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神经科学领域吉训明教授、江涛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图片
昨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5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共选举产生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值得关注的是,神经科学领域增选了5位院士,他们分别是:清华大学时松海教授(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教授(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江涛教授(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李路明教授(科学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研究员(科学院院士)
其中,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江涛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
图片
吉训明教授 ——为国人脑卒中防治不断创新技术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兼任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卒中抢救中心主任、中国老年健康促进工程和国家百万卒中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吉训明教授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肢体远隔缺血适应技术用于脑卒中防治,并完成全国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也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血流再通基础上创新提出了贯通脑保护治疗手段,将NBO和介入低温脑保护技术成功转化进入临床,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研发专项的支持,研发温度精准可控、长时程自体血靶向灌注脑保护仪器,被国际誉为“脑卒中治疗的里程碑”。
针对极易误诊误治、重症病死率高达30%的脑静脉血栓,建立生物影像诊断新技术和多模式救治新策略,使早期确诊率提高约3倍、救治成功率提高约1倍、病死率降低2倍以上,成果写入国内外指南和欧美教材。
长期从事脑卒中防治与转化医学研究,专注于我国动脉和静脉性卒中发病机制、脑血流重建与神经保护研究。主持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脑动脉和静脉卒中领域进行了系统创新性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发表于《NEJM》《Lancet Neurology》《Nature》等期刊,连续五年入选爱斯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发明专利授权80余项、国家“创先争优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以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吴阶平医学创新奖。担任《Brain Circulation》《Neuroprotection》《Conditioning Medicine》杂志主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学者。
图片
江涛教授——国内胶质瘤领军人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党委常委、神经外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兼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主任委员等。
作为国内脑胶质瘤的领军人物,江涛建立了中国首个集手术、放疗和化疗于一体的脑胶质瘤治疗中心,率先开展脑胶质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他是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与亚洲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AGGA)的发起人和创建者,为国内外学者开展脑胶质瘤研究提供数据库支持。
长期从事脑肿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是我国神经功能保护手术理念的率先实践者与手术策略的主要创建者,神经外科领域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科技部重大专项。建立了中国/亚洲脑胶质瘤基因组学数据平台(CGGA/ AGGA),CGGA数据库获2021年“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揭示了脑胶质瘤恶性进展关键机制,自主研发了脑肿瘤1.1类靶向药物,成果发表于《Cell》。以通讯作者在《Cell》等国际期刊发表研究论著3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荣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北京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入选北京学者、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
文章整理自“首都医科大学”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院网站、中国工程院网站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