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十朝都会”从谁始?

图片
江海流畅,天地广阔
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出品大型纪录片
《扬子风华》
正在热播
在上周的《扬子风华》第二集里,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共同追溯了南京建城史的起点。
然而除了建城史,南京还有这样一段历史同样引人瞩目,这就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建都史。
南京的建都又和滚滚而来的长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 
让我们跟着今晚即将播出的
《扬子风华》第三集《都城肇始》
一起一探究竟!
图片
“东吴第一要塞”?
金陵“石头城”大有来头!
自明清以来,“石城”“石头城”已成为使用最广泛的南京别名之一。石头城位于何处,学界一直存有争议。2017年在清凉山公园内的一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块模印有繁体“石头”二字的铭文砖,自此答案揭晓。这块东晋晚期铭文砖的出土,证明了埋藏于地下的古城址,正是孙权在临江而立的石头山上建造的“石头城”。
图片
图片
公元212年,孙权在石头山金陵邑旧址筑城,取名“石头城”。孙权初筑的石头城规模并不太大,与其说是城,不如说是一个要塞更为贴切。石头城内有石头库、石头仓,可以储备粮草和军备,山顶设有烽火台,可以随时对江面敌情做出预警。石头山扼守长江,控制秦淮,山下的石头津,是一个天然的优良港口,一说,孙权据此造城,是为下一步系统经营建业做准备。
图片
石头城静静伫立,见证孙权经营建业,南京从此成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古都,成为十朝都会的开始。
江东“六郡八十一州”?
孙权偏偏钟爱南京!
历史演义或者其他民间文艺,多用“六郡八十一州”泛指江东土地。在东吴领地上,也不乏扬州、荆州、武昌、京口、吴郡这些规模较大的名城。吴(今苏州)、京口(今镇江)、湖北公安曾先后成为孙吴的治所,武昌(今湖北鄂州)也曾作为孙吴的都城。公元229年,孙权离开武昌,迁都建业,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
图片
长江镇江段 
图片
长江鄂州段
从地理方面看,南京外拥长江天险,内连百里秦淮,北陈玄武湖,群山环伺,进退有度,驻守据险,便于作为根据地,实施长效稳定的社会治理。从经济上说,南京接壤三吴地区。三吴,指的是吴、吴兴、会稽三郡。三吴地区经济发达,是东吴所需物资的供应仓。三吴地区经济富庶,可以直接给养南京作为首都所需要的经济开支,在最短的距离内补充军队给养。
从政权稳定来看,孙权政权虽然是一个江南政权,但最初和孙策孙权一起平定江东,建立孙吴政权的实际上是来自淮水流域的周瑜、鲁肃、吕蒙等人,史称“淮泗集团”。来到江南之后,随着政权的稳定,孙吴政权慢慢开始了本土化进程,他开始吸纳大量江南本地人,如陆逊、顾雍等人进入到政权中。南京位于淮水流域和江南地区两大地理板块的交汇处,定都南京,两大政治集团都能接受。从此,南京人杂五方、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城市气质从这里开始得以体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海潮竟然曾经冲刷过南京城内
定都建业后,孙吴政权面临诸多问题。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建业城内水系繁杂,城内通行十分不便,急需合理规划和治理。当时广陵潮、牛渚潮一旦泛滥,潮水直达南京并冲进城内,因此起初南京并不适合人居。为了将它变成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必须对南京的水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公元240年,孙权先在城内开凿了一条人工河道运渎,以解决宫城的物资运输问题。之后他又疏浚、开凿了青溪、潮沟,建业城内形成了一张相互连通的水上交通网,由此可见孙权对水的治理颇具匠心。
图片
不仅治理城内水系,孙权还将建业与周边地区的连接纳入战略范畴,因为这不仅涉及孙吴的经济发展大计,还切实关系到孙吴政权的稳定。这次,孙权又在水上做起了文章。
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孙权派遣校尉陈勋率屯田将士三万人在江苏句容茅山以北的丘岗地带开凿一条人工运河破岗渎,通过人力或畜力让船既能上坡也能下坡,破岗渎因此又被称为一条能“爬坡”的运河。
图片
破岗渎的开凿,把长江支流秦淮河第一次纳入大运河系统,它将国家政治中心建业与国家的经济重心三吴地区连接起来,成为历史上最早的“长江经济带”。有了破岗渎,三吴地区的物资源源不断运输至都城建业,建业成为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中国从此进入中国历史的主舞台,从而引领了中原有难,避难南方,华夏文明薪火相传的历史趋势。
图片
孙权定都后
他的治国之策是什么?
他如何利用长江通江达海
开拓自己的事业?