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游——湖南新风景 |“打酱油”有了新玩法 ——龙牌食品工业园研学游侧记

图片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洋桂
“龙牌酱油灯芯糕……”一直以来,龙牌酱油是湘潭的美食名片、湘菜调味“担当”,也是目前湘潭市唯一的中华老字号品牌,至今已有283年历史。近年来,龙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工业旅游,“赶潮”新时代,“打酱油”有了新玩法。
11月26日,湘潭市维初童托婴托育中心组织学生及家长68人,来到龙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开展研学游活动。踏入厂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晒酱大缸,蔚为壮观,在阳光照射下,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浓郁的酱香味。
图片
“哇!这么多大缸,里面盛放的是什么啊?好香哦!为什么要露天摆放……”大家迫不及待地来到酱缸边,孩子们脑洞大开地问个不停。
“传统酱缸天然晒,这些都是用来存放醅料发酵的容器,里面最初投放的原料有黄豆、面粉和盐水。龙牌酱油至今保留传统酿制工艺,其中晒露发酵是最重要的一环。”龙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越介绍,立春时节开始投料,经小暑、大暑、处暑、三伏天日晒夜露,历时10月有余,让原料自然发酵分解,才生成独特的风味物质。
图片
面对好奇心强的学生,张越详细介绍,这一口酿酱缸,能产300公斤左右的酱油。从酿酱缸里舀出来的“头油”是最好的,色深、汁浓、酱香浓郁、氨基酸含量高。酱油本身呈微酸性,不能使用金属容器,不然会腐蚀容器,还会污染酱油。现在采用的酱缸全部是青泥烧制,经久耐用。去酱园博物馆,就能看到沿用了100多年的大酱缸。
湘潭地处北纬28度,四季分明,契合酱油酿造条件;水路发达,利于商品流通。
乾隆初年(1740年),湘潭人龚裴然创办龚庆祥酱园,经营斋作酒酱。道光年间,浙江人吴子楚贩运丝绸来到湘潭,见经营酱业利大于长途贩运丝绸,便创设吴元泰酱园,并将淮扬菜系口味融入酱油酿造中。就这样一代代延续发展,助推湘潭酱油业的繁荣。
图片
1915年,龙牌酱油与贵州茅台酒同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奖。1966年,龙牌酱油作为湘潭最早一批出口商品,远销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1979年,龙牌酱油注册商标,是新中国首批注册商标之一。1993年,被评为“中华老字号”,2010年、2023年两次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2019年,龙牌酱油实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汪峥嵘带领团队投资控股,成为龙牌酱油第六代传承人,将龙牌酱油打造成融合传统与现代工艺的调味品厂。“赶潮”新时代,开展直播带货销售,在厂区建设龙牌酱油博物馆,开辟手工制作体验馆,举行“打酱油节”。千年油鼓秀、酱油味冰淇淋、用酱油作画……非遗文化与现代潮流结合,不断创新形式,解锁“打酱油”新玩法。
图片
“不但可以在厂区近距离了解酱油历史文化和生产工艺,还可以动手勾兑不同月份的酱油,仔细观察不同酱油颜色,用酱油作画,体验一把不一样的‘打酱油’的快乐,孩子们和家长都很开心。”龙牌食品游客中心手工制作体验馆,湘潭市维初童托婴托育中心负责人肖女士说。
目前,龙牌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形成“党建+老字号传承+生产经营+研学旅行”发展格局,每年前来开展研学游的人数达1.5万人次。龙牌已从单一的酱油延展到老抽、生抽、料酒、蚝油、食醋等90余种产品,预计2023年龙牌酱油营业额超1.5亿元。
图片
原载《湖南日报》2023年11月29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