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归墟》杨参谋提出“电车问题”,是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

铁三角第一次组队出海,便遇上鼋鳌之属“大拥沙”的袭扰,虽然最终有惊无险化解危机,却也将船老大阮黑与众人之间互不信任暴露无疑。
这样的结果虽说看起来合情合理,可实际上与原著中有着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让阮黑这个角色更加鲜活,却也多少有些脱离了原著中对阮黑三人的设定与巧思。
图片
胡八一在性格使然之下,毅然决然跳进大海去救那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阿豪。
虽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对于有今天没有明天的疍民阮黑来说,却是一次非常不值得、不划算的冒险。
如果不是明叔、王胖子等人及时用金毗卢水神炮轰碎三桅船,很可能会导致全船所有人都命丧大海。
图片
面对胡八一的任性而为,阮黑不仅质疑起胡八一的领导能力,更是越发对这个大老板产生了戒备之心。
面对要钱不要命的明叔、只顾忌自己人安全危的阮黑、永远与胡八一站在同一战壕的王胖子。
作为调和剂的杨参谋,试图用经典的“电车问题”,来化解这场火药味十足的对峙。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与前面许多情节和人物一样,这个所谓的“电车问题”并不存在原著小说中,因为以铁三角的性格来说,从来不会因“电车问题”产生选择性困难。
所谓的“电车问题”是在1967年被首次提出来的,他的全称应该是“有轨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
这是一个涉及伦理学、哲学、功利主义、康得义务主义等多领域的道德与思想问题。
图片
面对一辆失控的有轨电车,作为唯一一个可以通过操控操纵杆的人,你将面临一个选择。
是什么都不做,让电车碾压向前方绑在铁轨上的五个人,还是选择让电车驶向另一条铁轨,开向另一条铁轨上绑着的一个人。
这便是“电车问题”最经典、最基础的原始内容,虽然在此基础上还有许多类似或大相径庭的变体问题,但归根究底还是一个道德心理学上的选择问题。
图片
就像胡八一面对阮黑的质问时,反问他“如果掉进海里的是多玲,你会怎么选择”一样。
当时的阮黑不仅没有想到胡八一会有此一问,更是面对这样的提问,一时间被惊愕到哑口无言。
因为此时此刻的他就像面对“电车问题”一样,他没有办法选择,他很可能会想大多数人面对“电车问题”一样,选择什么都不做。
图片
当面对五个人与一个人的选择时,因为那一个人与阮黑并无关系,所以他站在功利主义的角度,选择了让电车驶向落海的阿豪。
可当那一个人换成多玲时,面对自己和古猜是五个人中的一员时,阮黑犹豫了,他无法在自己、古猜与多玲之间做出选择,他将会因为这样的犹豫错失先机,并因此导致所有人都面临险境。
与阮黑的功利主义不同,胡八一更像是一个思想简单的康得义务主义者,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即便这样会让自己同样深陷险境。
图片
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改编,一次对明叔等人改编后的二次创作。
虽然明叔莫名其妙带上了两个要债的小混混,却没想到这两个小混混在此处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因为只有他们二人中的任何一个掉进海中,才能引发出阮黑和胡八一之间的争执,也才能由此引出杨参谋的“电车问题”理论。
图片
如此一来,本来一个颇为简单的动作冒险剧,便因此有了伦理与哲学上的深度与广度。
虽说这样的小细节并不是《南海归墟》的主轴,但也算得上是画龙点睛之笔。
毕竟铁三角这次远赴珊瑚螺旋考古之行,每个人心中都有思想不纯的动机与目的。
图片
而这也是为什么对剧中对“玛丽仙奴号”讳莫如深,甚至连秦王照骨的真实情况都大量省略了。
或许有着有太多不可言喻的内容,或许故事中有着太多功利主义的展现与拔高。
才有了这一次借由“电车问题”,将整个故事与人物向上提升的画龙点睛之笔。
图片
关于《南海归墟》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还请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精彩:《南海归墟》放飞自我的“铁三角”,超越前作的剧情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