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院士增选官宣!南大等15所985挂零,11所“双非”大学上榜

2023年11月22日,农历小雪节气,万众瞩目的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终于公布了,在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上,我们看到了新增选的两院院士名单,特别向新当选的两院院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已经落下帷幕,我们迎来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在科技界树立了崇高的地位。
第一,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区别。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表彰在基础研究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则表彰在工程技术领域做出重大创新的工程师。虽然两者的职责和领域不同,但他们都为我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图片
第二,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崇高地位首先体现在他们的学术成就上。作为国家最高荣誉的获得者,他们必须在各自的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不仅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他们的崇高地位还体现在社会影响力上。作为科技界的领军人物,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不仅对我国的科技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的事迹和成就成为了社会的榜样和标杆,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科技事业。
第四,他们的崇高地位还体现在国际影响力上。作为国际科技界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国际上树立了我国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不仅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还为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赢得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崇高地位是由他们的学术成就、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所决定的。他们是国家的瑰宝,是社会的榜样,是国际的形象大使。
图片
一、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情况大数据分析与说明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59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共10人,占比16.95%。化学部共10人,占比也是16.95%。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1人,占比18.64%。地学部共8人,占比13.56%。
信息技术科学部共8人,占比也是13.56%。技术科学部12人,占比约20.34%。女性科学家有5人当选,占比约8.48%。经过本次增选之后,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人数为873人。新增选的人数占比约为6.76%。
图片
二、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的大数据分析
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共选举产生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共74人。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共10人,占比约13.51%。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共10人,占比也是约13.51%。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共9人,占比约12.16%。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共8人,占比约10.81%。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8人,占比也是约10.81%。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共8人,占比也前两个部门相同,也是约10.81%。农业学部10人,占比约13.51%。医药卫生学部11人,占比约14.87%。
经过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后,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共有978人。2023年新增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占比约7.57%。
图片
三、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高校当选情况大数据分析
1、清华大学一枝独秀,共有6人当选,与小道消息基本相符合。
据统计,清华大学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达到了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为1人,排名全国高校第一位。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名第二位,共有5人增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中,有4人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1人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超过了8所C9联盟高校,可喜可贺!
3、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各有4人增选,排名并列全国高校第三位。
据统计,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各2人,让人不禁为以上3所高校点赞。
图片
4、2人增选为两院院士的高校,多达8所
分别是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这8所高校中,只有首都医科大学是“四非”高校,也就是说,首都医科大学成为2023年中国两院院士增选“四非”大学中的冠军,值得点赞,值得拥有。
5、共有15所985工程大学0人上榜,令人遗憾
这15所985高校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等。
我们发现,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主要是以文科专业见长的大学,看来,没有文科院士的评选,这些高校非常吃亏。
图片
6、共有11所“四非”高校榜上有名,值得庆贺
除了上文提到的首都医科大学,有2人晋级,取得“四非”高校的第一名之外,还有:山西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燕山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等。
7、共有51所高校上榜,双非高校占比较高
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共有51所高校上榜,其中,985工程大学共有24所,占比约为47.06%。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共有16所,占比约为31.37%。“四非”高校共11所,占比约为21.57%。“四非”高校占了1/5以上。
图片
8、C9联盟高校中,只有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没有实现增选的愿望
应该说,某一所高校某一年中,无人增选为两院院士,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花无百日好,人无千日红”,希望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奋起直追,在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中,取得优异成绩。
9、两院院士增选,高校共有78人晋级
在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共有32人(其中,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合并共有1人),占全部59人的54.24%。高校是两院院士的主力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校共有46人实现增选愿望。占全部74人的62.16%,占了近2/3,进一步证实了高校是两院院士增选的主体力量。
图片
三、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15所985高校无人晋级,原因何在?
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近日揭晓,然而,让人惊讶的是,众多知名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5所985高校竟然在这次的增选中无人晋级。这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这些高校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具有很高的声誉和优势,为何在这次的院士增选中集体失利?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两院院士的评选标准是全面而严格的。
除了要求候选人在本领域有卓越的成就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之外,还强调其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国际影响力和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因此,尽管这些高校有着优秀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设施,但可能由于候选人的科研成果暂时未能达到评选标准,导致无人能够晋级。
图片
其次,这也与当前国内科研评价体系有关。
目前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科研项目的影响因子,而忽视了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一些有着长远发展前景但短期成果不显的科研项目和团队可能难以获得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外,这也与高校的学科布局和科研方向有关。
不同的高校在学科布局和科研方向上各有侧重,而两院院士的评选则更倾向于那些具有全面学科优势和前瞻性科研方向的高校。因此,一些在特定领域有着突出表现的高校可能在这方面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综上所述,15所985高校在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中无人晋级,既反映了当前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也与高校的学科布局和科研方向有关。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科研成果的评价应更加注重其实际应用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而非仅仅看重短期内的发表数量和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科研团队和项目,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