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王琦瑶人物形象分析

图片
上海的弄堂总有着一股小女儿情态,这情态的名字就叫王琦瑶。——《长恨歌》
《 长 恨 歌 》
《长恨歌》是现代女作家王安忆的重要作品,创作于1994-1995年。王安忆以上海为中心,以女性为主体,深入开掘市民生活常态下的意义,创作了不少有关都市的小说,其突出代表就是长篇小说《长恨歌》(2000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它叙述了上海小姐王琦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前后绵延四十年,融合了上海四十年的变迁。
女主人公王琦瑶是一位典型的上海女性形象,不仅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更体现了上海文化的基本精神。她的悲剧命运是历史变迁之中上海文化精神的命运写照,两者互为镜像。作者通过对王琦瑶一生命运的书写,为已经远去的旧上海文化形态唱了一首无尽的挽歌。
图片
王琦瑶:城市的代言人
王安忆试图以历史记录者的身份来描写上海几十年的变迁,但她又不是从纯粹的历史角度来记录,而是从日常生活的场景来记录,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更加真实地切身体会到上海几十年的历史变化。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长恨歌》是“一部非常写实的东西。在那里面我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但事实上这个女人只不过是城市的代言人,我要写的其实是一个城市的故事”。
王琦瑶的形象就是王安忆心目中的上海形象。王琦瑶是上海弄堂典型的女儿,她追求时尚,对未来充满想象,并为之努力,她的生命中有一种韧性,不甘于平庸生活的寂寞,她追求各种时尚的元素,过着精致的生活。这种对物质的欲望也是当时上海真实的写照。解放后,上海这座昔日繁华的大都市变得沉静了。这时的王琦瑶过着一种平淡闲适的生活,同外界拉开了距离。“文革”结束后,全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潮流,而上海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于是各种时尚元素又开始流行开来,各种派对、舞会重新绽放光彩。王琦瑶也受到时尚的诱惑,在虚荣心的驱使下试图追赶潮流。可以这样说,王琦瑶的生命是与上海的生命相连的。
图片
王琦瑶:世俗的平凡人
《长恨歌》在表现上海40年代到80年代的历史时,在淡化一系列政治性事件的同时,重点突出了民间生活的淳朴状态,通过上海女儿王琦瑶一生的悲喜剧,展示出丰富的都市民间历史和文化传统。王琦瑶作为文中的主人公,相对同样生活在上海的《子夜》中吴荪甫等人物,少了一种传奇性,多了一种平凡性,这更能代表上海普通人的生活。
虽然王琦瑶在解放前曾去拍电影,做杂志的封面人物,并且是“上海小姐”第三名,但是王琦瑶只是一个世俗的凡人。王琦瑶一生经历的三个阶段正是历史大变革的时期,她却对这些漠不关心,她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生活。当导演想要引领她走向革命道路时,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王琦瑶如同一个平凡的女人,追求一个温暖可靠的归属,她先后投进了李主任、康明逊的怀抱,但李主任只把她当“金丝雀”,康也是一个懦弱的人。曾经的上海名媛也只是过着平凡琐碎的生活,和多数女人一样,期望拥有一个完整温馨的家庭。
图片
王琦瑶:追逐的一生
来自不同地域的先民们,为了能在城市立住脚跟,所以具有一种不服输的拼劲,一种不断追求的精神,这也是城市不断发展向前的动力。王琦瑶就属于这类人。
40年代,不甘平庸、年轻好胜的王琦瑶怀着对未来的渴望,成功当选“三小姐”,并成为李主任的“金丝雀”。当李主任这座可以依靠的大山遭遇空难后,她不得不离开上海,回到外婆家避乱。上海本身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的诱惑让她又回到了上海。然后认识康明逊后,重新燃起了对爱情的渴望。再后来改革开放,各种时尚元素又开始在上海流行起来,这也激起了王琦瑶对生活的热情。她又与一个比自己小三十岁的“老克腊”发生了离奇的恋情。这主要是因为王琦瑶一直没有在爱情上得到满意的结局,所以她从未放弃对爱的寻找。
图片
王琦瑶:悲剧的一生
自古红颜多薄命,这种悲剧产生的条件是女性性格中特有的依附性。王琦瑶一生都未放弃过追求,但从投身于李主任的怀抱开始,她的悲剧命运也就开始了。“金丝雀”只让她获得物质上的虚荣,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又让她在和康明逊有了身孕后不得不面对独自养娃的痛苦。
新时代开始后,她和“老克腊”的感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相爱,是靠对旧上海的怀念来维系的,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美人迟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最后,当王琦瑶死在自己床上的时候,她又想起几十年前那个似曾相识的场景。那时她正在片场拍电影,演一个床上死去的女人。可是那时她没有意识到,那个女人正是四十年后的自己。王安忆将王琦瑶的悲剧一生归咎于宿命的安排,这是因为她不仅要写王琦瑶一个人的宿命,同时也是写上海旧文化形态的宿命,王琦瑶的死代表着一种文化形态的消亡,为这种文化形态的消逝画上了句号。
图片
王琦瑶的一生,可以分为解放前的辉煌期、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平淡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复苏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与上海这几十年的历史相对应的,两者的命运发展是如此地相似,以至于她成为上海的代言人。
(有删减)作者:黄俊亮
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