冒犯”,中方并没有强硬驳斥,如今回过头来看,这一切都是外交“预判”。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首先要理解米莱这样的极右翼政客的一贯风格,尤其是在阿根廷这样的国家,由于经济长年低迷,人民的生活很困苦,根据阿根廷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阿根廷贫困率达到了40.1%,也就是说,4600万阿根廷人,就有大约1840万人生活在贫困中,说是民不聊生一点也不为过。
在这样的背景下,极右翼的政客就很容易获得民众的青睐,因为他们总是能提出最激进的观点,煽动民众的情绪,就像米莱一样,他提出的将全面美元化、取消央行、将国企全面私有化等等政策,每一个听起来都是石破天惊。
但是这样的政策真的能拯救阿根廷吗?米莱作为经济学教授,他不会不明白阿根廷经济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极右翼政客也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竞选时期的口号,当不得真。
而且,阿根廷历任总统,都有竞选时“大放厥词”,胜选后“回归理性”的先例。例如2015年上任的阿根廷总统马克里,一开始也是对发展对华关系表示质疑,结果在他的4年任期内,中阿关系互动非常频繁。
现任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在过去4年,将中阿关系进一步深化。众所周知,阿根廷最大的经济支柱就是大豆和牛肉,在去年,阿根廷有92%和57%都销往中国市场,而且这直接关系到阿根廷农民的利益,如果米莱要冻结与中国的关系,那么阿根廷农民第一个就不会答应。
图片
此外,阿根廷现在还欠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40亿美元的债务,外汇储备几近耗尽,如果不是中国与阿根提达成的相当于18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阿根廷现在已经信誉破产。
即便从更加“极端”的角度分析,阿根廷现在债台高筑,据阿根廷经济部发布的最新数据,9月份阿根廷的公共债务规模高达4066亿美元,其中外债高达2767亿,占到了GDP的58%,阿根廷想要还钱就不得不借贷,那么就不可能与中国疏远。
果不其然,在米莱当选总统后不到24小时,米莱的团队就传出了对华友善的信号。
11月21日,毛宁再次被问及迪亚娜·蒙迪诺的采访时,这一次,中方已经重新掌握了情况,并现场来了一次“辟谣”。
原来就在20日,蒙迪诺明确澄清了争议,直言外界对米莱的外交政策存在误读,她强调:“如果阿根廷同中国或巴西这样的大国断绝联系,将是阿根廷外交的严重错误。中国是阿根廷的重要贸易伙伴,阿当选政府重视对华关系,特别是两国间经贸合作。”
图片
短短24小时内,米莱的对华政策就来了“180度大转弯”,这的确令不少人惊讶,但从外交部的反应来看,这显然并没有出乎中方的意料。
当然,米莱毕竟还没有正式就任,他到底会带领阿根廷走向何方,中阿关系又会迎来怎样的未来?只有时间能够告诉我们最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