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实验室丨这个实验室正加油,让世界“油瓶子”里多装中国油

图片
编者按: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拥有雄厚创新资源的长沙底气十足,特别是实验室成为夺取胜利的“主战场”。近日,红网时刻新闻策划推出《走进实验室》融媒体报道,聚焦国家和全省重点实验室等,展现湖湘科研人员自强不息的凌云壮志,感受长沙在全球科研平台中无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记录实验室在湖湘大地结出的科创硕果。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莎 李长宏 长沙报道
图片
油茶可以是油,也可以变成固体,变成粉末,甚至融入液体,运用于众多领域。
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走进超市,琳琅满目的食用油让人挑花了眼,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胚芽油、山茶油……但中国人的“油瓶子”里,超过80%的食用油都是从大豆、花生等草本油料中榨取的,油料和油脂主要从南美和东欧进口,进口来源集中度高,这也导致了国内油脂对外依存度高。
保障食用油安全,让“油瓶子”里多装中国油,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0年5月20日,科技部官网公布了《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湖南省林业科学院获批建设省部共建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也是当时国内木本油料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湖南省第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从7%到20%的飞跃
图片
茶油在湖南的种植面积超过全国总面积的40%,产值超50%。
油茶、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用“芳香溢补味津津,一瓯冲出安昌春”诗句,盛赞茶油的醇香,我国种植油茶的历史甚至可追溯至2300多年前。
用油茶成熟种子压榨的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
目前,全球茶油产量95%以上来自中国,而中国种植油茶的省份主要是湖南、江西、广西三省,由于茶油在湖南的种植面积超全国40%,产值超50%。因此,又有“世界茶油看中国,中国茶油看湖南”的说法。
“发展木本油料,湖南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之前,木本油料的利用率仅被开发出7%。”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昌珠表示。
油茶籽榨油之后,剩余的果壳、饼粕、油脚及渣油等一般都直接被废弃,它们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里面含有的蛋白质、皂素、纤维和活性成分都可以做出“大学问”来。
以此为目标,技术团队通过“南方木本油料资源加工利用提质增效技术与示范”项目,前后历时18年,攻克木本油料利用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加工技术与装备落后等问题。
同时,他们创新油茶和油桐油料脱壳工艺技术、装备,替代以往的人工采收、脱壳、烘干,使油茶和油桐脱壳率大于99%,效率提高20倍。
从7%到20%,不仅仅是技术与数据的突破,更是为实验室注入了信心与动力。
“依托国家级平台,我们科研团队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将继续推动湖南乃至全国木本油料的发展,为湖南面向国际前沿,形成木本油料国际产业链打好基础。”李昌珠说道。
良品提质突破技术瓶颈
图片
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学大多数时候是需要想象力的,而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就像是一个盲盒,不断给人们送来惊喜。
长期以来,油茶等木本油料资源应用基础研究薄弱、创新技术体系整体落后,传统理论和技术局限于模仿草本油料工艺技术的油脂加工,产业经济技术体系尚未成熟,整体经济效益不高,要突破这些瓶颈,需要大量的应用基础研究支撑。
实验室需要研究解析木本油料资源特征特性,油脂、油脂伴随物和皮壳饼粕三类加工剩余物资源剩余物组织、结构。
针对油茶等木本油料显著有别于草本油料的特征特性,率先分类研究南方食用、工业用和芳香用三类木本油料资源。
实验室团队通过收集木本油料810份种质资源,解析了近4万种木本油料资源脂质和伴随物物质,建立脂质二维三维分子结构数据库、揭示油脂及其伴随物生物合成与品质调控遗传机制,突破了生物合成、脂类和非脂类多目标产品梯级生物炼制等技术瓶颈,也许这就是木本油料资源高值化利用的密码。
同时,发现、识别和鉴定油料加工剩余物皮壳和饼粕有别于草本油料的差异性、特征内含物,如皂素、皮壳饼,创立光谱无损快速检测木本油料成分方法学,拉曼光谱油脂和伴随物特征成分指纹图谱分析实现油品检测鉴伪,为下游的高效利用奠定基础。
李昌珠带领团队聚焦木本油料“植物资源矿山”利用技术研究,建立了一套独有的理论体系。而正是这些看起来拗口难懂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其近40年里积累的成果,更是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们生活的关键突破口。
在应用基础和工艺技术突破下,油茶已完全脱离了大众眼里熟知的烹饪用油产品形态和功能认知,它可以变成固体,可以变成粉末,可以融入液体,剩余物衍生物产品可以成为土壤改良剂,可以成为3D打印材料,也可以成为美容护肤原料产品,它已变得无所不能。
让世界“油瓶子”多装中国油
图片
木本油料的潜力就像人的大脑一样,还有无限潜力可挖。
实验室成立至今,各项科研成果丰硕。
油茶良种试验示范区亩产油量提升至77公斤,规模栽培良种亩均产油量达50公斤;建成了首个国家级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库,面积达598.5亩,收集种质材料2504份;山苍子、油桐、光皮树等木本油料国家良种基地建设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而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李昌珠也获奖颇多。近十年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和参与的省级一等奖各2项,共计获省部级一、二等奖15项。获专利43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402篇。
然而在李昌珠的办公室,除了电脑、书籍、一大摞的资料,并没有看到奖杯奖状的陈列,柜子倒是藏了不少令记者意想不到的“宝贝”。
“这一瓶是植物精油,可以治疗脚气,你绝对想不到它主要的抑菌成分是从木本油料中提取的,这是最新的研究成果。还有这一瓶,是藏红花,也是从新型木本油料里提取出来的。”李昌珠对于接下来的工作,还有大把的规划,木本油料的潜力就像人的大脑一样,还有无限潜力可挖。
李昌珠与团队的相关技术、产品也先后在湖南、广东、江苏等18家上市或高新技术企业应用,建立规模生产线20条以上,近3年累计新增销售额42.07亿元,新增利润4.57亿元。
在李昌珠与无数木本油料科研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油茶等木本油料研究从过去的简约粗放型态,一跃成为全球先进方阵。
展望未来,实验室将更注重与先进技术交叉融合,对茶油的功能功效做深入研究,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将植物资源进一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医药中间体、保健食品、日化用品,希望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让世界“油瓶子”多装中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