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等了!万维钢年度力荐:此书必火,相见恨晚

图片
爱因斯坦在晚年曾向朋友表示:“我自己的工作没什么意思,来上班只是为了有幸和哥德尔一起散步回家。”
电影《奥本海默》生动地还原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伟大头脑们“神圣的”散步时间:几场改变历史进程,影响人类命运的关键对话,就发生于科学家们在林间小径的休闲散步中。
对普通人来说,模仿伟人们的生活“小怪癖”也许可以成为一剂良药——一口清新的空气,一面透亮的湖水,也许就能为生活和工作指出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最近,湛庐君抢先读到了一本前沿之作,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类似的建议:
如果你正缺乏灵感,就不要选那条最快的路线,而应该选择树木、鲜花、鸟鸣最多的路线。
除此之外,作者还列举了一些更加“放飞”的提议——
相比一起看Excel报表,不如和同事一起吃个饭;
想找到公司的“点子王”,就去看看谁的桌子最乱;
没灵感的时候,就给自己换个超大的电脑屏幕;
去了解一下,在45米高的天花板下洗澡是什么感受……
先别觉得不合理,连一向严谨、沉稳的科学作家万维钢老师都听了劝,“这本书对我的第一个直接影响是,刚读到一半,就赶紧下单买了个显示器”。
除此之外,万维钢老师还为这本书写下了7000余字的推荐序两次在“精英日课”专栏推介,最近还计划做一场直播……
他用8个字作为读后感:此书应火,相见恨晚!
湛庐君证明,确实非常神奇!一定要读它!
它就是由安妮·墨菲·保罗所写的重磅新作——《思考如何超越思考》。
尖端的研究,生动的故事,深刻的见解,革命性的框架,一本改变你人生的颠覆性作品。它会打破你对大脑和思考的认知,放大你的脑力值,发掘无限潜能!
图片
安妮·墨菲·保罗
认知科学领域的科普明星
影响上百万观众的TED演讲人
保罗毕业于耶鲁大学,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她曾经在TED Talk发表过一场关于胎教影响的演讲,有超过260万人观看,在教育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她在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科普图书作品广受读者喜爱,已出版《子宫里的起跑线》《个人崇拜》两本书,目前还担任 NPR 广播节目和播客Hidden Brain的资深作家。
最近几年,保罗将开发大脑作为研究方向,构思新的作品。不过她逐渐发现,很多关于大脑的研究,都指向“脑外”。于是,她推翻原来的写作框架,写作了这本《思考如何超越思考》,和全世界的读者一起分享“思考超越思考”的天才构想。
这本书好在哪儿
02
1
打破思考误区像喜鹊筑巢一样思考
图片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导致“人脑如电脑”的比喻盛行多年。
还有一种比喻是:大脑像肌肉,当你使用它时,它就会发生改变,会变得更强壮有力。所以从小到大,我们无数次听过一句话:“动动脑筋。”
相比于这些说法,保罗更倾向于认为:“思维更像是散步时看到的正在筑巢的鸟,它会在这儿拔出一根细绳,又在那儿插上一根树枝,以可用的物品构建出一个整体。”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大脑不是一台孤立的思考机器,身体与环境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只要运用得法,我们的智慧就可以得到延展和提升。
2
席卷全球的认知提升力作,AGI时代必读
图片
《思考如何超越思考》把脑外思考分为三类,即具身认知、情境认知和分布式认知,分别对应着自我、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保罗独创性地首次将这三方面的研究系统地整合在一起,为我们揭示了“最棒的想法如何在大脑之外产生”。
在这本重磅新作中,她通过很多有趣的故事和案例,提供了诸多提升脑力的方法。邀请你抢先来看
图片
⇩ 滑动查看目录 
推荐序   大脑从来不是一台孤立的思考机器 
——万维钢 科学作家、“得到”App专栏作者
译者序   更好的思考,不必执着于大脑本身的能力
—— 吴艳红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序言   最棒的想法常常诞生于大脑之外
引言   学会像喜鹊筑巢一样去思考
第一部分 动“脑”之前先动“身”
具身认知
第1章  要想做出良好的决策,需要仔细倾听身体给出的信息
股票交易员如何通过练习身体扫描、精准描述感受等训练,大幅提升业绩?
认知科学家如何通过检测游戏中玩家的皮肤电导水平,更快地摸清谁会在牌局中获胜?
学生如何通过把令人焦虑的考试压力认知重评为对考试的积极因素,大幅提高考试分数?
第2章  边运动边思考,决策准确率从85%提升到99%
医生如何通过把自己的身体当作雷达捕捉患者无法用言语表达出的病情,达成更准确的诊断?
诺贝尔奖得主如何通过中等强度运动进行大脑的轻度生理唤醒,不断提升思维能力以及其延续性?
演员如何通过将动作、手势融入台词本的身体训练,惊人地提升记忆能力?
第3章  边做手势边说话,更好地说服与记忆
企业创始人如何通过在推销中熟练使用“象征性手势”与“节拍手势”,更快赢得投资机会?
科学家如何通过卷曲手指模拟“凝血酶”,促成关于它的新发现?
演讲者如何通过边说话边做手势,把观众对演讲知识要点的记忆提高50%?
第二部分  将思考从“大脑”移到“思维空间”
情境认知
第4章  不是最快的路线,而是树木、鲜花、鸟鸣最多的路线
画家如何在从曼哈顿市中心的公寓搬到长岛绿植环绕的农舍后掀起一场绘画革命?
景观建筑师如何在参观了18、19世纪的苏格兰传奇庄园后,从进化视角在纽约中央公园打造出让人重回“非洲大草原”的自然景观?
导航软件如何通过给出绿洲最多、花园最多、湖光最美的路线而不是最快的路线,大幅提升游客的积极情绪、认知和健康水平?
第5章  在 2.4 米高的天花板下洗澡vs在 45 米高的天花板下洗澡
病毒学家如何在 13 世纪建成的意大利修道院闲逛时受到启发从而完成小儿麻痹症疫苗的研发?
大学教授如何通过设计包容性的计算机实验室,使该专业女生人数成为全美一流公立大学之最?
卡拉卡拉浴场如何通过让人们在45米高而非2.4米高的天花板下洗澡,从而使其思维能力获得超越性的改变?
第6章  为什么记忆冠军能记下72个词中的71个,我们只能记住29个
普利策奖得主如何在一面墙上绘制错综复杂的写作大纲从而完成了厚达 4000 页的历史巨著?
生物学家如何通过记下航海时遇到的每一个事件、每一个引人注目的景象,将内心活动投射到日志的物理空间上,从而写出《物种起源》这部旷世奇作的?
诺贝尔奖得主如何通过操作自制的纸板剪影发现 DNA 的双螺旋结构? 
第三部分  把“他人”的智慧纳入“自己”的思维
分布式认知
第7章  “学徒”式模仿:像化学家一样写作,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
医学教授如何通过让学生模仿患者的病症,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逐渐减轻面对患者症状时的不适感?
浪漫主义诗人和艺术家如何通过角色的自我投射,创造出浮雕蚀刻这一技术发明?
医院如何通过模仿驾驶舱静默规则,将用药失误率降低47%?
第8章  “独”思考,不如“众”思考
诺贝尔奖得主如何通过让学生围绕某个知识体系进行高强度的社交互动,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敏捷而灵活?
心理学家如何通过把抽象的任务改编成社交性任务,从而使正确率提升65%?
护士如何通过在与同事的业余闲聊中掌握大量的隐性知识,从而成为出色的从业者?
第9章  相比一起看Excel报表,不如一起聚餐
管理者如何挣脱《乌合之众》带来的偏见,大大提升应对当今社会复杂性的能力?
索尼如何通过全体员工做广播体操来使后者高效地共同思考和协作,从而提升生产效率?
团队领导如何在讨论之初表达开放态度或保持沉默,从而得到成员更具创造性和更丰富的反馈?
结语 每个人都有能力重塑大脑
图片
动“脑”之前先动“身”
「以我们的身体思考」,用动作、手势等肢体动作,来激发我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保罗在书中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病理科医生,工作就是看胸大片。他把胸大片在走步机前面的一个屏幕上播放,然后一边走路一边看。
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他一边走路一边看胸大片,不仅速度比坐着看快,精度还比坐着看高,误诊的概率大幅降低。
将思考从“大脑”移到“思维空间”
「以我们的环境思考」,借助环境、空间来提升思考能力。
保罗引用了犹他州韦伯州立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罗伯特·鲍尔的研究来说明这一点。
在鲍尔的实验中,进行基本的可视化任务时,超大显示器将完成任务的平均速度提高了10倍以上。在执行更有挑战性的任务,比如寻找图案任务时,使用超大显示器的被试的完成速度提高了200%~300%。
值得一提的是,万维钢老师就是在看到这里的时候,下单了一个超大屏幕的显示器。
把“他人”的智慧纳入“自己”的思维
「以我们的关系思考」,向同事、前辈、社群等不同的人,建立教学相长的关系,透过人际互动来加深学习成效。
耶鲁大学神经科学家乔伊·赫希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当实验中的成年被试当面注视另一个人的眼睛时,与社交相关的一个脑区会被激活,但当他们注视视频中人物的眼睛时,该区域没有被激活。
即时互动是一个“开关”,简单来说就是,人们从其他活生生的人身上能学到很多。或者这样说会更令人惊讶:比起靠自己学习,人们在教导别人的过程中往往能学到更多。
图片
大脑不是计算机、肌肉,而是喜鹊,这个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思考”的原理——延展思维决定思考力。延展思维的本质是情境认知的扩展,思考力来自在具体场景中的刻意练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的出现在当下尤为珍贵:AGI时代呼啸而来,建立延展思维的场景智慧,我们才能真正进入人机共生的新常态。
马上入手,一起发掘无限潜能
03
《思考如何超越思考》的可贵之处正在于:既懂科学,又懂沟通。相比于晦涩、高深的脑科学或者哲学专著,这本书不仅能让你在思考时更充分地延展思维,也能更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无论你是科学家、管理者、投资人、教育工作者、学生,还是普通职场人,只要你是对提升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创造力、决策力有需求的人,这本书都值得翻开。
●  职场人必读!这样用脑,打败99%的职场竞争者
提升孩子成绩的科学秘诀:掌握事半功倍的学习法;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启动“蹄子上的大脑”。
●  终身学习者相见恨晚的灵感之书
42种方法教你如何运用我们的身体、环境和关系来促进学习力。
图片
点击书封,立享6.5折优惠!
限时折扣,截至11月17日23:59
这些大咖都在读
04
关于“如何使用大脑”,我感觉自己已经做过大量的调研,结果一转头又发现一本好书。
——万维钢
科学作家
“得到”App《精英日课》专栏作者
书中所表达的“延展心智”,是对“大脑中心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段永朝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
大脑不是计算机、肌肉,而是喜鹊,这个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思考”的原理——延展思维决定思考力。
——吴声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
场景方法论提出者
这本书即使对从事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人来说也是新颖而有价值的,它使许多生活中的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现象得到了更加合理的解释,也为如何更好地思考和生活提供了启示。
——罗劲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主任
学习它,使用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提高思考能力,让我们的智慧不再局限于大脑,而是冲破身体束缚,像整个宇宙那样无比宽旷!
——刘丕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即便只尝试其中的三分之一,你也会惊讶地看到改变的奇迹。
——粲然
作家
三五锄教育创始人
当涉及身份确认时,你的大脑和你的身体、你的环境和你的文化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在这部力作中,安妮·墨菲·保罗揭开了关于我们是谁的更深刻的故事。
——大卫·伊格曼
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家
这本书有力、可行、充满智慧,它证明,当你重新思考思维如何运作时,你就打开了通往一个充满全新可能性的世界的大门。
——丹尼尔·科伊尔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像高手一样行动》作者
图片
点击海报,立享6.5折优惠
限时折扣,截至11月17日23:59
写在最后>>
我们的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更好地思考。《思考如何超越思考》这本书让我们相信,这种困难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思考如何发生以及在哪里发生的根本性误解。
当我们带着意图和技巧把思维延展到大脑之外时,它就会发生转变。我们突破自己的限制,不是通过让大脑像机器一样不停地运转,也不是让大脑如肌肉一般锻炼得更加强壮,而是要将目光转移到周围的世界中,去发现丰富多彩的材料,并将这些材料“编织”到自己的思维中。
它可以变得像我们的身体一样充满活力,像我们所处的空间一样宽敞明亮,像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一样丰富多彩,像整个世界那样无比广阔。
现在开始,一起开启大脑和思维的全新进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