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集团”正式爆雷:严重资不抵债,负债4600亿

图片
中植集团正式宣布“暴雷”。
01
严重资不抵债
11月22日,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植集团”)通过小程序向投资者发出一封《致歉信》,就相关产品陆续发生实质性违约向投资者致歉,并披露了公司总资产账面金额及负债规模。
图片
《致歉信》
中植集团在信中坦言,集团总资产账面金额约2000亿元,由于集团资产集中于债权和股权投资,存续时间长,清收难度大,预计可回收金额低,流动性枯竭,资产减值情况严重。
同时,中植集团债务规模巨大,剔除保证金后相关负债本息规模约为4200亿元~4600亿元。
信中称,初步尽调显示,中植集团已严重资不抵债,存在重大持续经营风险,短期内可用于兑付债务的资源远低于整体债务规模。
由于中植集团资产体量庞大、产业分布复杂、经营主体和项目主体众多,大量代持企业资产、关联融资及对外担保事项还须进一步延伸审计进行核查确认,最终资产负债状况可能还会根据核查情况予以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中植集团的经营情况随着实控人去世开始急转直下。
2021年12月,中植集团创始人解直锟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当日9时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道歉信中也提到,解直锟猝然离世后,中植集团多位高管和核心人员先后脱岗或者离职,加之集团及旗下企业高度依附于原实控人决策,导致内部管理面临失效状态。
中植集团采取一系列自救措施,努力扭转经营困境,但成效不及预期。
今年9月15日,中植集团旗下中融信托首次通过官方公告正面承认,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公司部分信托产品无法按期兑付。
此前8月,就有消息传出“中植系”公司理财产品相继停止兑付,关乎2300亿债券权益,涉及15万名高净值投资人、近5000家企业客户,以及各路业内人士1.3万人,引起市场关注。
02
资本大鳄
据官网介绍,中植集团创建于1995年,是中国领先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集团总部位于北京。
中植集团已形成“实业+金融”双主业模式,逐步发展成为涵盖实体产业、资产管理、金融服务、财富管理等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图片
中植集团官网
从股权结构看,中植集团的控股股东为中海晟丰(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6%,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解直锟。
中植集团前身是黑龙江中植企业集团,公司早期主业为造纸材料经营与房地产开发,于1999年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中植集团。
自2001年,中植集团布局金融产业领域,着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发展房地产开发业务。
2002年,中植集团开始大力发展信托业务。
除信托外,中植集团还拿下私募、保险等牌照,并大举向外扩展,组建了中融基金、横琴人寿、恒邦财险及四大财富公司。
目前,中植集团控股十家上市公司,控股或参股六家持牌金融机构,控股或参股五家资产管理公司,控股或参股四家财富管理公司。
在金融板块,中植集团战略控股或参股的六家持牌金融机构包括中融信托、中融基金、横琴人寿、恒邦财险、中融汇信期货和天科佳豪典当行。
控股或参股的五家资产管理公司包括中海晟融、中植国际、中新融创、中植资本、首拓融盛,业务涵盖不动产管理、困境资产管理、国企混改、并购重组与私募股权投资等。
控股或参股的四家财富管理公司分别为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大唐财富、高晟财富。
据了解,巅峰时期中植集团同时投资超55家上市公司,资产值超万亿。
2002年,中植联合哈尔滨市国资委、黑龙江省牡丹江新材料公司和哈尔滨宏达建设公司等五家企业,共同出资重组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也就是中融信托的前身。
2010年,经纬纺机通过受让中植集团持有的1.17亿股本,完成对中融信托的实际控股,中植集团成为第二大股东。
截至2022年末,中融信托有存续信托计划1633个,受托管理资产6293亿元。
从业绩上看,2021年中融信托净利润达14.87亿元,2022年降至10.56亿元。
2023年上半年,中融信托归母净利润约为3.32亿元,同比减少51.63%,业绩持续大幅下滑。
图片
归母净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中融信托房地产业务占比持续增长。
2017年至2020年,中融信托资产投向房地产的占比分别为6.61%、10.99%、17.65%、18%。
据悉,恒大、华夏幸福、佳兆业、融创、阳光城、蓝光地产、泰禾、世茂均与中融信托存在合作。
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步入寒冬,与中融信托合作的房企先后爆发债务危机,也连累房地产信托出现违约。
03
发家史
上个世纪80年代,解直锟担任印刷厂厂长,在印刷厂亏损后将其承包下来,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后,解直锟还涉足面食厂、服装厂、水泥厂、养殖场等领域,并靠收购部分国有不良资产,实现了原始资本积累。
在此过程中,“抄底不良资产—改造—对外出售”成为解直锟的一大投资逻辑。
“中植系”内部也一直将国际另类投资巨头黑石作为发展目标,在资产管理板块中,中海晟融、中植国际均是以特殊资产管理、并购重组为主业。
同时,“中植系”在房地产市场持续加仓。
“中植系”曾以33.12亿元接盘烂尾楼中弘大厦、16.45亿元拿下流拍四次的世茂工三项目,甚至贾跃亭的乐视大厦5.7亿元的买主也是“中植系”。
上海陆家嘴明城花苑、天圆祥泰大厦也是被“中植系”盘走。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房地产行情走低,加之解直锟的去世,“中植系”接盘后的多个项目还未最终盘活,成为地产未了局。
另外,“中植系”的地产布局也一直备受瞩目,多个房企牵涉其中。
2019年,皇庭国际郑康豪出让20%股权纾困,最终找来外援康顺晟源的背后正是“中植系”旗下公司;
2017年,“中植系”旗下中海晟融设立35亿元基金,收购佳兆业位于深圳南门墩城市更新项目51%股权。彼时距离佳兆业复牌尚且不久,颇有“雪中送炭”的意味;
2016年,许家印麾下的恒大宣布91亿元收购万科4.68%的股权,这其中也得益于解直锟的大力支援。
有统计显示,2014年至2016年两年间,“中植系”旗下的中融信托为恒大发行了超过10款信托产品,提供了资金支持。
但坊间盛传,“中植系”在房地产圈最“铁”的合作对象还是世茂,通过中植创信投资这个平台与世茂以50:50的股权比例成立了多家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也是解直锟治丧委员会的委员。
近年来,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调下,地产行业直接从银行贷款受限,而“中植系”旗下中融信托等公司却成为地产行业的新的资金通道。
不过,在房地产信托违约后遗症蔓延下,“中植系”逐步走向轰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