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英伟特达之材”的清上海道台曾炳熙

图片
清上海道台曾炳锡像
文/曾湘军
曾炳熙(1840~1902),又写作曾丙熙,湖南省邵东人,清光绪丙子(1876年)科举人,上海道台,署理江南洋务总局仪征十二圩两淮盐务总栈,正二品。
近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产生了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的佳话,如魏源、曾国藩、左宗棠、刘坤一、张之洞、谭嗣同、黄兴、蔡锷,等等,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
曾炳熙虽然不如他们有名,但因为各方面表现突出,被晚清吏部尚书、首席军机大臣且为同治皇帝老师的徐桐誉为 “湖湘英伟特达之材”。
图片
邵东市水东镇曾炳锡故居董家冲
蒸水之滨、南岳余脉大云下,衡宝古道边,衡阳与邵阳交界处,这便是曾炳熙的故乡。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为西汉蒸阳侯国故地,西蜀中书令刘巴的故乡。东晋炼丹家葛玄在此优游不归,唐代申真人在此传播道教,至今太平桥、岩骨仙人洞、千金桥等有关神仙文化遗迹星罗棋布。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筑庐湘西草堂,著书立说。
曾炳熙家祖上世世代代农民,家境贫寒。但他父亲粗通文墨,取名琼林就来自《幼学琼林》,深知读书的重要性,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书。自曾炳熙拜师以来,“先生竭蹶备修脯,冀其有成。”(摘自徐桐《琼林公六秩序》,下面引文未注明出处的均来自该文)。
他天资聪颖,好学上进。童试亦称童子试,分为县试、府试及院试三个阶段。县试在各县进行,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所主持的院试。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其中县试五场,府试三场,他接连拔得头筹,学霸级人物。为清同治癸酉(公元1873年)科拔贡,被同治帝老师徐桐发现,推荐至户部,为京官。参加顺天府光绪丙子(1876年)科乡试,列一等(共17名),成为举人,供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
图片
图片
曾炳熙编修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25卷(图片来自网络)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于1861年1月,是专门办理洋务、处理涉外事务的机构。中国嘉德2021秋季拍卖会展出光绪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原档抄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25册,包括清光绪十年至光绪二十年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留存各海关收支清档,包括粤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津海关、江海关、台湾关、淡水关、北海关、琼海关、湖海关、厦门关、瓯海关、镇江关、芜湖关、九江关、江汉关、宜昌关、东海关、山海关等十九个海关,此外还包括其后开放之拱北关、九龙关、龙州关、蒙自关、重庆关。抄件原装签条,原装包角,维持装订后原貌,此书规制极高,每册末尾均注明“承修”“校对”官姓名,以便稽核。承修、校对官:曾丙熙、松寿。表明曾炳熙这一时期主要负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的编修。
在编修过程中他十分留意外交事务与洋务,无师自通,为日后从事外交与洋务打下了基础,成为大清国不可多得的外交与洋务运动重臣。
图片
大清国参加中法关于中越勘界问题的官员
时对外通商口岸不断扩大,洋务运动蓬勃兴起,为他施展拳脚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光绪十一年(1885年)大清国与法国进行中越边境谈判,开始勘界工作,因为熟悉外交事务的缘故,曾炳熙成为与法国人交涉的不二人选。据《邓京卿承修中法越南勘界函稿》《邓承修勘界资料汇编》《邓承修勘界日记》载,曾炳熙随邓京卿与法国殖民者勘定中越边界,安设界碑,法人恃强,欲将安南边界向中国一侧推移,曾炳熙正气凛然,据理抗争,法人终理屈词穷,遂援清例勘定边界,维护了国家主权。中越勘界完成后,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今广西防城港市东兴镇竹山村设立界碑,即大清第一号界碑。
图片
中越边境大清国一号界碑(图片来自网络)
明清两代,道为府以上、省以下行政机构,多设于冲要,因为有管民事与军事职权的不同,分别称分守道或分巡道,今统称道台,一般为正四品,加兵备为正二品。
苏松太兵备道管辖苏州府、松江府、太仓州两府一州,总共20个县,因治设上海,又称上海道。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刚毅奏考察江苏吏治人才,江苏候补道穆克登布、丁葆元、现署江海关道曾炳熙、候补道朱之榛、以上四员。据该大臣留心考察,胪陈各该员政声治迹,皆系有用之才,著仍交军机处存记,曾炳熙署理苏松太兵备道。
《上海县续志》:“光绪二十五年署巡道曾炳熙裁撤五十名改作亲军卫队,饷章管带一员,月薪银二十六两,正军每名月给银四两二钱。”拥有五十人的私人卫队,真是威风八面,此时曾炳熙达到人生的巅峰。
在此期间,他任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总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作上海机器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商议推广上海法租界事宜,新界址于1900年1月27日正式公布。按布告所述,新扩张的租界范围东自杨树浦桥起,至周家嘴角止;西自泥城桥起,至静安寺镇止,又由静安寺镇划一直线,至新闸苏州河南岸止;南自法租界八仙桥起,至静安镇止;北自虹口租界第五界石起,至上海县北边界限止,再从此划一直线至周家嘴角为止。
曾炳熙的族人曾国藩是书生带兵的典范。晚清重臣彭玉麟、胡林翼等在毗邻的衡阳曲兰蒸水河上练兵,创建了湘军水师。咸丰年间湖北巡抚常大淳是他的近邻,太平天国攻打武昌的时候,他与长子、长媳皆阵亡,满门忠烈。因此投笔从戎、马革裹尸是曾炳熙的理想。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两江总督刘坤一任湘军统帅指挥湘军镇守山海关,节制关内外陆军。曾炳熙毅然选择投笔从戎,以江苏补用道随征,供职营务处,督办粮饷、军械。如同年《清实录光绪朝实录》:“两江总督刘坤一奏,奉命入都,酌带委员江苏补用道曾炳熙等随同北上,下部知之。”
易顺鼎,督军刘坤一军事幕僚,冯锡仁,刘坤一前敌军总营务处负责人,均为湖南人。陈宝箴集(下)附二收录了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十四日)冯锡仁、曾炳熙致易顺鼎信函,讨论前线局势,为大清国甲午海战失败悲愤不已。
曾国荃,为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四弟,随兄征讨太平天国,战功卓著,1866年春调湖北巡抚,8月奉命帮办军务,镇压新捻军。光绪十年(1884年),任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中法战争起,受命督南洋水师赴援闽、台。十六年(1890年)死于任上。曾炳熙送挽联表示哀悼,云:
“感浯溪善颂中兴,湘西剑舞,江左兵销,回思列爵铭勋,碑刻争辉岳麓石;
怅钟阜空留遗爱,伯奋骑箕,仲堪撤瑟,似此衰宗夺芘,帆归忍听广陵涛。”
感浯溪善颂中兴。浯溪,地名,在湖南祁阳县。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元结撰《大唐中兴颂》,刻于浯溪石崖上,碑文记述了肃宗平定安禄山叛乱,大唐得以中兴。此处指曾国荃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实现同光中兴。
湘西剑舞,江左兵销。湘西,湘水以西,此处指湖南。江左词即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大致范围包括今苏南、皖南、浙北、赣东北。指曾国荃起兵湖南,取得攻克天京的首功。
回思列爵铭勋,碑刻争辉岳麓石。分封爵位,纪念功勋,被制成碑刻立在岳麓山上。曾国荃去世,灵柩运抵湖南安葬。光绪帝发布上谕:“追赠太子太傅,照总督例赐恤,谥忠襄;入祀昭忠祠、贤良祠,并于湖南原籍、江苏省城建立专祠。生平政绩事实,宣付史馆立传。”
怅钟阜空留遗爱。钟阜,南京紫金山。遗爱,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与贡献。
伯奋骑箕,仲堪撤瑟。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人物帝俊八子,分别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舜举伯奋,使布五教于四方。骑箕,星宿,见骑箕尾,指大臣死亡。撤瑟,意思是撤去琴瑟,使病者安静,后称死亡。
似此衰宗夺芘,帆归忍听广陵涛。衰败的宗族,谦称自己的家族,曾炳熙与曾国荃同宗。芘,荫庇。广陵涛,广陵涛是中国历史上的涌潮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附近,潮涌上溯至广陵城南曲江江段时,形成怒涛奔涌之势,故称广陵涛。
整个对联翻译成白话文是曾国荃起兵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实现同光中兴,被分封爵位,他的功绩被刻成碑记立在岳麓山上,与日月争辉。如今曾国荃仙逝,南京紫金山留下的功德被后人追怀,我曾氏家族失去了依靠,我乘船只有默默广陵的波涛悲号。对联热烈赞颂曾国荃的英雄气概,表现一种的英雄主义精神,豪放遒劲。曾国荃战功赫赫,是曾炳熙最仰慕的人物。在曾国荃身上,寄托了曾炳熙报敌报国的理想。
在全国邵东人以善于经商著称,曾炳熙故居周边的杨桥镇荫家堂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纵四进,横连十一排,房屋百余间对称分布于堂屋两侧,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造者申承述四兄弟是本地富商,沿蒸水出衡阳湘江,过洞庭溯长江贩粮武汉。走南闯北,富甲一方,他认为钱财不过过眼云烟,不如置房,流传后世,因而有了荫家堂,荫家堂是邵商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盐、铁是封建王朝国民经济的两大命脉,历代官府从中央到地方设置了各种管理盐及盐业的机构,委派了各级盐官。作为地地道道的邵东人,曾炳熙在任江海关道与两淮盐务总栈的时候,以精明的商业头脑,加强盐税的征收,为朝廷聚财。
江海关全称为江苏省海关,初设连云港云台山,后来迁移至上海松江,清初四大海关之一。
清早期,江海关道的选任,多从进士中产生,晚清因通商口岸的增多,规定:“通省交涉洋务事件,统归关道管理”,重洋务经历而非出身。要求各省督抚保举有奇奇才异能、于洋务、吏治均深历练者听候选任各省关道。
光绪十八年(1892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保举堪胜关道折》推荐办理机器局和于各国情形甚为熟悉的刘麒祥与曾炳熙二人,并称此二人“于沿江沿海关道,必能胜任愉快”,曾炳熙以海关道记名简放江海关道。
吴淞地处长江口南岸,蕰藻浜和黄浦江从其身边注入长江,通五洲,连九派,洵为申城之门户,七省之锁钥。时西人运粤盐入江,各处海关久已允行,曾炳熙与西人周旋,义正言辞的指出:“吾国利源多为人攫取,惟轮船不许载盐,倘容更异,国家将无以自给”!下令不许,西人亦不敢有违,时人称之“吴淞黄埔江锁钥”。
江苏省仪征市区东南部、南依长江的十二圩两淮盐务总栈由两度担任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的刘坤一命名。大清国甲午战争失败,战后下诏求贤,以求励精图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刘坤一,先后共六次上奏,保举其营务处曾炳熙、冯锡仁、粮台毛庆蕃、支应局唐际春、转运局林志道。曾炳熙署理江南洋务总局十二圩两淮盐务总栈,时十二圩淮盐总栈盐场占地超过300亩,堆储的盐总数在10亿斤以上,每年的盐运量约15万吨。当时全国九大盐区,十二圩淮盐运销占全国产盐量30%以上,盐税收入占全国盐税总量60%以上。
敢为人先是湖湘精神的特质,清末民初,在中国变革、变法、革命等重要事件中湖南人也扮演了关键角色。庚子事变后,慈禧太后面临国内外的舆论压力,开始推行一场新政,即清末新政。推动清末新政的主要是刘坤一与张之洞两个湖南人,作为刘坤一的同乡兼下属,曾炳熙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1901年由两江总督刘坤一领衔,湖广总督张之洞主稿,立宪派张謇、沈曾植、汤寿潜等参与策划,上《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遵旨筹议变法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遵旨筹议变法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请筹巨款举行要政片》三折一片,俗称《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洋洋三万余言,系统地提出了兴学校、练新军、奖励工商实业和裁减冗员等改革措施,成为清政府实施新政的蓝图。这对之后的清末新政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清末新政纲领性文献。清廷以其所奏“事多可行,即当按照所陈,随时设法,择要举办”。曾炳熙参与了起草。
当地有耕读持家的传统,族人中朝朝代代有人中举。据光绪邵阳县志统计,从清朝顺治丙子年(1660)到光绪丙子年(1876),老邵阳县一共出了正榜举人94人,恩赐举人8人,恩赐副榜举人6人,一共有108人,其中曾氏10人。除曾炳熙外,还有曾荣鉎,邵东团山人,乾隆庚辰;曾潢,乾隆庚寅;曾澍(曾荣鉎子),乾隆癸卯;曾宗逵,邵东水东江人,道光壬午;曾开骥,咸丰丁巳;曾宗笃,同治甲子;曾延里,宗笃子,同治甲子;曾寿麟(曾宗逵子),同科;曾峻,光绪乙亥;曾廉,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等等,很多还是曾炳熙家门口的人。
曾炳熙作为寒门学子,因读书改变命运,出仕后深知教育的重要。光绪二十七年(1901)捐银洋2万元,在家乡修建杨塘书院,购置图书数万册,供学子阅读,又购学田400亩,以资书院用度。1940年杨塘书院更名为会辅中学,乃取“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意。1950年,会辅中学被邵阳县人民政府邵东办事处接收为公办学校,自此会辅中学脉分两支:一支迁址佘田桥蒸水河畔,改名为蒸上中学,该学校后来析出多校外迁办学,今日邵东一中、邵东三中、邵东四中三所高中皆源出于此。一支仍承杨塘书院旧址而改为杨塘中心完小。可以说曾炳熙是邵东现代教育创始人。
曾炳熙各方面表现突出,受到兵部尚书、首席军机大臣徐桐的赏识。曾炳熙父亲琼林公六十一岁寿辰,徐桐亲自作《琼林公六十寿序》,云“湖湘间山水清奇,多毓为英伟特达之材,余于曾生窃期许久之”,称赞曾炳熙为湖湘间英伟特达之材。
(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为曾炳熙后人、湖南师范大学佘同生教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