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时速160公里的地铁坐起来什么感觉?成都19号线二期体验报告来了!

“空调通风口不再是对着头直吹,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噪音明显降低了,乘坐舒适度拉满。”“最高运行速度是160公里/小时,这速度我只在19号线上感受过。”“站点设计简约大气,很人性化”……
11月23日,成都轨道集团邀请成都发布粉丝代表、轨道建设者及家属、市民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试乘体验活动,共同搭乘这列国内首创时速160公里的市域A型车,感受“黑科技”带来的乘坐舒适感。
作为搭乘该线的第一批乘客,不少人都是有备而来。有市民拿着自己设计制作的列车模型来“打卡”,也有市民背着相机记录下每一个瞬间,更有市民将站点信息记在手机上,并搜索站点附近适合骑行的点位。
图片
▲市民参与试乘活动
市民带着19号线车辆模型来“打卡”
11月23日,阳光正好。市民兰淇光拿着他自制的列车模型来到九江北车站站台,等待开启今天的乘车之旅。“我是城市轨道交通的超级车迷,这是我自己制作的19号线车辆模型。”他举起手中的模型开始盘弄起来,模型外壳是亚克力盒,内部是用卡纸拼接而成的列车造型,细致到车窗玻璃及车门,都是用不同颜色卡纸组装而成。
“带着模型来和我心心念念的19号线列车合影。”兰淇光对成都的地铁车辆有种莫名的亲切感,“这种喜欢是与生俱来。我做了很多的地铁模型,会研究它们的车型、车辆部件等。”谈话间,他拿出手机和模型,与进站的19号线列车来了一张合照。
图片
▲市民兰淇光展示他制作19号线车辆模型
“智能感、舒适感、设计美学。”在试乘体验过程中,市民曹家鑫表示,车厢内的灯光很柔和,不会晃,车厢中部一圈环形的灯光既增加了车厢亮度,又融入了一些科技感。“每个站点都有本土设计美学,比如红莲站以水文化为主题,结合锦江的秀美风景及现代江岸景象,让人眼前一亮。”
市民赵淑娥最大的感受是,“速度太快了,车厢内的颜色清爽干净。空调出风口也不会对着头直吹,座椅又软又舒适。”另一个市民邱邱笑着说,“今后通勤、赶飞机都会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图片
▲参与试乘活动的市民在车厢内拍照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体验。每一站都能听到有市民说,“这一站更酷,这颜色也太美了吧!”“快,帮我在这拍张照。”“‘黑科技’,确实降噪。”“以后去机场好方便嘛,又快又稳。”“我已经在脑海中搭建起一幅沿途的骑行地图了,都标注在手机里。等19号线二期正式开通运营后,要叫上我的小姐妹们一起来耍”……
图片
▲参与试乘的市民拿着明信片打卡
满载“一身黑科技”
据悉,19号线二期工程是成都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首条开通初期运营的线路,集市域通勤快线及双机场快线功能为一体,串联起温江区、双流区和四川天府新区,衔接双流国际机场和天府国际机场重要门户枢纽。线路总长43.17km,共12座地下车站,线路初期采用4A编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60公里/小时。
成都地铁19号线红莲站区负责人钟庆,用2个“新”来概括自己参与19号线筹备的感受:新技术的应用、新温暖的举措。他表示,在新技术方面的应用包括,首次采用风水联动系统,实时监测站内环境指标,优化空气质量,在节能环保的同时提升乘客舒适度。
图片
▲参与试乘活动的市民在展厅内留影
首次全线应用智慧车站、智慧维保功能,实现智慧开关站、视频全景巡站、汛情预警等创新功能,有效保障运维质量等。钟庆说,为全面做好乘客出行服务,营造全龄友好出行场景,“19号线二期设置高低票亭、卫生间高低台等温暖举措,营造温暖、友好的乘车环境。”
谈及19号线的“黑科技”,成都地铁19号线车辆技术负责人赵娜介绍,以降噪方面为例,19号线车门采用具备“主动式压紧多点锁闭技术”“多唇边整体密封技术”的双扇客室塞拉门系统,“全列车敷设复合隔音地板,车体型腔填充碳纤维吸音棉,全方位降低了车内噪声。”
图片
▲市民在展厅内拍照
此外,赵娜介绍,控温方面,19号线为了避免空调直吹头顶的烦恼,采用基于载客量调节的通风机和压缩机双变频技术,实现车厢温湿度自适应调节、个性化冷暖车厢设置,出风口采用“中顶孔板送风+侧顶隐藏式送风”结构,保证了车内风量充足,送风均匀舒适。
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预计将于今年内通车。红星新闻记者将持续关注,为大家带来一手资讯。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摄影记者 王效
编辑 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