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感染脑膜炎病情危重,精心救护让她重获新生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易海波 朱文青
“王主任、护士长,我终于康复了,谢谢你们!”11月27日早晨,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医护办公室,看到交班出来的医护人员,等候在这里的杨芸(化名)夫妇激动得连连道谢。原来三个月前,杨芸在旅途中突发剧烈头痛,送医后查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情危重,多次告病危,是神经内科的医护团队精心救治,悉心护理,才让她脱离危险,康复出院。
图片
旅游散心途中感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据了解,家住桃江县的杨芸今年26岁,新婚不久的她原本计划八月中旬去度蜜月旅游。可就在行程之前不久,杨芸在不知道自己怀孕的情况下发生了意外流产,还做了清宫手术。家人劝她取消旅游行程,在家安心休养一段时间,但杨芸在休息了几天之后,觉得身体恢复得不错,还是想按照之前的行程计划,出去散散心。
由于是跟团旅游,一周马不停蹄的行程下来,让杨芸身心疲惫,感头痛不适。回家休息几天后仍不见好转,头痛愈发剧烈,平躺时加重,在当地辗转就医、治疗半个月后仍不见好转。9月份转诊到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以“头痛查因”收住入院。
住院后杨芸仍头痛剧烈,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振带领团队仔细排查,寻找病因。经腰穿检查显示颅内压超过400mmH20,肺部CT扫描发现肺部有团块状高密度影,经过脑脊液涂片等系列检查后,最终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这个病治疗难度大、周期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再加上杨芸做完清宫术后没恢复好就外出旅游,旅途劳累加上外界环境变更,更加导致抵抗力下降。后来,杨芸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在肖慧教授等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一个多月后转出了监护室。
三个月精心治疗,终于康复出院
在神经内科普通病房,主管医生谢平辉与护理团队一起为她制定营养、镇痛、康复和心理等治疗方案。为减轻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科室邀请麻醉科会诊,给予镇静镇痛治疗。邀请营养科会诊,静脉营养的同时给予管饲喂养,让消瘦的杨芸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逐渐改善营养不足的问题。
因病情危重且反复、治疗过程长等各种原因,杨芸多次出现情绪不稳定、躁动、不配合治疗等情况,科室人员在安抚患者及家属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心理治疗,用既往治疗成功的案例,和家属一起陪伴鼓励杨芸重拾治疗的信心。在大家的帮助下,杨芸的情绪逐渐稳定,开始积极配合治疗。后期在药剂科、血液科、麻醉科、消化内科及眼科等多学科联合治疗下,历经三个月的时间,杨芸终于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杨芸回想起自己这三个月的时间内,在神经内科监护室几进几出,几次下达病危通知,不禁感叹自己像是从鬼门关闯了几次才有了今天的康复,她衷心感谢神经内科全体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让她重获新生。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死率高,预防和早期发现很重要
王振介绍,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具有病情危重、诊断困难、治疗棘手、病死率高的特点。这种病发病率虽低,但临床表现与其它脑膜炎症状相似,临床常易误诊。
新型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鸟类,禽类和土壤中。当宿主的免疫力低下时易致病。免疫正常人群很少出现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确诊需腰穿脑脊液检查。
如何预防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王振主任提醒需注意以下几点:
1、鸟类、禽类可能是主要传染源,注意防范由此途径传染。
2、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注意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避免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等。
4、防治结核病、糖尿病等易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的疾病。
5、早期发现早期明确诊断,进行综合治疗,减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