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食堂饭菜竟然吃出1.5厘米针头,高校食品安全不能惊险频出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学生在食堂吃饭时,竟然在饭菜中吃出了一枚1.5厘米长的针头。此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11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后勤保障部回应称,他们已经对事件进行了调查,确认这枚针头并非来自食堂的食品加工过程,而是来源于猪的疫苗注射。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注到“上海交大食堂吃出针头”的舆情,现已介入调查。(据11月25日极目新闻)
图片
相关新闻视频截图
好好地吃着饭,突然吃出一个针头,这不光是恶心不适,简直可以说是非常惊吓了,这要是万一吃下去了,会造成什么后果,想想就可怕。而且,针头一般是用来注射药物,猪肉里出现针头,也会让人担心猪肉是不是被注过水,或是注射了其他有毒有害的药物,担心这背后还隐藏着更严重的后果。
校方后勤部门给的解释说,因为猪打疫苗的时候不配合,导致针头断进去了。这样的解释,就算是事实,也很难让人接受。因为学生买的是食堂的饭菜,并不是刚打了疫苗的猪,这猪要变成菜,要经过检疫、屠宰、质检、运输流通、进入市场售卖、烹制加工等多道工序,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人对猪肉的安全进行预防性的检查和管控,1.5厘米的针头也不算微小了,一直到被做成菜都没被发现、被清除,不管怎么说,都算是疏忽和失职。
图片
闵行市场监管发布的声明
今年以来,多起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冲上热搜,引发民众关注。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高校的后勤部门对于食堂卫生安全的管理,相对松散,不够严格。不少高校将食堂外包给企业之后,就当起了“甩手掌柜”,出了事就两眼一抹黑,两手一摊,一问三不知,这样缺乏责任感的做法,又怎么能帮师生们守好食品卫生的安全关卡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得很清楚,学校等集中用餐单位的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如果学校不能严格落实相关法律规定,对食堂的集中用餐进行全程的监控和管理,又如何守护师生就餐的安心感呢?
每一次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爆出,让人担忧和难受的,不光是眼前已经曝光的问题,还有那些可能潜在却还没被发现、被曝光的问题。管好食品卫生安全,相关的法规已经相当完善了,重要的是执行层面要有足够的责任心。
一方面要加强源头治理,从食材的生产环节就要秉承安全至上的原则,像针头断在猪肉里却没人处理这样的事,一开始就不应该出现;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全程治理,每个环节都要担负起应当承担的责任,无论后面有多少道防线,当下这道防线都不能松懈,否则,就无法给予民众及时、充分、有效的保障。
高校食品卫生安全其实是全社会食品卫生安全的一面镜子,如果说连相对集中的、封闭的高校食堂,都不能做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用餐安全健康的话,如何去夯实广大群众对于食品安全治理保障的信心呢?在学校吃饭,对于广大师生来说,本应该是最干净、最放心的选择,高校食品安全不能如此惊险不断,必须要真正地引起重视、敲响警钟、加强监管,从根源上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