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归来——美国女画家笔下的王梦白“真容”

潮新闻客户端 林晓峰
图片
王梦白家属捐赠给衢州市王梦白书画研究会的文献资料展示在可闲斋画廊
王梦白,一代中国花鸟画画家,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名震京城。这位从衢州走出去的国画大师,其画技之高曾被当时圈内人认为超过齐白石。其生平坎坷却又辉煌,因英年早逝被遗忘。
为挖掘历史文化,恢复其本来面目。去年5月,衢州市王梦白书画研究会成立,一方面系统收集整理了各时期有关对王梦白研究的文献资料,一方面,通过寻访与王梦白有关的人物、遗址遗物以及对书画、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梳理了王梦白的生平轨迹,并对一些流传的谬误予以勘正。随着一系列工作的推进,王梦白的形象和历史文化地位也越来越清晰。尤其是新近发现的一幅百年前美国女画家画的王梦白人物速写,让我们对王梦白又有了新的认识。
2023年10月28日,王梦白的外孙女姚竞亚和姚竞雄来到衢州,把她们母亲王松贞多年来一直珍藏的有关王梦白的文献资料、照片等捐赠给了衢州市王梦白书画研究会,其中1923年美国女画家穆·玛丽为王梦白画的人物速写,仿佛让我们走近王梦白的身边,更清晰地观看到了王梦白作画时的神态。一切都那么鲜活、生动而又真实。
图片
美国女画家穆·玛丽女士画王梦白人物速写,姚茫父、周肇祥、罗复堪题款。
这幅作品画在一张21.5 x 27.5 cm的卡纸上,纸张已发黄。王梦白的人物肖像是用铅笔速写而成。画约占整张纸的二分之一,布局在上半部分。画面中王梦白头戴一顶西瓜帽,作微斜状,眼神专注,眉宇间透着自信,嘴上叼着一支雪茄,美髯飘飘,意态洒脱。从肩部以下的一恰当位置,以寥寥数笔画了一只手,手握毛笔呈提腕落笔之势,其余全部留白。整体画面疏密有致,在简约的空间里以精准的造型,把一个全神贯注,自信满满,正在作画的王梦白,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图片
穆·玛丽女士画王梦白人物肖像局部
与手平行,右侧有一行秀丽的英文签名,在签名尾处盖有一方椭圆形刻有“玛丽”二字的朱文名章。印章外沿衬有精美花边,显得很女性。印泥色彩历经百年依然鲜艳。
图片
“玛丽”朱文名章
画的正下方,是姚茫父题款,其书法碑味十足,厚重而不失灵动,绵密而不失疏放。画的左右两侧是罗复堪、周肇祥的题款。
姚茫父的题款:“癸亥正月十日,凌淑华、江南苹二女士约集康园,玛丽女士为丁闇公写照,梦白伺于其旁,更作玛丽照,而玛丽先毕,旋复写梦白照,即此是也。循环报复如此,宁有已时邪?茫父记。”
图片
姚茫父在题款中详细地介绍了这幅作品的由来,创作的时间、地点和在场的一些人物。姚茫父(1876-1930年),名姚华,贵州贵阳人,光绪三十三年进士,于诗文词曲书画、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无不精通。曾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后与王梦白一起在北京美术专门学校任教,和王梦白、陈师曾相交甚好。1929年为王梦白去日本办展览时写的“王梦白小传”评价王梦白:“其才情殆天授,非关学耶。”
周肇祥的题款:“梦白此像骨秀神清,英采奕奕,虽口吸淡巴姑,却是不食人间烟火者。非妙笔何能刻画出之。肇祥展观因题。”
图片
周祥题款
周肇祥夸人水平甚高,题款中极尽赞美之词夸了王梦白,又把这一切的美妙归功于玛丽女士的画技。周肇祥(1880-1954年),浙江绍兴人,清末举人,书画家,北洋政府官员,曾任古物陈列所所长、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出版会刊《艺林旬刊》《艺林月刊》。王梦白逝世后归葬汪村的墓碑上刻的“墓表”由他撰写,残碑上还留存有周肇祥落款,残碑上留存的文字与1937年第九十一期的《艺林月刊》上刊出的“王梦白先生墓表”一文比较,也基本吻合。
图片
图片
刊登有“王梦白先生墓表”一文的《艺林月刊》(1937年第91期)
图片
罗复堪题款:“传神其在笔墨间乎。复堪观。”
罗复堪 (1872年一1955年),广东顺德人,中国书法家、画家、诗人,中华民国时期北京“四大书家”之一。民国初年在财政部泉币司供职,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币“壹圆”二字即出其手笔。
从这些题款,可以看到穆·玛丽画的这幅王梦白人物肖像不仅令观者赞叹,估计王梦白自己也很喜欢,所以一直保存到逝世,并由家人完好保存至百年,今归故里。
姚茫父在题款中提到的凌叔华(1900-1990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毕业于燕京大学,是民国文坛三才女之一。其居住的史家胡同24号院,就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名的“大小姐的书房”。许多文化名人聚会于此,也经常有名画家在此举办画会。
图片
凌叔华
凌叔华在上世纪50年代写过一篇“回忆一个画会和几个老画家”的文章,维妙维肖的回忆了当年在她家举办的一个画会的情景。文章里写到:“这一天来的画家有陈师曾、陈半丁、姚茫父、王梦白、萧厔泉、齐白石、金拱北、周养庵,另外有一个美国女画家穆玛丽,她是卫色拉大师的弟子,油画,粉画,炭画都作,工夫很深,鉴赏东方艺术也很有点眼光,对东方画家很谦虚,她是我相识的画友。”文章里还写了到会画家为她作《九秋图》的场景。画作完成后,由姚茫父在《九秋图》上题款:“九秋图,癸亥(1923年)正月,半丁海棠,梦白菊,师曾秋葵,厔泉松,白石雁来红,养庵桂花,拱北牵牛红蓼,茫父兰草,集于香岩精舍,叔华索而得之,茫父记。”
从《九秋图》落款的时间看和穆·玛丽为王梦白画的肖像速写上的题款时间都是“癸亥正月”,似乎是同一个画会,只是穆·玛丽画上的题款时间精确到“十日”。但姚茫父两个题款的地址,却一个在“香岩精舍”,一个在“康园”,似乎又在两个地方。幸好,杜鹏飞2018年在《文艺生活·上旬刊》发表的“《艺苑重光》补遗与勘误”一文,其中一段补遗对姚茫父等作《九秋图》有更详细的记载:
正月十日,凌唐(叔华)与江南苹做东籍凌福彭府邸香岩精舍开画会,先生与陈师曾、陈半丁、王梦白、萧厔泉、齐白石、金拱北、周肇祥等到会,另有美国女画家穆玛丽。期间众人作画多幅,合写《九秋图》,先生为题款:“癸亥正月,半丁海棠,梦白菊,师曾秋葵,厔泉松,白石雁来红,养庵桂花,拱北牵牛红蓼,茫父兰草,集于香岩精舍,叔华索而得之,茫父记。”另有王梦白画群鼠,诸家各补事物,先生为补山茶一支,又应凌叔华之请作赋,乃振笔立成《诘鼠赋》题画。
这段文字明确了作《九秋图》画会的时间也是正月十日,与穆·玛丽作品上的落款时间一致。同时“香岩精舍”也有出处,“凌唐(叔华)与江南苹做东籍凌福彭府邸香岩精舍开画会。”凌福彭为凌叔华父亲。所以,穆·玛丽正是在凌叔华回忆文章里写的这个画会上为王梦白画了这幅肖像作品。“康园”应该是凌叔华家另一个空间的称谓。凌叔华住的史家胡同24号院很大,有一千多平方米。
这次王梦白家属捐赠的有关王梦白的文献资料中,还有王梦白站在自家洋房前拍的照片;195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以胡佩衡“王梦白和他的画”一文代序的《王梦白画选》,共8幅作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十月二十七日(王梦白去逝10天),天津《北晨画刊》整版刊登王梦白作品以及悼念文章的报纸;王梦白在日本办展览时刊印的王梦白介绍及作品宣传册;印有王梦白、汪慎生画的木刻水印信笺;王松贞收集粘帖有民国时期刊有王梦白信息的剪报本;王松贞回忆父亲王梦白的手稿;王松贞照片若干;以及近些年全国各刊物报纸上刊有王梦白信息的报纸若干。这些珍贵资料,目前均展示在可闲斋画廊的玻璃橱窗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那里观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印有汪慎生画的木刻水印信笺
图片
印有王梦白画的木刻水印信笺
图片
图片
王梦白女儿王松贞回忆父亲文章手稿
图片
王梦白女儿王松贞各时期照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