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博士,“活”在中国

可能没有哪一位“退居二线”的美国政治老人像基辛格博士这样,在去世的时候受到中国人民如此友好的关注。
图片
基辛格  新华社记者 李睿/图
基辛格是美国迄今最老资格的政治家、最受关注的国务卿。他也被称为见证中美关系发展的“活化石”。
对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的逝世,中国人的心里是不平静的。
朋友圈里“晒”出友好与怀念
刷到博士去世的消息,我正在理发。
理发的师傅虽是初中毕业,但意外的是,他对基辛格似乎并不陌生:“前两天美国投资界的传奇大佬芒格99岁去世,今天100岁的基辛格又去世了,在美国跟我们闹别扭时,他好像就出现了。”
一位网友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转发了基辛格去世的消息,并给圈文加了个标签:基辛格,“活”在中国。
在这条圈文下面,有不少网友以中国特有的对逝者“作揖作别”的表情包,表达了对博士离世的心情。
中国人民的友好,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网友们的自发评论: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走了
一个时代过去了,但中国人永远怀念他
“老朋友”少了一个
他用职业外交家人生中最华彩的部分证明,有一千个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但没有一个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图片
因为是助推“跨过太平洋的握手”的关键人物,所以,有记忆的中国人才会有这些有温度的评论。
而这些评论,不仅表现了中国人的友好,更展示了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
他特别“现实:主观为美国,客观利中国
中午,我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戴维来先生就基辛格去世,作了一番交流。
戴先生以“敌对——解冻——建交——维护——(紧张时)缓冲的线型轨迹,描述了基辛格对中美关系发展做出的巨大而独到贡献。
但戴先生也明确表示,基辛格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在岗时制定和践行的外交政策,都是基于美国核心利益的需要,为的是美国利益,而不是为了中国利益。或者说,他是主观为美国,客观上则有利于中国。比如他千方百计通过秘密外交而主导和推动中美建交,其根本动机则是为了联合对抗当时的苏联。
这种现实主义的利己思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知道并清醒面对的史实。
中国人此间对基辛格博士去世的情感表达,不能简单理解成“因为你帮我,所以我念你”,而是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20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基辛格时说的那句话:中国人重情讲义,我们不会忘记老朋友。
朋友来了有好酒,朋友走了有念想。友好的中国人,总是温暖的。
“民间外交”是中美关系的重要增量
当下,有识之士思考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基辛格去世,对中美关系的发展算不算一个变量?
图片
新华社记者 李睿/图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博士认为,基辛格是一位有全球视野的政治家,他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破冰者与重要奠基人,他的去世在中美关系中形成的空白,一时将难以有合适的人来弥补。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曹升生教授专事研究中美关系、国际安全与地区合作。他的判断有些不同:
基辛格自1977年离任国务卿一职,自此淡出美国政坛。在小政府大社会的美国,其在国家重大事务中的政治影响力,可能与我们的想象有差异。因此,他逝世后造成的某种空白与影响,其实是有限的。在当前推进中美关系进一步向暖向好方面,我们还是应该用好已有的渠道,致力于推进中美民间外交。多一些基辛格这样的“中国通”,会更加利好中美关系。
戴维来研究员进一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重要讲话,为中美关系把舵领航——
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
撰稿:华睿
编辑:陈昌清 蒙国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