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遇见印象派”,莫奈、雷诺阿、柯罗等34位大师真迹亮相北京

波澜壮阔的大海、繁忙的港口、质朴的乡村小路、静谧的塞纳河……34位艺术家,54件绘画作品,开启一场光与影的视觉盛宴。近日,“遇见印象派:莫奈、雷诺阿与诺曼底大师真迹展”在遇见博物馆·北京798馆开幕,展览展出了莫奈、德拉克洛瓦、雷诺阿、库尔贝、柯罗等34位艺术家的54件真迹,其中多为印象派或与印象派紧密相关的画派作品,为观众呈现了西方艺术从浪漫主义到印象派的变迁。
图片
展览现场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画家一般习惯在室内作画,其画作多以褐色为主调,虽然古雅,但时间一久,一些画家已开始对这种“褐调子”感到厌烦。19世纪初的艺术家们大胆走出了室内,他们用跳跃的笔触描绘光线氛围中的无穷变化,不同的湿度和空气密度如何造就多变且柔和的光影效果,并将自己的感受赋予其中,这也是印象派的由来。
图片
展览现场
 印象派之父——克劳德▪莫奈的作品是这次展览的重磅展品。实际上,“印象派”一词便来源于莫奈在1874年创作的那副《日出▪印象》。此次展览展出了他创作的布面油画《圣阿德雷斯的暴风雨》和《悬崖》。前者大约创作于1859年,尚年轻的莫奈在跟随他的导师欧仁▪布丹学习,他的绘画表现手法还没达到最高峰。 但是,“《圣阿德雷斯的暴风雨》揭示了年轻的莫奈在绘画上的全新灵感。”展览讲解人介绍,这幅画遵循了传统的浪漫主义风格,立刻让人想起欧仁▪伊萨贝和西奥多▪古汀。正如这两位画家的过往作品,我们能在《圣阿德雷斯的暴风雨》中看到由天空和海洋、云朵和水波相互反射的动态光影,以及沉浸在这一光影中的氛围与细节:划向海岸的船夫、在海滩上观察这一场景的人们……莫奈描绘了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紧张气氛。
《悬崖》这幅小尺寸画作大概创作于1882年,画中褐色的悬崖威严耸立在左侧,下方是一小片红褐色的沙滩,与近乎透明的大海和霞光浸染的天空形成了明暗对比。“和莫奈的其他画作一样,这幅画的绘画技巧是用刷笔在岩石、天空和海洋上涂抹颜料,而短小的色彩则勾勒出沙滩和石子。地平线上的天空被染成了混合着蓝色的精致粉色。”讲解人表示,莫奈的艺术特点在这幅小而精致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现:他将景色转化为视觉,通过描绘水的流动和光线变化,在反射的动态变化中分解色彩。
图片
克劳德▪莫奈《
圣阿德雷斯的暴风雨
图片
克劳德▪莫奈《
悬崖
 最受欢迎的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夕阳格恩济岛风景》也是此次展览的重点。在这幅画作里,日落照耀下,云层交错的天空被涂上了波浪般的梦幻色彩,粉紫蓝黄等暖色层层叠叠,画面右侧的小岛显现出模糊的轮廓,仿佛要被日光融化。法国艺术家雅克-埃米尔▪布兰奇指出,在诺曼底逗留期间,雷诺阿通过创作风景画追求放松的状态:“蓝色和绿色浸染在湖泊中,至于红紫色,则来自于醋栗果酱。但时间会将这些活泼的颜色融合为一体。”
图片
雷诺阿
《夕阳格恩济岛风景》
 在艺术史中,任何一个新兴画派都不是凭空诞生的,艺术家们必定会受到前人的影响,同时也留下宝贵的遗产馈赠后人。19世纪的巴黎,艺术各派相互影响传承,巴比松画派由深受古典主义的学院派蜕变而来,又因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真实感受成为印象派的一盏明灯。浪漫主义画家们对光线和色调的兴趣也与印象派一脉相承。展览中,这些与印象派渊源颇深的画派作品也吸引了观众目光,包括浪漫主义画派领军人物——欧仁·德拉克洛瓦的纸上水彩画《迪耶普的悬崖》和巴比松画派大师——卡米耶·柯罗《诺曼底的海滩》。莫奈的启蒙老师、天空之王——欧仁·布丹《夕阳下的退潮》也是此次展览的重磅展品。
图片
欧仁·德拉克洛瓦
《迪耶普的悬崖》
图片
卡米耶·柯罗《诺曼底的海滩》
图片
欧仁·布丹《夕阳下的退潮》
 本次展览策展人、诺曼底绘画协会创始会长阿兰·塔皮耶(Alain Tapié)介绍,印象派跟水有关的主题很多,可以感受到颜色和光线的迥异。“诺曼底有着法国最变化多端的天气,湿度最高,也因此成为印象派风景画诞生的摇篮。当我们看到这个展览时,大家会感觉到艺术和展览没有国界,没有中国人和法国人之分,有的是共同对美的感受。”
图片
展览现场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真迹作品,展览通过对不同画派的情景还原,对每幅画作进行精心展陈设计,力求为每位观众带来美好的艺术滋养和文化艺术体验。每个单元搭配不同颜色的墙面作为背景和区分,并在几件重要作品周围特意设计了与画面相关的墙绘为衬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遇见博物馆馆长王春辰表示,整个展厅按照板块在墙面的设计都有所区分,可以和作品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我们不仅希望观众用眼睛看,也愿意思考,还可以坐下来观看视频,宁静地回味,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感官体验。可以说,展览本身就像艺术品,我们是把展览当做一个艺术创作来对待。”
图片
展览现场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2月25日。
  作者:彭丹
文:本报记者 彭丹图:遇见博物馆编辑:江胜信责任编辑:陆正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