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3

4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孩子总自信不起来,原来是我们做错了:请跟着“感觉”二字走

先看一个例子:
小明学画画,画得没有别人好,他沮丧地对爸妈说我不擅长画画,我不想画了。
 爸妈劝小明,别这样想,你只需要自信点,画出你想画的,坚持下去你会做的很好!
假如小明听了家长的话,坚持下去,越画越好。
他确实会感觉自己越来越擅长画画了,于是“我可以学好”的念头在小明内心生根,我们就说小明这方面有了自信。
按照这个逻辑,只需要让孩子多收获几次成功就能自信起来。
图片
可我们会看到有人在事业上、学业上很成功,ta还是自卑,不认可自己——总会做一些让人掉眼镜的事。
小花是美女学霸,别人都觉得她是天之骄子,她却觉得自己一文不值,自己是不好的。
具体哪里不好,她也说不清楚。潜意识里她就是觉得自己不配,倾向于让自己这颗明星往下陨落。
图片
这样的人为啥没有自信呢?她做成的事也不少呀?你可能会说她只是学业上有掌控力,人生经验没多少。
不对,有人活了一把年纪,经历各种风浪,依然不自信。
人自不自信,根本不在于ta收获多少成功,而是ta能不能相信自己的感觉。
这是育儿书籍《看见孩子》里,贝姬博士提出的观点,我很认同。
图片
我们通常总劝别人,总否定孩子的感受:
你想多了、不是这样的、不要再、积极点!你错了、你应该……
有没有发现,这样说久了是在教人通过否认与忽视逃避负面情绪,逃避不好的感觉——这些都是不对的,结果人就总怀疑自己。
这样的人最容易被PUA。
我的感觉不对,我不应该有这样的感觉,别人说的都对,我听别人的——一些人就很容易利用这点,伤害我们。
图片
正确的做法是,帮孩子相信自己的感觉。
没吃到糖对某些孩子来说就是一件大事,玩具被别的孩子玩了就是会不安,孩子就是这样想的——接纳这些情绪并承认它们,再表示理解,孩子就会越来越相信自己的感觉。
当一个人越来越相信自己的感觉,他就不容易自我怀疑,不容易被别人说几句就上道,它相信自己没错,自己是好的。
这才是自信。
图片
你可能会问,相信自己的感觉,在学业方面、工作成就方面怎么办?相信自己不会,就这样?
不会就是不会呀,感觉这东西很难,就是很难呀。
当这股情绪被看到后,下一步也就开始了——该努力还得努力,该找方法还得找方法。
你可以有情绪,你的情绪也是真的,同时该干的事,你还是要干。就是这样。
重要的是感觉被承认,被承认后,心理内耗就少了,心理内耗少,人才会腾出更多的理性在其他事上。
不然,暗流总在涌动。
图片
有情绪注意它,接纳它,给孩子共情,让孩子明白:你的感觉是对的,相信它。
同时该做的继续做。
这个方法也适用于我们成年人——无论什么时候,信任自己的感觉,你才能越来越自信。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