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家央企“落户”外地,第二批离京央企又来了,谁是赢家?

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央企数量一直在变化,早在2003年部门成立时,管理央企数量达到196家。之后开启重组、合并、新组建,比如2010年,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国家电网等多家央企旗下子公司组建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葛洲坝集团、南方电网等央企旗下子公司组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重组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重组为宝武钢铁集团。
2019年,武警水电部队转型组建为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2021年,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稀土集团相继成立。
图片
截止到目前,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央企数量为98家。这些央企总部基本都在北京,但最近一两年,央企开启了离京潮,将总部搬迁到其它城市,比如三峡集团去了武汉,中化控股去了雄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去了深圳。
还有一些是新成立的央企,总部直接设在了外地,比如中国稀土集团在江西赣州成立。加上历史上,从成立之初就将总部设在当地城市的央企,总共有29家央企总部“落户”在北京以外的城市。
央企总部经济效应巨大,可以为一座城市增加财政收入,就业岗位,提升GDP。作为央企总部最多的城市,北京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北京的面积始终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流入,如今也面临着交通堵塞,污染和人口过于稠密的压力。
因此,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近年来在做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央企就是疏解的对象之一。
今年5月,高层召开会议,提到要扎实推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各项任务落实,接续谋划第二批启动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着手谋划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的疏解转移。
也就是说,第二批央企将准备离京。如今近半年过去了,哪些央企离京了?都去了哪里?
从公开的报道来看,这半年没有新的央企总部离京,但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却有不少搬迁出去。其中,迁移到雄安新区的最多。
6月30日,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雄安工程有限公司正式入驻雄安新区,成为中国中铁公司旗下首家整体搬迁雄安新区的疏解企业。
图片
作为世界500强排第34名的巨无霸央企,中国中铁产业集群旗下将会有更多公司疏解至雄安新区。
除了中铁产业集群,中冶产业集群也来了。9月,中冶集团9家疏解企业(产业)集中揭牌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据了解,中冶集团已有9家子企业落户雄安新区,2家子企业正在推进落户。
中冶集团曾经是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央企之一,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不过,在2015年,中冶集团整体并入中国五矿集团,成为其全资子企业。
根据雄安新区发布的数据,今年1至8月,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共22家落户雄安新区,而全年的目标是争取30家央企二级、三级子公司落户,这说明任务已经完成很多。
目前,雄安新区有4家央企总部落户,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和中国矿产集团都是新成立的央企,总部直接设在雄安新区,而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是从北京迁移过来的央企。中国中化、中国华能、中国星网总部正在启动区加速建设,中国矿产集团总部已选址落位。从数量上来看,雄安新区的央企总部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
图片
11月21日,河北省召开会议,提到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积极引进在京央企总部。实际上,在雄安新区设立时,就有中核集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31家央企表态“雄安新区建设不缺席,与发展政策同频共振”。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未来必定会有更多央企总部迁入,成为最大的赢家。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和深圳差不多。
因此,不只是央企,还有大量的事业单位、科研院校等从北京迁入。据摩根士丹利预计,北京地区需要搬迁约452万人口至雄安新区。
图片
在高校方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已经确定在雄安设立分校。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都有意向布局雄安。10月28日,有150所高校与雄安新区签署共建引才工作站合作意向书。
雄安新区已经是副省级级别,部分权限和省级一样,行政地位非常高,未来很可能发展成一线城市,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