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医院”,把健康“背”到家

一个包,满载诊疗仪器
一群人,步量群众健康
秋去冬来
“行走的医院”活跃在应城城市乡村
图片
村医李旭军行走在田间道路上。全媒体记者王琦 张高远 周洋 摄
从群众家中,到应城市人民医院,乃至首都的大医院,数据往返之间,“看病不出村”逐渐成为应城市加快构建全民健康保障体系的实时注解。
“行走的医院”,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发起创办,通过配备健康助诊包、远程网络诊疗等手段,让城乡的医务工作者张开信息技术翅膀,为群众传递更多健康。
11月17日,记者现场跟跑该市“行走的医院”全流程,和基层群众、村医、人民医院医生一道,实地了解这个全省关注的新模式,见证齐心携手为群众“背”健康到家的生动场景。
20里、5里、0里
诊疗距离缩短
“李医生,这两天我感觉胸口有些憋闷……”17日上午,家住应城市郎君镇蔡咀村32号的蔡金权爹爹给同镇官渡村卫生室的村医李旭军打来电话。
“好,我马上来。”李旭军电话那头的回答,让88岁高龄的蔡爹爹心安不少。
图片
应城市郎君镇官渡村卫生室。全媒体记者王琦 张高远 周洋 摄
官渡村卫生室医疗能力覆盖官渡、蔡咀两村2000余户居民,接到电话,李旭军背起全科医生助诊包,向5里路外的蔡爹爹家赶去。
“这个助诊包重约30斤,内装全科助诊平台以及可以快速连接平台的心电图仪、血压计、血糖仪等装备,可以做彩超、24项血检、11项尿检等数十项检测。”穿过村湾小路,李旭军边走边介绍。
据他讲,自今年9月完成培训后,他经常使用这个助诊包帮乡里乡亲检查身体。
“最近两个月,我已经用它检测了几百位村民了。”步行中,57岁的李旭军微喘着表示,“重是重,但好用。”
图片
全科医生助诊包重约30斤,内装全科助诊平台以及可以快速连接平台的心电图仪、血压计、血糖仪等装备。全媒体记者王琦 张高远 周洋 摄
不多时,李旭军到达蔡爹爹家,老人已在门口坐等。
“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问题高发时期……”望色问症后,李旭军觉得老人是因气温快速变化所致的心血管问题,他决定使用全科助诊平台,给蔡爹爹做心电图检测等更为细致的检查以佐证自己的判断。
他将老人扶进内室
连接好心电图仪器
做好消毒,检查开始
嘀嘀嘀、嘀嘀嘀
十多分钟的检查
让老人觉得“就像在医院看病一样“
数据上传至应城市人民医院,叮嘱老人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李旭军麻利地收拾好器材,利用等待结果的间隙,步行前往同村38号蔡兴兵家,再次为其检查血压。
图片
村医李旭军上门为老人测量血压。全媒体记者王琦 张高远 周洋 摄
正在后院喂鸡的蔡兴兵非常欢迎李旭军的到来,二人简单寒暄几句,随即进入检查环节。
“收缩压140,舒张压102,脉率76,血氧饱和度90,血压有点高,近期不要吃大油大盐的东西,有什么不舒服随时跟我说。”李旭军说道。
59岁的蔡兴兵和妻子在家务农,子女在外务工,不久前镇里对常住人口体检筛查,李旭军发现其血压情况不太好,故对此很留心。
“以前看病,要么是到村卫生室,要么到镇卫生院,实在不行得去城里的医院,很麻烦,所以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不是扛着就是拖着。”对比过往,蔡兴兵表示,“行走的医院”非常方便,更让在外务工的子女感到“新奇”。
为两人做检查的过程中,不断有同村的爹爹婆婆来访,李旭军与大家的聊天中,见缝插针加入医学保健常识。
5000余条次、30分钟、10分钟
诊疗更精准
同一时间,蔡咀村20多里地外的应城市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室内,副院长刘文龙正带领当班医生紧张有序地逐条关注前方全科助诊平台汇总而来的医疗数据。
图片
副院长刘文龙正带领当班医生紧张有序地逐条关注前方全科助诊平台汇总而来的医疗数据。全媒体记者王琦 张高远 周洋 摄
“自9月开始,单日汇总医疗数据峰值为500条,至今已汇总医疗数据5000余条次,分类明确显示5000余位群众的健康基础信息。”刘文龙介绍。
在刘文龙的描述中,“行走的医院”轮廓更全——村医通过助诊包检测得出初步诊断,视其需求将数据传往医院,院方专家根据诊疗数据分析给出治疗建议,遇有疑难,可线上连接到北京的重点医院予以会诊。
图片
通过远程会诊,刘文龙为患者提出治疗建议。全媒体记者王琦 张高远 周洋 摄
说话间
蔡爹爹的数据传至
经院方专家核对
李旭军所给出的治疗方案对症
尔后
应城市杨河镇卫生院
通过远程诊疗室与刘文龙连线
一位患者借网络求医问药
作为学科专家,刘文龙通过患者描述,很快厘清症状,他沉稳清晰地向患者给出几条诊疗意见,并表示患者病情如有反复可随时来院进行CT检查。
“我院专家排好了班次,群众有看病需求,可以通过全科助诊平台挂专家号,运用远程诊疗室足不出户的与专家‘面对面’。”刘文龙表示,一般诊疗数据30分钟内可完成分析,结果、诊疗建议等文本直接回传至村医的助诊平台上。
图片
检查结果在全科助诊平台反映,并上传至应城市人民医院。全媒体记者王琦 张高远 周洋 摄
近两个月时间的运作
“行走的医院”前后方对接逐渐纯熟
应城市卫生健康局局长章婷介绍,该市今年4月争取到项目,科学选取各乡镇有能力的村卫生室100个,配备18万元/套的“行走的医院”软硬件系统,并适时培训村医200余人。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群众诊疗更精准。”章婷通过一个真实案例佐证其大作用。
11月上旬,“行走的医院”到城中街道办事处范河村筛查基层健康信息,一位偶感不适的村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村医给他做检查,结果显示其很有可能发生心梗。
大家连忙将其送到医院,经进一步检查,这位村民随即被送往ICU救治。
据救治医生介绍,心梗发作后10分钟内就会危及生命,幸亏这位村民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全民健康保障体系,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章婷表示,“行走的医院”旨在引导医卫资源下沉,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健康服务,通过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
(来源:孝感日报)
【编辑:姚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